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疫情時期 網絡招聘這幾種騙術要警惕

受到疫情影響,所有的現場招聘暫停,全都改成了“網絡招聘”。網絡招聘過程中,求職者要防範騙子藉機行騙,避免工作和錢財“兩空”。

騙術1:小心你的簡歷被賣了

“我這有打包的求職簡歷。有人要嗎?”在HR聚集的微信群裡,經常能看到有人兜售簡歷。原來,是一些販賣個人信息的中介公司,他們通過發佈虛假的招聘信息,來收取海量的求職簡歷,再將簡歷打包出售。甚至出現過正規的招聘網站,工作人員私下將簡歷出售的情況。

近幾年,前程無憂的195萬條用戶求職簡歷洩露;智聯招聘的兩名內部人員利用公司漏洞,將在網站求職的幾十萬條個人簡歷以每條2月的價格賣給他人,被判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都曾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

騙術2:警惕傳銷組織

非法傳銷屢禁不止。傳銷組織會在正規的招聘網站上發佈招聘信息,崗位好,收入高,引起求職者的興趣,進而以面試或上崗為由,將求職者騙到傳銷窩點。一旦陷入,很難逃脫。

騙術3:兼職刷單的甜頭只是誘餌

兼職刷單,立馬返現;足不出戶,月薪過萬……如果你有幾個微信群或QQ群,大抵都會在群裡看到過類似的信息。

兼職刷單,一般都會以網店需快速刷新交易量、信譽度為由,招募人員進行刷單,並承諾在交易後返還購物費用並額外提成。因為打著無門檻,可兼職,收入高,在家辦公的幌子,所以很多求職者躍躍欲試。一開始的時候,求職者還真的會領到小額返還,嚐到甜頭,但慢慢的騙子就開始了瘋狂的榨取。他們會發出大金額的任務,一步一步引誘受害人上鉤主動支付費用。

疫情期間,很多人封閉在家減少出門,無事可做又想賺錢,於是,兼職刷單就更有誘惑力了。前不久,在家待業的王女士就被騙了。而且她連一開始的“甜頭”都沒嚐到,第一筆就被騙了370元,對方稱金額還未達返款的標準,要求她繼續支付,缺乏判斷力的王女士再次支付6600元,當第二筆支付完畢後對方還要求繼續支付,她才恍然大悟,選擇報警。

騙術4:“高大上”的獵頭也可能是騙子

獵頭是一種面向高端市場的人才獲取方式,談的都是幾十萬起步的年薪,能進入獵頭視野的也都是行業精英。而這種人才尋訪方式一般也是在比較隱秘的情況下進行。正因為如此,所以人們對這種“高上大”的招聘方式就容易產生信任感,從而放鬆警惕。這幾年,已經有一些詐騙人員盯上了獵頭,以高端崗位招聘為由,收取服務費之後就玩起了消失。

人社部去年就曾公佈過一個案例——陳某接到一位自稱是“高級獵頭顧問”的電話,對方準確說出其詳細個人信息,並聲稱可以提供高薪職位。陳某信以為真,便按“獵頭”要求將簡歷投遞給了對方,不久就得到面試通知,但要先通過網銀匯款2000元服務費,對方承諾入職3個月後返回。陳某匯款後前往面試地點,找到的卻是一家外貿公司,對方表示並未委託獵頭招聘,當他再次撥打“獵頭”電話時,對方已關機。

防騙指南

針對招聘市場上出現的新式騙局,北京市職介中心提醒求職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1、請登陸正規網站。如政府部門設立的就業服務平臺、高校提供的就業服務平臺及知名招聘服務企業的網站;

2、請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不要隨意在網站上向招聘單位“僱主”發送自己的某些個人重要資料,如身份證號碼、信用卡號碼等;

3、請關注企業的信用。在投遞簡歷前可以先通過企業信用網查看企業資質,確保選擇的招聘單位是正規合法的;

4、選準“目標”再發送簡歷,不要盲目地發送自己的簡歷,要有選擇、有甄別,根據自己的所學專業、求職意向,選準企業後再投遞簡歷。

5、如招聘單位以相關名義向你收取費用,請不要繳納任何費用,並拒絕這家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