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工作:比用錢驅動效果更好的是目標驅動?


團隊工作:比用錢驅動效果更好的是目標驅動?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要做目標管理而不是做提成管理(下),就是考慮到,在經營計劃落地的時候,一些大家容易踩到的雷區。希望能給到大家一些啟發。


本文作者:張帆(企業運營管理實戰專家、品質管理實戰專家、零牌顧問機構資深顧問)


01

團隊獎勵:目標辦事

因此我們以銷售的目標管理為例,銷售小組的組長,自己的收入是否和直接銷售提成掛鉤?如果我們希望培養團隊,那麼不建議銷售組長和業績提升直接掛鉤,或者說提成係數和一線業務員的提成係數是不對等的。目標達成與不達成要變成臺階係數或者比例係數,乘以組長的虛擬收入提成。回款率和毛利率係數可以作為虛擬收入提成的係數。新產品開發、新客戶開發可以作為一次性獎勵項;壞賬和客戶流失、重大工作失誤,可以做為一次性處罰項。

最重要的,是讓大家看目標辦事。


因為提成最簡單,市場好的時候,產能不飽和的時候,提成作為強刺激措施確實有用;但企業規模擴大,營銷工作變得系統化,交易環境越來越健康的時候,個人力量往往不是決定性的,提成管理就失去了現實意義。


固定成本:要往資產轉化


變動成本:代表了非核心能力


02

產品競爭力,非單純賣產品

團隊工作:比用錢驅動效果更好的是目標驅動?


因為營銷的本質是和客戶面對面,激發客戶需求,拉近和客戶的距離。這個時候銷售團隊也必然承擔感受市場需求、策劃市場活動、實踐銷售行動、達成業績目標的一連串工作。這些是公司的產品概念競爭力的來源,而不是簡單的賣產品的工作。


03

目標管理短板:老闆的決心

提成管理有問題,目標管理有沒有?


有,就是難度有點大,需要企業老闆下定決心。


目標管理是一套體系,不是一個工具,所以公司要為此承擔管理成本。


如果銷售外包出去,本質上不用承擔供應商內部的管理成本。如果是自己管,這部分就是固定費用,是企業要花錢建設的,怎麼花錢,我們稍後會講。


把這個難具體化一點,我想說兩點:


團隊工作:比用錢驅動效果更好的是目標驅動?


(1)目標管理體系是一個循環管理體系,就是要定、做、改、再定。其中,指標、目標和權重都要符合這個循環。


(2)目標管理的內容要系統化,即結果+過程,團地+個人,主管+客觀。


04

營銷系統決定企業競爭力


小結一下:目標管理是看能力的,提成管理是看業績。看能力辦事的人,注重強激勵,看業績辦事的人,注重強刺激;有能力的人,對收入是看長期預測,只談提成的人,只相信短期利益。


一線銷售人員是執行團隊,要成為利益共同體,必須關注短期利益;但作為公司的中層幹部,負有培養一線業務人員的責任,和承擔公司營銷戰略落地、營銷體系優化的責任,這個時候我們要注重中層幹部的能力。


市場好的時候,無所謂大家偏重哪一種,因為閉著眼睛也可以賺到錢;市場處於穩定期的時候,和處於震盪期的時候,營銷系統的能力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而這個時候要回歸目標管理。

團隊工作:比用錢驅動效果更好的是目標驅動?


05

人非固定成本,而是一種資產

企業如果花20萬買了一個小儀器,從財務報表上來看,現金少了20萬,但是資產多了20萬,這個時候企業是不賺不虧的。但是如果企業付給一個銷售人員20萬的年薪,那麼企業的財務報表上就會顯示負數。這說明,幾乎沒有哪一家企業把人當做資產,雖然都是說人力資源,但其實會計規則就告訴大家,人就是成本。每月看財務報表的老闆,看到這些數據,也是把人當成成本看的。事實卻完全相反。


提成管理是典型的把銷售人員當做成本來看的觀點,而目標管理的想法是:企業提供讓銷售人員能夠提升能力的支持系統、比如培訓、訓練、市場歷練、產品研發和交付體系等,然後銷售人員利用銷售專業技能提升業績。


要知道,培訓的東西還在員工的腦袋裡,這個員工還在公司哦,他是資產哦,而且沒有折舊。所以公司投入了這麼多,員工應當不斷持續成長,為公司的持續增長付出義務,所以企業必須每年增加收入或者增加利潤,而不是靠提成去引誘,這就是目標管理要做的。


所以我們經常說,大部分企業只是把人當做“人在”,人只是存在在公司;如果不管理好,會變成“人災”,災害的災,有時候一些人災還趕不出去,特別是對用提成來看業務人員的企業;目標管理就是要把在企業的人,變成人才,這裡的才是才華的才,也就是有用的人,然後把人才變成能賺錢的人財,這裡的財是財產的財。


06

操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目標管理具體會怎麼操作,這裡說明一個點: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團隊工作:比用錢驅動效果更好的是目標驅動?


比如大家看,2月的銷售預測目標是,一組100萬,2組300萬,3組200萬,4組150,最後得到的結果是1組、4組完成目標,2組少了50萬,3組超額完成50萬。對於公司而言,整體750萬的業績目標是達成了。但目標管理不止於此。


目標管理要弄清楚,目標達成的原因是什麼,不達成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這麼說?比如2組少了50萬沒有達成,不允許說市場不好,而是要告訴我原來定下來的300萬預測目標是由哪幾個客戶或者訂單組成的,當時預測這些客戶和訂單的銷售額具體是多少,最好是給出各種細分型號的數據。


首先告訴我,哪一個數據和目標不一樣——這個叫做問題點抽出,記住找出了數據差異,不是原因分析,只是問題點抽出。接下來一個一個的說明,為什麼預測有的進賬卻不翼而飛了?是沒有跟進客戶,還是賬期、質量、交期等出了問題?這是原因分析。


業務人員可以說,原本有100萬的預測都沒有達成,但是我從其他的客戶那裡獲得了50萬的新訂單,所以整體上只有50萬沒有達成。這樣解釋也有問題,雖然該發給他的提成我會一分不少,但是我仍然需要他屆時100萬的預測沒有達成。而他也必須屆時新增的50萬的客戶怎麼來的,為什麼沒有預測到,下次預測可以將更多的因素考慮進去。就好像第3組超額完成目標,票子會給夠,但是面子不一定,第3組仍然要給出很多解釋。這些是目標管理中要做的事情,細化,以至於可以找到行動方式和業績結果之間的聯繫。


07

激勵用錢,卻不是萬能的

談到了提成管理和目標管理。其實是想告訴大家,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往往很多問題用錢也解決不了。


大家總想提升業務人員的積極性,認為提成可以有效激勵,認為優化績效可以,我想說這是有前提的。


首先我們談一下激勵,什麼是激勵?激是誘發動機、勵是強化行為。提成是績效的一個方面,只是我們說過,績效要開始系統化。好的提成機制最多隻能誘發人的動機,但是驅動不了行為,為什麼?因為關鍵是建立激和勵之間的聯繫。


團隊工作:比用錢驅動效果更好的是目標驅動?


也就是建立動機和行為之間的聯繫。比如銷售人員賣一件貨就賺一分錢,這個邏輯太簡單了。


但是企業一旦規模化後呢?


美的的一款電器需要供應商提供一種智能控制器,於是銷售人員要首先識別客戶的需求,然後和內部的研發對接,保證研發的人員能研發出客戶滿意的產品,但生產要配合,開發部門要打樣,公司的生產管理部門目前還只是能做簡單的生產計劃,現場質量問題頻出,銷售人員發現客戶已經不耐煩了,內部卻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銷售人員蒙圈了,這怎麼搞業績?


團隊工作:比用錢驅動效果更好的是目標驅動?


這個時候,即使提成給得再高,銷售人員仍然沒有業績,因為大家總想用動機驅動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用目標管理來識別真因、解決根因、改善支持體系,讓業務人員有方法去提升業績。


如果體系是完善的,即便提成係數沒有直接的競爭優勢,但是業務人員可以更順暢的提升自己的業績,或者對自己努力的方向更明確,其積極性就更高,於是才有了真正的激勵。


08

最有意思的激勵方法

這是我在首屆華南區組織變革大會中演講時的一張圖片(圖1)。我當時問大家,最有活力的組織什麼?


團隊工作:比用錢驅動效果更好的是目標驅動?

圖1


我說是這個這個遊戲,你看,不要他加班還要加班,不讓他熬夜還要熬夜,業績不好還要再幹一場,沒有錢甚至還想貼錢。為什麼會這樣?這裡我們不研究遊戲公司講故事的能力。我們看看這張圖的本質是什麼?


是業績看板。


36和58是團隊業績,每個團隊5個人,每個人都有個人業績;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得到MVP,因為這個他在過程中的殺敵次數,被掛掉的的次數和助攻的數據有關,後者叫過程指標,也叫先行指標。


而MVP中得到的11.5分是結果指標。如果大家玩過,會發現中途有人掛機不玩,後臺可以投訴他不作為,這是主觀評價,而數字是客觀。


所以小結一下,就是團隊+個人、過程+結果、主觀+客觀,是不是很熟悉?


因為銷售團隊管理的時候,沒有利用綜合的目標來管理,對於業務員而言,就會和你談錢,因為錢是一種通用語言,誰都會談。


那麼具體到現實的績效問題,我們說提成解決不了當下的問題,但是該怎麼解決,這是績效考核和目標管理放在一起共同研究的。


零牌顧問機構首席顧問懷海濤老師,是人力資源和績效方面的頂尖專家,也是我的入行導師,其中懷老師首創的KMDI績效體系建設四步法,在我們的多個客戶中也得到了成功的驗證,大家有興趣,可以加懷老師的微信,進行互動交流。就銷售團隊和間接部門的績效考核,懷老師都有非常豐富的實戰經驗。

團隊工作:比用錢驅動效果更好的是目標驅動?

圖2


這張地圖(圖2),也是懷老師KMDI績效體系建設四步法中的一個技術地圖,大家可以對張地圖的邏輯和使用方法,隨時與我們交流。這裡只是提到一點,所有薪酬績效方面的變革工作,都是公司頂層設計需要考慮的,既把握機遇,又兼顧風險,是一個技術性和非技術性複雜結合的話題,希望大家及所在的企業,有相關的困惑或者有興趣,隨時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