20世纪贵州毕节农村孩子自制的玩具~洋炮,是否唤起你童年的记忆

洋 炮


20世纪贵州毕节农村孩子自制的玩具~洋炮,是否唤起你童年的记忆

上图为小编绘制,让大家见笑,欢迎补图!

刚刚在等吃饭的期间和一年龄相仿的同事闲聊,突然聊到小时候的一种玩具来,我们两家相聚100多里,却对这种玩具的叫法居然一字不差,这种玩具有个很洋气的名字——洋炮。

我和同事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长在90年之后,那时物质文化生活生活较为落后,地处贵州省黔西北我们的家乡织金,落后程度更是无法想象。我们这代人的玩具基本靠手,哪里会有现在这些孩子满屋子现代化玩具的情况,印象中童年的世界见过的最洋气的玩具应该就是“西洋镜”了,学名好像叫幻灯片。其他玩具要么取材于泥土石头,泥巴车、跳板、捡石子;要么取材于钢筋铁巴,铁环、铁弹弓;要么取材于竹子木材,削木剑、木刀、木枪、竹弓箭、木弹弓等等。

20世纪贵州毕节农村孩子自制的玩具~洋炮,是否唤起你童年的记忆


洋炮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战争中的大炮火炮,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个洋炮,只不过是一种掌心大小的金属玩具,除了会“响”外,它与炮没有半点联系和外形上的相似之处。

在温饱尚未真正解决的那个年代,物资极为匮乏,“制造”洋炮的材料很难采集,废电池(外科为铝皮)、药瓶盖子、断飘把(铝瓢)等主要为我们收集的对象,房前屋后的垃圾堆,尤其是竹林里面经常能淘到这些废料。收集的量差不多后,把所有的废旧材料放到猪食瓢(铁质)里,放到煤火上熔化,把熔化后的铝水中的杂志去掉,在泥土里做一个模子,模子大小或形状根据铝水的量来确定,有时候为了简便,直接将錾子尖插入泥土里,将铝水注入就得到一个与錾子尖形状相同的洋炮。一般模子为圆柱体,底部椭圆,模子做好后,将铝水倾倒进模子里,带到模子里的铝水慢慢凝固,将铁钉插进逐渐凝固的炮身中间位置,并不断扭动铁钉(避免铁钉被凝固在里面),钻一个眼,这个烟便是添加“火药”的地方,估摸着炮身已经凝固定型,将泥土扣去,取出炮身代用。将铁钉插入铝炮眼里,用伸缩塑料带绑住铁钉露出的一端,伸缩塑料带的另外一边系在炮身上,这样就将铁钉与炮身固定在一起,发炮的时候不至于炮身和铁钉分离。炮已经制作好了,“弹药”就更简单了,几角钱一盒的火柴就是洋炮的弹药来源,现在知道它为什么叫”洋炮”了吧,将火柴头拧下,填装进炮眼里面,将铁钉插入炮眼,手捏住炮身,将铁钉的头部往石头上一砸(撞击),炮眼内的火柴头瞬间爆炸,发出鞭炮般大小声响,因弹药为火柴,黔西北称之为洋火,又因会炸响,这种小玩意变因此得名洋炮。

如今80、90的人逐渐步入而立、不惑之年,但是自制玩具的无忧童年仍然在眼前浮现,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去不复返,只能用回忆来慢慢将光阴留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