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現代人為什麼要學習文言文?

枸杞紅棗在路上


為什麼現代人要學習文言文,這個問題很突兀,卻很真實。

我揣摩文言文形式的產生髮展可能跟人們想要節約木片竹簡有關,不可掩蓋的事實是,文言文這種精短的形式能夠蘊含很多的信息。

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我們有足夠多的介質來存儲信息,所以,文言文沒有意義了嗎?

這就要從文明的角度說起了,用文言文的歷史有多久,用普通話的歷史有多久?這是顯而易見的。儘管,現在,我們已經將眾多的文言文全部用白話文解釋清楚了,但是,這樣的轉換是通過另一個大腦,另一個價值觀轉換的。這些都是翻譯的人給我們呈現的,並非代表個人的理解,我們其實可以得到更多的認知。

比如對於“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世間解讀者就有千千萬。

我很久以前就認為文學或者其他欣賞性的東西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所以文言文,特別是更古老的文言文,他可以擁有的解釋也會因人而異。

不可否認有人對此沒有興趣,但是更不可否認的是,在文言文的形式中,存在一個輝煌的世界,叫做中國文化,那裡有無數偉大的人。

我們本就是來世界體驗的,不親身經歷和領悟下這個最悠久的文明的文字,怎麼算都是虧本的!





影視城上陳


我是曼多羅,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一百多年前的五四運動,胡適之、魯迅等人領導的新文化運動,倡導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自此中國開啟了白話文時代。

白話文簡練,通俗易懂。可以清楚表達人們說話時的意思。文言文,則很難理解字面意思,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經過反覆思考才知道所表達的意思。魯迅還提倡做“更淺顯的白話文”,要把白話文做到極致。

這麼看來,白話文全是優勢。但你可能不知道,新文化運動的先進分子魯迅、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都是讀私塾,熟讀四書五經,文言文寫作信手拈來,他們的文言文都是極好的。特別是胡適,原名嗣穈,筆名胡適,字適之,是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他的博士論文《先秦名學史》也是因知道的人少,加上其導師不懂中國史,所以糊里糊塗的過了關。

這些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大神們堅定的拋棄了文言文,也讓我們這些後來人拋棄了四書五經、國學經典、中國幾千年的智慧。

因當初新文化運動中的先進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緒,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著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偏向,導致一味的學習西方文化,只側重科學知識學習。然知識是不斷更新的,智慧卻是永遠的智慧。

所以,我們老祖宗幾千年的智慧藏在文言文裡,現代人不僅要學習科學知識,更要學習智慧,有了智慧加知識,才是真正的中華神州。


曼多羅


中國的文化歷史悠久,要繼承文化遺產,就要讀古書,讀古書就要具有閱讀古書的能力,時代越遠,語言與時代的差距也就越大;正是由於中國文化是悠久的,所以古代漢語的學習更顯得重要。同時,學習古文對現代人也有許多好處:

1、瞭解民族歷史,通過文言文灌輸的內容,產生對民族的自豪感。

2、透過民族的歷史,瞭解到民族過去的輝煌,是一種激勵,也使很多人對自己的民族有認同感。

3、古文所帶來的知識,教會人們怎麼做人,而不是像文化革以後全破壞了,讓整整幾代人缺乏信仰。

4、讀懂古文能夠從中獲得很多樂趣,古文的韻味無窮對心靈產生滋養。從古人的文章中看到智慧的思想,得到啟迪。

5、學習古文能體會到文化美感。一個對古代文學有一定基礎的人,在實際工作中會有得體的表達和行動,也更容易接近成功。它讓人充實,不輕浮。


晨南物語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明白什麼是文言文。相信古代是沒有文言文之說的。所謂文言文是相對於現代漢語而言的,五四運動是語言的一個分水嶺。

所以,五四之前中華民族傳播和記載的語言正是古漢語。換言之文言文是中國古人記載思想和傳播文化的符號,代表著中國五千年的文明。

所以,要傳承和弘揚中華文明必須學習古漢語即文言文。我們的文明和值得驕傲的地方正在經史子集,詩詞曲賦之中,不學文言文,我們的文化自信從何談起?

也許有人會說,那些典籍可以讓一部分專家翻譯出來供大家學不就得了,何必要所有人浪費時間去學文言文呢?如果這樣可行的話,為什麼我們還有從小學開始費時耗力去學什麼英語,讓英美人翻譯過來不就行了,各行各業查閱文獻資料是不是要請一個外國翻譯!

有人會說我撤得太遠。那麼咱們說說漢語。如果翻譯可以的話,是不是我們不背什麼唐詩宋詞了,直接背誦翻譯的白話不就行了?

前不久,日本送中國的物質箱上不是也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嗎。試問,把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是不是會有同樣的效果。人家引經據典,我們怎能數典忘祖!

所以,要學習中國文化必須學習文言文。







國典先生起名取名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五千多年來,中國一直被譽為文明古國。文言文作為前代使用的文體,是不可丟失的,故而與民國時期流行開來的白話文一同使用,以白話文為主,文言文為輔。到了現代,文言文也出現在語文教科書上,作為學生們考查的內容之一,特別是在高中語文試題裡。所以學習好文言文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那麼,現代人為什麼要學習文言文呢?

主要原因就是現代人的生活步伐很快,如果不去學習的話,久而久之就會忘記這些傳統文化。就猶如書法,刺繡,京劇等,如果現代人不去學習和了解,那麼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豈不是沒有得到傳承和發揚下去,被我們現代人弄丟了嗎?

還有,現代人學習文言文也是有極大好處的!

現代的方言文種客家話就保留了很多文言文,

學習文言文可以加深對一種方言語種的認識,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文言文還是文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文學的鼻祖,學習文言文不僅可以

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識,還可以提高文學作品鑑賞能力。

最後,就是在燈紅酒綠的現代生活中,人們難免會感到浮躁,而學習文言文就可以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豈不樂哉?

因此,現代人要學習文言文。



qqsmilegirl


  • 首先,這是文化傳承的問題。我想每個民族都有繼承和發揚本民族文化的責任和義務。不僅僅是文言文,所有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都要加以保護,並傳之後人。如果在我們這一代中斷,我們就是後人眼中的罪人!
  • 其次,文言文本身是漢語言文化的一部分。我們都知道漢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但是漢語發展到今天的普通話,我想文言文是功不可沒的。漢語包含甚廣:古文言文,古白話文,古口語,今白話文,今口語,甚至還有各種方言等等。正是各種語系豐富多彩,才構成了漢語大家族!
  • 最後,文言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文言文本身的語法、句式、成語、名言……各種浩如煙海的古籍文獻,如果我們不學習文言文,如何從這些“古書”中汲取營養?
  • 總的來說,今天的中國人不僅要學習文言文,還要加大學習的力度。這是文言文本身的魅力,也是
    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 如果題主覺得我的觀點蒼白無力,自己買一套《古文觀止》讀讀,就明白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文言文了。

姜羽豐jyf


學習文言文,懂得一些文言知識,具備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於繼承祖國的文化遺產,學習我們先人的偉大精神,崇高品德和高度智慧,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培養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振興中華的雄心壯志,提高我們的思想、知識、文化素質;還能夠加深對現代漢語的理解,提高現代漢語的語言修養和表達能力;

—可以瞭解我國5000年的歷史,知道許多精彩誘人的故事。

——文言是現代漢語之源,現代漢語的許多詞語出於文言,文言的許多句子成為現代漢語的成語,學文言能大大促進現代漢語學習。

——提高文學修養和寫作能力,提升人生價值,甚至改變人生命運。

——文言文簡練,典雅,抑揚頓挫,讀起來有很大的美感。

——我國古代典籍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有大量資料可供現代研究之用,但如果不懂文言文,則無法利用。

這樣的介紹還失之抽象,於是針對後者舉幾個例子:

——現代氣象學只有100多年的歷史,現代氣象記錄最多也只有100多年,但我國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卻寫出了專著《中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的研究》,在國際上引起震動。他從哪裡找來到資料?從古代各種書籍中尋覓的。別國氣象資料只有100多年,我國的卻有幾千年。

——《夢溪筆談》中有“UFO”的記載。

——還有關於地震、洪水、日食、月蝕、彗星……。


牛哥足體


你可以把他看做是一種文化傳承,很多問這種問題的人都會抱著一種“學這種東西有什麼用”的疑問,確實很多上學時學習的東西對於你以後的生活或許都沒有實質性的用處,最直觀的就是很多人大學學習的專業,等出了社會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想發看似務實,其實也是偏激。

好了,回到當前的問題,為什麼要學習文言文?

第一,他是華夏民族在一段時期的文化載體,學習它,你可以更好的去了解歷史,去了解那些先輩的故事,作為文字,它就是最直接的歷史痕跡。

第二,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夠長遠的傳承發展下去,肯定是在不斷的繼承先輩的文化,並在這個過程中開拓創新,衍生出更多的文明。比如說中國的傳統美德,不是說一開始就有的,是在歷史長河中慢慢沉澱、彙集起來的。所以文言文如果你不學習,很快就會忘記(當然就算學了,一般人最後還是會忘記),但如果真的沒有這個課程,才是真的被忘記,只要你學了,都會被打上一個烙印,這就足夠了。


午生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文言文並沒有完全退出我們的現代生活。文言的詞彙、語法、典故、成語還“活”在我們的現代漢語中,如“總而言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聞過則喜、反之、出汙泥而不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它並沒有消退、死亡,而是從臺前隱退到了幕後,或者說它是戴了現代面具而隱身其後,我們天天口中說著、手下寫著而不自知罷了。

  文言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寶藏。學習文言文,能使我們真切觸摸到中國的氣質。讀不懂文言文,也就讀不懂古代文獻,所謂繼承、吸收和發展也就無從談起。任何國家的文化都是有根基的,而中國文化的底蘊始於古代文學,文言文記載了我國古代文化遺產。如《周易》《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唐詩、宋詞、小說、曲賦等等,它們的智慧與價值,並沒有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暗淡,而是愈來愈發出其奪目的光輝,澤被後人。為人處世的許多原則、理念得益於《周易》;治國經營之成敗得失經驗教訓,《史記》、《資治通鑑》多有總結;《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保健使現代醫學汗顏……中國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文言寫成的。靠它,我們積累了浩如煙海的文化遺產,形成了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祖先的智慧、經驗傳到千年萬世而不會產生變化,靠的就是文言文。你能讀懂文言文,你就可以跟孔夫子交談,跟孟夫子見面,彼此能夠溝通交流。所以文言文是中國古聖先賢最偉大的發明,用這樣一個工具,把前人的智慧、前人的才藝、前人累積的經驗傳給我們。

  學習文言文能使提高我們的氣質與修養。中學課本中的文言文(包括古詩詞),都是千古傳誦的名家名篇,無論思想內容、感情因素,還是藝術技巧、語言形式都具有典範性和代表性,能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讓人充實、不輕浮,有助於我們成為一個氣質高雅的人。一個對古代文學有一定基礎的人,在實際工作中會有得體的表達和行動,也更容易接近成功。

  學習文言文能使我們的語言簡潔明快,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文言文了解古今詞彙的關係,擴展語言知識。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一脈相承,學習文言文可以瞭解成語的來源出處、確切含義和演變過程,也就能夠準確無誤使用成語詞彙。

  學習文言文能提高我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和鑑賞能力。我國許多現當代大作家由於有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和語言修養,靈活地運用古典文學裡固定下來的詞、短語或語句形式,因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成為文學大家的。而現代有些“有名氣”的“作家”的所謂作品,細細讀來,總覺得和當年那些文學大家們的作品相比顯得淺薄。何也?缺文化底蘊也。底蘊不足的根源在於缺乏古典文學的積澱,所以即使紅極一時也很快過眼煙雲。

  學習文言文能使我們借鑑古代名家寫作技巧。古代作家所寫的詩文,無論是立意、構思、取材、剪材、用典、謀篇、佈局、遣詞、造句以及敘事、寫景、記人、抒情、析理、言物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古代作家尤其重視文章的意境、結構和語言,通過文言文學習,揣摩取法古代名家,對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和寫作能力大有裨益。中國有影響的文學大家無一不精通中國古代文學。即使我們將來並不打算當作家,但不管從事什麼職業,與人交流總是免不了的,把自己的意見說(寫)清楚說(寫)明白總是起碼的要求吧,我們可以從文言文中學到方法。


嘿詩


首先,我們衡量一門學科或者某種學問的標準不應該是有用和無用這樣簡單地加以論斷,有用和無用只是相對的,並不能以我們目前不需要,不喜歡它,而說它無用。其次,當前我們的白話文都是演變自文言文,其歷史也不過一百年而已。我們豈能忘本?第三,我們雖然不用文言文,但是,目前生活中常用的很多詞語都保留了文言文,如果不加以學習是難以理解的。比如,見諒二字,有多少人知道見的意思呢?見的意思是指我,受事方。也就是諒我,即原諒我。再次,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古代詩文還是有很多能感染我們的。比如勸學,六國論,蘭亭集序,不勝枚舉。最後,文言文對於陶冶情操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同時,當前還是有很多人喜歡文言文的。希望你也能多看看古代詩文,畢竟中國號稱博大精深。但是現狀可悲呀。中國文化之本不可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