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公園之迷失的主題

主題公園,說到底是以主題為核心的,否則就是遊樂場了。可是,主題公園越來越多的同時,千園一面的形式也越來越嚴重。藍裕文化主題樂園規劃設計院在考察各國主題樂園的過程中發現,許多主題樂園都是在不斷抄襲,太多的主題樂園有迪士尼、環球影城以及艾夫特琳、歐洲樂園的影子。創新,對於主題開發者來說,彷彿是座大山,難以跨越。

下面藍裕文化主題樂園規劃設計院就為大家剖析一下主題樂園主題的困境。

1

火爆一項目,複製千萬個

主題創新的艱難,除主題開發外,遊樂設備的開發也至關重要。所以設備生產公司在不斷的突破,可是,一旦有了新的突破,跟風者就蜂擁而至。設備的內核保持一樣,外在的包裝開始千變萬化。藍裕文化想要提倡的是包裝和內核都有所創新,一步步來,一點點的改變,讓每個設備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保持與眾不同,從而獲得自己獨特的客戶群。

主題公園之迷失的主題

主題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可以溝通的文化,而在主題公園的打造過程中,更多的主題展示都成為了一個個雕塑或一個個造型,如果倒退三十年,這些都會是很好的主題,但在現在這個交通發達,信息高度對稱的自媒體時代,一個固態的展示還能稱之為一個主題吸引物嗎?時代在發展,主題公園的打造思維也應該緊跟步伐,化靜態展示為動態交互,這對於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也應該是一件簡單的事(難的是與主題融合)。

現如今各種影院層出不窮,影院的內容成為項目的核心,可創意者們講故事的能力卻參差不齊,將故事變成體驗,則更加艱難。

2

巡遊演藝一招千用

藍裕文化主題樂園規劃設計院考察過的主題樂園,很少有沒有巡遊演藝項目的,但我們發現,相同的巡遊演藝,大氣的花車,花枝招展的服裝,帥哥靚妹的集聚早已成了主題公園遊園演藝的標配,搬過來就是自己的,最多也就是換了幾套服裝很少有根據自己樂園的主題設置巡演項目的,最終也就是風牛馬不相及,主題樂園成了主題拼湊樂園。

主題公園之迷失的主題

主題公園的巡遊演藝應該是最具自身特色的一款產品,是景區活性文化的主題最好的詮釋。主題公園應該根據自身文化主題定製遊園演藝,只有做自己的才是最長久的。主題公園的遊園演藝不應該僅侷限於大型巡遊,應該把走秀融入到主題公園的每一個角落,在很多主題公園裡我們都可以看到小丑和主題玩偶在和大家互動,這就是走秀的一種形式,可不要小看了這個小舉動,對於氛圍的營造,主題文化的傳遞,遊客的交互體驗起著至關重要的功效。

巡遊演藝應當作為串聯整個樂園的重要工具,讓遊客明白主題下各個項目之間的關係以及整個主題故事的內核,這樣才能讓人融入其中,成為主題下的主人公,體驗一個完整的主題故事。

3

主題公園變成遊樂場

大家普遍的認識是,主題公園是遊樂場的升級版,可藍裕文化主題樂園規劃設計院感受的更多的是,遊樂場活得很是滋潤,而主題樂園卻艱難度日,最近更是有人說主題樂園50%能盈利,不知道這個主題樂園包不包括遊樂場,我認為是包括的。主題樂園體驗不好,還不如做成遊樂場。我們也看到,許多主題樂園開始倒退成為遊樂場,比如通常一票通全場的主題樂園也開始變成單個項目收門票,你說是不是倒退!

主題公園之迷失的主題

每一個主題公園都是少則幾個億多則幾十個億甚至上百億的項目,圍繞一個主題耗費巨資,我們打造的不是一款主題模型,而應該是一個有靈魂的文化主題,能夠通過交互體驗傳達主題文化,同時為遊客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但在通過現有國內主題公園的打造我們可以發現,更多的團隊更擅長於施工打造,打造結束後再圍繞主題生搬硬套的起名字、編故事,最後這個主題也只能是一個死主題。當主題沒有生命力,主題公園也自然成了一個披著主題外衣的遊樂場。

4

定位跑偏的主題公園

主題樂園本來是個旅遊項目,以旅遊為核心,而反觀中國主題樂園這些年的發展,主題樂園發揮了兩個重要作用:一是成為房地產拿地的籌碼,二是成為房地產銷售的噱頭,於是我們看到萬達把文旅賤賣了,因為對他們來說,這部分價值已經利用完了,不會運營的他們,留著就是虧損,所以買了反倒是賺了。

主題公園之迷失的主題

藍裕文化看到,很多主題公園項目,在建設完成後或者在建設期,投資商就開始了地產項目的銷售或者招商,這是一個很可笑的本末倒置,旅遊地產的核心價值,絕不僅僅是依靠旅遊拿地,還要靠旅遊招攬人氣,靠人氣提升地價。主題公園的定位,在一開始就被定位成了地產的噱頭和工具,在這樣的前提下,主題公園又怎麼能稱之為主題公園呢?

一座主題公園成為了一個跳板,但我們應該謹記,沒有生命力的主題公園很容易折斷,受傷總是難免的,主題公園是天生貴族,要想活的更好,趕緊扶正,主題公園“活”了,旅遊地產也就活了。

主題公園需要主題也要跳出主題,主題公園的價值最大化其實就是人才的價值最大化,相對於自然型景區,主題公園對人才價值最大化的要求更高,因此土壤很重要,雖然很難,但必須解決(不解決就是活不好)。主題公園的主題哪去了,讓我們先去找找遊客的笑聲哪裡去了,笑聲找到了,主題也就自然找到了,其實我們沒有必要一味地搞文化嫁接,其實在滿足遊客需求的過程,主題公園也就做出了屬於自己的主題。主題哪去了?在遊客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