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兩兄弟,父母能偏心到哪個程度?

上善若水Li


就是對一個像親生,另外一個像仇人。會在外人 面前黑那個不喜歡的孩子,把孩子黑成外人眼裡不孝的渣子。外婆有家鄰居就是,父母喜歡老大,所以老大做什麼都是對的,老二做什麼都不對。不過諷刺的是:最後真到老了才能看清兒子們的真面目,往往討厭的那個孩子,就是因為不被父母重視和喜歡,才會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激發,會比那個父母喜歡的孩子更加的勵志和堅強!

河南有句諺語: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先窮。這個“向”就是喜歡的意思。就是父母喜歡和偏心的那個最終會最窮。父母偏心的孩子容易成為媽寶男,父母忽略的那個更容易取得人生的成功。


悠悠閒雲


說說我的情況,我老公家就是兩兄弟,家裡老房翻新,後面又蓋了新房,婆婆沒問過我們,就說把舊的留給我們,意思是說我們以後是不回來的,新的房子給產弟弟結婚用,當初我們結婚住的是他們兩老口的舊房 ,心裡想想不爽,小叔子天天跟老兩口要錢,老兩口把家底都兜給他,輪到我們買房子,我們只是通知他們我們要買房,並沒有讓他們資助的意思,老兩口就裝聾作啞,光就這兩點,已經讓我內心憤憤不平了。


vane160


我家兩兄弟,我大他十幾歲。從出生第一天,我就發現父母偏心弟弟。別問我為什麼,當事人這點敏銳度還是要有的。

弟出生後第一年是我最難過的一段時間。父母經常帶著弟走親訪友,訴說著這孩子有多棒。而我,接過了透明人的角色,有時也會被當做比較對象,未嘗一勝。

那年有一天,我爸在陽臺上對我說:“你以後怎麼樣我都無所謂,反正我有你弟了。”我記得自己懵了。

當時,沒人能幫我。我不斷給自己灌輸一個概念,我是獨自來到這個世界的,無牽無掛,挺酷的。

弟出生後第二年,我想少看到父母,就去住校了。週末可回家住,當第一個週末到來時,我沒回去。父母就來學校找我,我們正好錯開。後來通了電話,但沒有見面。

我感覺好極了。而那一次,似乎改變了父母的態度。對,我指的是面上的態度,對我好起來了!呵呵!然而還是無法和我弟相提並論。

後來有一次大學放假回家,我爸跟我說,到目前為止他們為我付出的(錢)比我弟的多。他好像表達的意思是對我更好?沒虧待我?其實是對我偏心?我感覺又懵了!

到了他們認為該談婚論嫁的年齡,說要給我買房。剛看上一套還沒買,居然說給我弟也買套一樣的!我沒懵,是想噴血。真是時時刻刻把我弟想著啊!

後來訂了套大房子給我作婚房,是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是的,不是我們之前看的。據說是要給我個驚喜,然後我爸把房間給分配了…最大最好的房間給我弟,他們住…我和我媳婦住…

說說工作。我爸希望我在家裡公司幫忙做事,給工資。還要把家裡事業弄成股份制,一家四口各佔25%。我…懵!幹個幾年十幾年,到頭來拿到的和我弟一樣多?關鍵我還問過爸,我弟以後要回家做事不?他的回答讓我把腹肌笑出來,他說我弟以後回來幹行,出去幹自己喜歡的也行…哈哈哈,幹不幹都拿一樣多,我還幹什麼。





紅塵有愛我


對於偏心,父母可是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假設父母更偏心於弟弟,則會出現這些情況:

弟弟打碎了碗,只要否認一句,哥哥就會被父母痛罵一頓。

哥哥考試考的好,父母只是淡淡的說一句知道了;而弟弟成績進步了一點點,父母就會興奮地抱著弟弟誇半天。

家裡供不起學費,砸鍋賣鐵給弟弟湊學費,還冠冕堂皇地讓哥哥體諒弟弟,逼迫哥哥輟學。

哥哥在飯桌上吃飯,突然打了個噴嚏,父母嫌棄他髒。而弟弟打了個噴嚏,父母就責怪哥哥在心裡頭罵弟弟。

……

這種偏心的地方有很多很多,而父母卻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小女翠翠


這就像一塊地裡的兩棵苗,弱的那棵自然就會得到更多的資源。孰不知沒有發現弱苗的根結在哪裡,結果往往堰苗助長,事與願違!爺孃疼老崽!千年不破的主題!


新農村的踐行者


這個世界上偏心是客觀存在的。

要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這個問題,首先應該從人的性格談起。

我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明人總是喜歡跟自己觀念相一致的朋友在一起,這樣在溝通交流評判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對一種現象的共鳴,進而產生愉悅感。反之,話不投機半句多,雙方沒有共同的價值取向,往往會使的一場友情派對在面紅耳赤的爭執後不歡而散。

溝通與交流對朋友間友情的加深實在太重要了。推而廣之,友情方面如此,親情方面其實也一樣。

一個家庭中父母跟子女的三觀不一定一樣,兄弟姐妹間性格脾氣三觀不一樣的也大有人在。家庭中因為親情這根紐帶的存在,父母雖然不會拋棄某一個子女,但由於性格的因素,跟自己價值觀比較接近的孩子相對來說比較會有認同感,進而產生親和力信任感。試想,這個世界上有誰會願意跟一個經常與自己意見不一致,每時每刻每件事會唱反調的人接觸深交,除非這個人先天有自虐症。

父母是凡人,食人間煙火,有喜怒哀樂,當然也會做個人喜歡的事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與子女近距離接觸,經過觀察後便有了內心的選擇,當然也會具體表現在行動中。這時,所謂的偏心便在家庭中悄悄產生了,獲得父母認可的一方或明或暗的會在財產分配上得到好處。碰到這種情況,許多自認為失去利益公平性的小輩會憤憤不平,更有甚者,鬧的家庭中父子失和,兄弟絕交,雞犬不寧。其實大可不必。我們要學會剋制,要學會理解與寬容,更要做到豁達與開朗。這不是假惺惺的說教,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會碰到知己,彼此會投緣,也會碰到俗話講的“冤家”。化解矛盾,讓自己開心起來的唯一辦法,便是看待問題時要多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多問幾個為什麼,多幾個假設。每個人都會為人子,也會為人父,有一天當你處在父母的位置上時,你又能怎樣去對待自己的親生骨肉?一碗水真的會端平嗎?世界上有絕對的公平嗎?活明白了,你便也從煩惱中跳出來了,人也輕鬆了。


寶鋼作家堯堯


手心手背都是肉。你相信嗎?

不錯,其實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你仔細看看,手心的肉比手背的肉要厚的多,所以你就知道了什麼是一樣的。


用戶7504108993206梁


看個人的吧,我爸爸就很好,能一碗水端平😁


如研寶媽


就看兩兄弟勤快程度怎樣。


苦難重殘


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