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遠方:胡人入主中原,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遷徙,哀鴻遍野

《晉書》志第十六:及惠帝之後,政教陵夷,至於永嘉,喪亂彌甚。雍州以東,人多飢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幽、並、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馬毛皆盡。又大疾疫,兼以饑饉。百姓又為寇賊所殺,流屍滿河,白骨蔽野。

《晉書》描述的西晉末年的一片哀鴻遍野的圖景,史上有名的“永嘉之亂”以及其後西晉的滅亡,少數民族政權你興我亡,不把漢族百姓放在眼裡,加上疾病和飢餓,天災人禍不斷,最終中原各階層選擇南渡,也稱“衣冠南渡”。向南遷徙的規模大,範圍廣,時間長,從永嘉之亂爆發到劉宋(南朝政權),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向南遷徙形成了


遷徙遠方:胡人入主中原,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遷徙,哀鴻遍野


這一時期,正是五胡亂華時期,也稱為五胡十六國時期,相比較於南方較為穩定的東晉,北方通常同時存在著多個少數民族政權,民族矛盾激化嚴重,漢族百姓民不聊生。晉朝的天子尚且是俘虜,公卿更不受待見,所以這個遷徙是全階層的,並且這次大遷徙是分幾次完成的


遷徙遠方:胡人入主中原,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遷徙,哀鴻遍野

始建於東晉的靈隱寺


最開始遷徙,是永嘉之亂開始,匈奴劉淵、劉耀和羯族石勒分別建立了前趙和後趙,前期只有前趙,後面前後趙並存。匈奴是一直作為軍事奴隸存在的,而石勒本來就是奴隸,羯族地位更低,是雜胡之一,羯族人數很少,但是其建立的後趙確是歷史上有名的殘暴政權,他的繼任者石虎更是沒有人性。

再次遷徙,也發生在東晉,是祖約的叛亂,這位仁兄大家也許不熟悉,但是他哥哥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聞雞起舞”的祖狄。祖約叛亂平息以後,祖狄恢復的黃河以南和淮水以北的大片領土又被後趙佔領,所以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再次南遷。

接著的幾次,規模不算很大,分別發生在石虎統治時期,和淝水之戰之後,風生水起的前秦政權土崩瓦解,由於前秦的政策在苻堅大帝在的時候是不錯的,很多漢族也歸附於他。前秦失敗後,看似強大的政權土崩瓦解,所聚集的各個胡人首領都反叛,建立自己的割據政權,這時也有大批的漢族士民南遷。


遷徙遠方:胡人入主中原,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遷徙,哀鴻遍野

東晉古剎金山寺

國學大師陳寅恪:東西晉之間江淮以北次等士族避亂南來,相率渡過阻隔胡騎之長江天塹,以求保全,以人事地形便利之故,自必覓較接近長江南岸,又地廣人稀之區域,以為安居殖產之所。

中原百姓為了生存,有的是有組織、有的是無組織,向南方大規模的遷徙,在南方地區的地方誌之中多有記載。這個時候象徵著中原王朝政權的西晉王朝崩塌,而司馬氏移鼎江左,使漢族政權中心集中到了南方,這也吸引著中國的士族階層,紛紛向東晉王朝效忠。最後,多在長江流域的南岸居住,因為地廣人稀,土地也較為肥沃,不管如何,也找到了安生之所。

漢族大批的南遷,將中原的魏晉風度和江南的原生文化相結合,形成了東晉的門閥政治,這是一種士族和皇權共治的現象,但是也是當時經濟社會形勢發展的某種必然。而衣冠南渡,為保存中原地區的中華文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並且發展了一直不太發達的江南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