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這是為啥?

農人李哥


在千百年的歷史進程中,前人經過不斷地實踐和摸索,總結出一些經驗和教訓,好讓後人少走一些彎路。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農村老話:“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這是為啥?

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寧願往北邊走一千米,也不願往南邊挪一塊磚。為什麼這樣說呢?知微認為,原因有幾個方面:

一、歷史的原因

中華文明主要源自於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特別是黃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區,是古代政治、軍事、文化和經濟的中心,歷朝歷代也都建都在北方。因為北方比南方開發得更早,科技文化、農牧業及商業等都比南方發達,越往北離文明就越近。就好比現在小地方的人對於一線城市的嚮往。

二、地形地貌的原因

北方以廣袤的平原為主,土地肥沃,適宜耕種,且交通發達,因而人口密集,生活配套設施相對齊全,是古代人們嚮往的理想居住地。而南方多為山地、丘陵,且植被茂密,耕地少,又山高路險,匪患猖獗,因此被稱為蠻夷之地。住這裡安全係數低,建房成本高,自然不如北方那麼有吸引力。

三、傳統習慣

古代中國傳統民居為四合院,由於太陽從東偏南方向升起,從西邊落下。坐北朝南的房屋,夏季不受午後最毒辣的陽光直射,冬季可以避開猛烈的西北風,冬暖夏涼,因此被當做正房,只有屋主和家中長輩才有資格居住。正房對面的南房為門房,臨街,一般用於堆放雜物或供傭人居住。

往北走一千米(步),院子就向裡拓展了一千米,即使四周的房屋大小不變,整個四合院的空間也變大了,更適合居住。而南向因為臨街,往南挪一磚,就相當於往街上挪動了一塊磚的距離。就安全來說,房屋離街道越近就越危險,所以"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

當然,現在的房屋宅基地都是規劃好的,也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尤其是城市,寸土寸金的,哪還管得了什麼方向。因此對於這一農村老話,我們沒有必要生搬硬套,因為它對於現在的人們,已經沒有什麼指導的意義。


知微隨筆


這句俗語在農村有兩種意思,第一種就是關於居住環境的,第二種就是關於“南窮北富”的,下面咱們就來了解下這兩種意思都是什麼。

居住環境

住在農村的都知道,房子講究坐北朝南,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北面是朝陰,南面是朝陽,朝南的好處就是每天可以接受到很多自然陽光的沐浴,這對於我們平時消毒很重要,畢竟農村很多害蟲都是喜歡陰涼,房子朝南不禁可以消除這些蟲子的困擾,還可以去除我們身體裡的溼氣。如果坐南朝北,那麼就是全天無陽光,就算有也是夕陽,沒有什麼作用,所以才會有了這句“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的老話。

“南窮北富”

在過去的農村,中國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幾乎都在北方,而當時的南方被稱為“蠻夷之地”,幾乎是一片荒蕪,所以過去的人只要是想發展幾乎都是上北方,不去南方。在農村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一江春水向東流”,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只要是上了北方就是往高處走,也寓意著人會飛黃騰達,而如果向南流的話,就會預示人走下坡路,非常不順,所以才有了這句“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的說法。

通過我的解釋,大家對於這句老話是否有了新的認識呢,現在這句俗語幾乎不適合農村了,現在的南方經濟比北方經濟要好的多,如果說把這句老話做修改的話,小農人認為應該是這樣的,寧往南走一千,不留北一天,大家認為呢?


布衣小農人


生活在農村,經常能聽到老人說一些膾炙人口的俗語和一些民俗禁忌等等,這些俗語一些老人通過千百年的生活經驗總結而來,言簡意賅非常實用,就像老話常說的:“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一、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

老話常說:“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其實就是一句蓋房子的俗語,古人云:東方是青龍是吉祥之神,而西方是白虎代表著凶煞,只有東邊高了,青龍壓過白虎,東西兩家人才能平安相處!

二、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

中國古代,無論是南北還是東西方,交通都不發達,而經過時間的變化,慢慢有了先北後南、先西后東的富碩之地,因此才有了“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的說法,這說法和“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比較像!


小斌農副產品銷售


“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這句話什麼意思呢?谷底啊人們都很窮,吃不上飯,每個人都在想著到底怎麼生存,所以很多人會選擇條件比較好的,但是在當時,北方發展比南方要好,甚至很多人覺得南方就是一塊不毛之地。為什麼這麼說?

在唐朝以前,國家的首都一般都是在北方,比如西安、洛陽以及開封都是政治集中的地方,經濟也是非常的有優勢,北方人很多,地勢平坦,所以對於農業來說,非常好發展。山東河南之前都是生產大國,所以人們在遷徙的時候,自然是也想去這些地方安家。

其實南方也有一些好的地方他們自古以來就兵家必爭之地,而且江南地區物產比較豐富,四川還是“天府之國”。在南宋時期,政治中心轉移到了南方,南方的發展也是非常好的了。

一直到今天,南方的發展也是非常的超前,經濟水平相當不錯,超越了北方,但是北方也有很多地方經濟條件很好比如京津地區。對於創業的人,這些地方都是不二之選,這也是老祖宗就發現的規律,地理優勢對於發展的重要性。





嗨張老師



我是香水百合


這是古代坐北朝南之象的論說,最簡單的是指自己的院子和房子的關係,房子向北移,院子會寬廣,房子向南移,院子會小了許多,而且成了東西寬,南北窄,這樣的院子給人不舒服的感覺。如果向北走了一千(一千者,1寸—50寸),這個院子會感覺更敞亮舒服!


泥水勞人1


謝謝,

寧往北走一千里,也不要向南挪半步,這句話已經成為歷史,其意思就是向北不論走多遠都會有飯吃,因為北方土地不但多,而且肥沃,糧食產量高,到處都能養活人,特別是窮人,而南方則不同,山多水多,土地鮮薄,大多數農民靠水產生活,種地基本上都是水稻,北方人根本不適應,另外,南方人做生意的多,在長期的商業模式中,人變得格外聰明,北方人無法相提並論,所以,北方人、特別是山東人向南走,沒有用武之地,因為山東人太豪爽耿直,只有向北走,哪怕是闖關東,天氣寒冷照樣生存。


老於52080



哈吃西瓜蜜


大家好!我是壯鄉二弟,對於這個問題我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問題我雖然沒聽說過,我就聽說過幾百年來我民間就有一句話“寧向南方走千里,不向北方走一步”無論是氣候還是物質生活,都是南方好。我國的降水量是從北方向南方慢慢增加的。南方的問題在於如果是山區就不好了,主要是交通不便,文化落後但以後隨著交通發達起來,南方的山區也會很快好起來,並且風景好,所以我覺得,往哪裡走都有他那裡的好處,心中嚮往的地方才是最美的地方?而不是別人幫你決定


壯鄉二弟


“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就是:“寧願向北方走一千步,也不願意向南方移一塊磚”,絕大多數人都能理解到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但有很少人知道這句俗語的緣由,其實這裡包含了很多方面的知識,


首先,我們來說說南北兩方的經濟發展水平,對比以前年代的生活水平,北方要比南方好很多,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因為北方擁有著豐富的物產和發展水平,並且在各方面都要比南方地區好,所以北方的很多地區都被一些統治者所爭奪,南方在古代可是蠻荒之地,流放犯人的地方。

而且,我國曆史上的有很多朝代的首都也都定居於北方,要知道首都可是一個國家最繁華的地方,就相當於現在的北京,所以在絕大多數人的心中,他們都認為北方經濟較為發達,人都是往高處走的。 按照現代思想來說,如果一個人想要有一番作為,那肯定都是往大城市發展,因為那裡會有很多的機會。

如果大家生活在那個年代,大家也會選擇去富裕的北方發展,而當時的南方還有很多地方都沒有被開發,所以很少人選擇去一個落後的地方發展。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受南北兩方的氣候所影響,在人們的印象中,南方的天氣雨水居多,氣候也比較潮溼。對於以前年代的人來說,醫術並不發達,人長期生活在這種潮溼的環境下很容易生病,但是對於原本就生活在南方的人來說,他們的體質也會不一樣,因為他們已經適應了這裡的氣候,所以並沒有什麼不妥。


俗話說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很容易水土不服,北方的人來到南方在生活上難免會有不適應的地方,嚴重的還會患上疾病。在我們的認知裡,大家肯定會認為北方的冬天比南方冷多了,實際上北方有炕,室內就像是一個暖爐這麼暖和,所以北方實際上更加適合人們去居住。

對於如今社會的這個局面來說,南方因為有著便利的交通方式和溫暖的氣候環境,其經濟發展水平和政治水平都已經有所提高,有些地方甚至遠遠超過了北方某些地區,所以這句話已經不怎麼適用於當今這個時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