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考學生,七月考家長”“七分成績定,三分志願拼”有道理嗎?

左手清華右手北大


作為高考招生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志願填報,有許多人從重要性上將其稱之為第二次高考,也有許多人從技巧性上將其稱之為第二次高考,還有更多的過來人坦言“考得好不如報得好”,無論如何將其歸結為“七分成績定,三分志願拼”是不為過的。高考志願填報成功了,將會錦上添花使考生及家長心想事成,從而上個理想的、心儀的大學;而高考志願“報砸”了,就不僅是事與願違、“損分折業”這麼簡單了,稍強一點的,上個不理想的大學或不如意的專業,就有可能使其心情鬱悶、黯然神傷;遇到稍差的,就有可能是“由本到專”,甚至是“名落孫山”,足以使其改變人生、抱憾終身。


重獲新生的螞蟻


作為一家七年志願填報機構,我個人覺得有道理的。

這邊我舉個例子,去年遇到一個高分女生過來諮詢我,她說她媽媽讓她填報某大學的航海技術(提前批),我就問她,那招生簡章不是明確說的女生慎重報考,為什麼你媽要讓你報這個,她說的提前批可以撿漏,可以省一點分進更好的學校。

很明顯航海技術不適合女生,未來就業等等都會受影響,這位家長這想法欠妥,可能該生會在讀大學的第一年就回來復讀,也有可能是該生會畢業後從事完全和專業不相關的工作。

因此,七分成績三分志願,我覺得有道理。


德陽升學資訊


這個非常有道理。因為填報志願是個技術活,做家長的要在較短的時間裡,根據全省高考情況和孩子成績在一千多所學校裡,為孩子選一個既不浪費分數、又適合孩子興趣、同時又有利於孩子發展的理想志願不是件容易事。如果對志願填報不瞭解,就容易失誤,使孩子辛苦十幾年換來的分數沒有對應到一個理想的大學和專業,從而影響孩子整個的人生規劃和發展。所以志願填報非常重要,來不得半點閃失。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熟悉政策

對全國和本省的高考政策有整體的把握,瞭解自己所在省份有幾個批次志願,每個批次可以填報幾所志願學校,每個學校可以報幾個專業等。

二、要收集信息

要從權威渠道獲取高考信息:如國家和當地的教育部門、招生考試網及高校官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陽光高考信息平臺以及高考高招類報紙、新聞廣播電視節目等。

三、要準確定位

填志願前可根據高三平均成績或模擬成績來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學校、及至全省所處的位置。初步斷定自己是在以下哪個區間:二本以下——二本到一本——一本到211——211到985——一般985到頂尖985。

四、要了解院校

掌握985、211院校(雙一流)名單,瞭解各個層次院校的基本情況,如所在城市、在全國高校總體排名和具體每個專業全國排名情況、招生計劃、往年在本省的提檔線、專業線、師資力量、學科特長等。

五、要初選志願

大致劃定自己的成績定位、想去的城市、想學的專業後,就可找以往的志願書,並參考往年的全省排名和一批二批錄取情況進行初選。比較各院校、各專業的招生人數、錄取分數、優勢劣勢等,選擇和自己興趣、分數、成績相符合的院校和專業。

六、要慎選“服從”

千萬要關注院校的調檔比例,不同高校的規定不一樣。也就是高校錄取時會按照120%左右的比例提檔,但提檔不一定意味著就被錄取。在填報志願時慎重選擇“是否服從“專業調劑項。為防失誤,建議考生都選擇”服從“。如所選學校確有非常不想學的專業,怕被調劑,則建議適當降低所報院校水平,確保第一志願理想專業錄取。

七、要拉開梯度

拉開梯度(建議院校提檔線差開十到二十分),就使風險大大減小。在考慮梯度問題時,可以使用“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的原則。也就是不老慮專業選擇的前提下,可以前面的志願選擇衝刺的院校,運氣好的話有可能“撿漏“;中間的志願選擇和成績相應的院校,有所保證;後面的志願選擇低於成績要求的院校,以防萬一。但考慮專業的話,還是建議一二志願量力而行,確保穩中。

八、要平衡選擇

究竟是選學校還是選專業,要做好平衡。個人建議,大的原則是能上985、211,不要上普通院校。因為不可否認,“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軟件上都較優越,擁有碩士、博士點和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擁有更多的推免指標,專業發展前景和學生就業上都有很大優勢。但若分數處在每個區間的分界線附近,也即985擦線、211擦線、一本擦線的分數,則建議降低院校,選擇強勢專業。

九、要尊重孩子

在選擇高考志願時,父母固然要考慮孩子將來的職業規劃,但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孩子的自身特性,選擇符合考生特長的專業,揚長避短,為將來獲得一個理想的職業創造條件。如果父母選擇孩子不喜歡的專業,就是違背了考生的個人興趣愛好。有許多考生面對一個自己根本不感興趣、完全不喜歡的專業,消極應付,掛科甚至退學。所以父母在填報志願的整個過程中要起到參謀助手作用,而把決定權交給孩子。

十、要重視排名

有的家長和考生報志願時只看分數,不看排名,以為去年多少分上哪個學校,今年也是這樣,照搬往年分數線來報志願,其實大錯特錯了!分數沒有任何意義,真正起作用的是全省排名,通俗地講就是你的被選擇順序,這是你的競爭力。因為每個學校每年的分數線是變化的,是根據當年招生計劃和所報考生分數從前到後選擇產生的,錄取結束前無法準確知道。而對於考生來講,與往年一樣的分數並不會有與往年一樣的排名,排名也是根據當年的考試情況決定的。所以,考生要多分析幾年的錄取情況,可關注院校、專業分數線與批次線的差值、分數線對應的排名等進行志願填報。



海風齋


這兩句話,一定程度上是廣大考生和家長對中國高考的概括和總結。既強調了高考志願填報的重要,同時也反映了廣大考生和家長對高考競爭的艱辛,或者是對應試教育的無奈,從考生和家長的角度反映了高考改革的必要性。既然能廣泛流傳,肯定有其之所以流傳的道理:

(一)首先要充分肯定中國高考對中國發展的巨大貢獻。正因為恢復了高考,全國考生可以在同一平臺進行競爭,儘管各地存在教育資源和教育水平的不平衡,但中國的高考和招生制度,最大程度體現了人才選培養的公平性,所以很多人都說“高考是公平競爭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正是有了高考,中國的高校和高等教育在這四十多年來蓬勃發展,不斷壯大,為國家建設和發展培養了世界上最多的人才,中國的人才儲備基本上走上了良性發展的正軌。

(二)應試教育有應試教育的優勢,當然也存在諸多弊端。但無論怎樣,就目前來說,甚至將來,相對於中國的國情和教育現狀,高考的指揮捧依然是最有效的槓稈,高考指揮棒不能丟掉,一旦丟掉了,可能很難找到另一種更公平的人才競爭模式。所以,儘管有諸多無奈,幾十年來中國的學子和家長們,依然一既如往的為高考而不斷奮鬥著。為體現更多的公平正義,新高考改革也正在有序漸進的進行著,新高考改革還在路上。

(三)高考志願填報,對廣大考生和家長來說,確實很重要。甚至可以說,不只是“七分成績定,三分志願拼”。志願填報是高考的“最後一公里”,是最關鍵的“臨門一腳”。所以還是希望並且建議廣大考生和家長,高考志願填報值得充分重視,慎重考慮做出最佳的選擇。要相信,重視用心,必有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