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新聞傳播的碎片化及其影響

隨著網絡技術不斷髮展,移動終端愈發智能化,成為人們接受新聞信息的主要方式。新聞信息的傳播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其中碎片化是最為突出的特點之一,並對新聞信息傳播流程中的每個環節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詞,最早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消費水平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觀念不斷改變,社會發展日益呈現出“碎片化”的趨勢。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的價值觀和思維觀念也隨著社會價值觀的變化而發生著改變,需求日益個性化和精細化。如今,“碎片化”已應用於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和傳播學等多個不同領域中。移動新聞傳播的碎片化也已成為傳播學領域較為關注的問題。

移動新聞客戶端,是依靠移動互聯網資源,以文字、圖片、影像、聲音等多種語言符號傳播新聞信息為內容,以服務器為信息倉儲,以智能手機為主要接收設備的全媒體、數字化媒介。移動新聞傳播的特點是:資訊信息量大、覆蓋面廣,給用戶帶來了豐富的多媒體資訊閱讀體驗。這也使媒介融合優勢更加明顯,加上移動通訊網絡技術的不斷髮展以及智能手機的大量普及,移動互聯網應用向用戶各類生活需求深入滲透,手機上網使用率增長。移動新聞的用戶量和普及率也越來越高。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佔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而手機上網最多被用來接收新聞訊息。

一、文獻綜述

河南大學的來藝博在《微傳播碎片化研究》中對微傳播中碎片化現象進行分析並探討了其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參考。除此之外,關於移動新聞傳播碎片化現象以及影響的研究較少。

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碎片化為背景,研究社會關係變化、消費變化,如黃升民在《“碎片化”背景下的分眾傳播與新媒體發展》一文中,探討了消費碎片化的趨勢,從消費者消費行為、品牌選擇、媒介接觸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對消費者“碎片化”趨勢的影響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碎片化對廣告和品牌發展的影響,如舒詠平在《碎片化趨勢和媒介載具的微觀承接》中探討了碎片化趨勢對於廣告的影響,指出在媒介接觸“碎片化”的背景下,對“碎片化”進行微觀承接的媒介產品也相應地“一碎到底”,“廣告載具”就是具體的、已經“碎到”的媒介產品;而在網絡傳播領域,主要有網絡傳播策略、傳統媒體改變策略等。喻國明在《解讀新媒體的幾個關鍵詞》一文中,對傳播語境的“碎片化”形成進行了分析,闡明瞭面對“碎片化”傳播語境應有的態度。從受眾分化、資源配置、傳播內容以及傳播模式建構等方面闡述了看法。彭蘭的《碎片化社會背景下的碎片化傳播及其價值實現》主要從微博碎片化傳播這個角度,探討了碎片化傳播對傳統媒體的影響,並從受眾自身、傳統專業媒體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碎片化傳播價值實現的途徑。劉昊的《碎片化語境下的網絡傳播策略》一文中,從碎片化與精準傳播、碎片化與多元化傳播、碎片化與立體傳播等三個方面探討了碎片化語境下網絡傳播的策略;還有提出兩微一端碎片化閱讀的弊端和建議的,如陳奕和凌夢丹的《微博“碎片化閱讀”的傳播麻醉功能解讀》,從微博的碎片化閱讀再論傳播的麻醉功能,立足幫助受眾清醒地認識微博的負面影響,培養較強的媒介素養,實現對媒介特別是新媒體的“善用”。

二、移動新聞傳播碎片化的成因和表現

(一)移動新聞碎片化的成因

1、社會大環境的碎片化

社會環境的變遷是碎片化產生的根本原因。基於人的利益和需要的考慮,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和專業,人的能力越來越專業化,成為整個社會分工體系中的一部分,日益細化的社會分工加快了碎片化的發展。隨著瓦聯網的發展,人們的選擇日益增多、需求日益增多,並進一步推動技術的專業化、管理的精益製造化及文化多元化、市場細分化等的發展。整個社會的商品種類、服務種類、信息類別等急速增加,社會中到處充滿了碎片化的狀態。碎片化的社會環境導致受眾碎片化的消費方式和需求,社會節奏加快,碎片時間和碎片空間日益呈現,形成移動傳播傳播碎片化的傳播社會環境。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導致了社會階層的分化,促進了消費的增長,而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和個性表達也必然加劇話語體系的碎片化。快節奏的生活增加了人們生活中空間移動的頻率,時間被割裂,生活環境分裂,產生大量的碎塊時間,地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呈現了時間和空間上的碎片,催生了受眾碎片時間和空間的媒介需求。

2、互聯移動終端的智能化促進了移動傳播媒介呈現碎片化特點

信息爆炸背景下移動智能工具是碎片化產生的直接原因。麥克盧漢說:媒介是人的延伸,也就是說工具是人自身器官功能的延伸,工具的應用促進了人的能力發展,幫助人們完成了以前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計算機、手機、平板電腦、手持設備等智能終端充斥著人們的生活,網絡信息平臺提供的搜索引擎、即時通信工具、微博、社交網站、購物網站等日益豐富的服務,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但也不斷消耗、轉移、分散著人的注意力,人們的知識被分割成碎塊;時間被分割成碎塊,工作被分割成碎塊,交往被分割成碎塊。碎片化是信息化帶來的產物,而信息化催生的新型智能工具把人們帶人碎片化的生活中。

移動新聞傳播打破了傳播空間的限制,實現了“移動化”的新聞傳播。由於快速的生活節奏,空間移動頻繁,造成碎片時間日益增加,受眾原有的消費時段被打碎,形成“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在這種語境下,越來越智能化的手機,即時、個性化的信息傳播優勢得到了極大發揮,彌補了傳統媒體無法滿足的碎片化時間的需求,填補了受眾碎片化的時間空缺,受眾成為傳播過程中的主導,“小眾”、“自媒體”成為當今的主流。手機媒體成本低、門攬低、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程度高,促使其成為覆蓋人群最廣的一種媒介形式。

(二)移動新聞碎片化的表現

1、內容的碎片性

移動新聞傳播的信息具有即時、海量、豐富以及更新迅速等特點。我們每天接受新聞資訊和信息越來越多的來自於微博、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等各式各樣的移動終端媒體,而這些平臺上的內容是”無限“的,微博和頭條號不斷更新著,公眾號也有多達上萬個,我們必須在其中進行選擇,信息過載是導致內容碎片化的原因,而內容的碎片化又進一步加劇信息過載的現象。此外,移動新聞傳播的文本本身就是支離破碎的,零散性和信息要素的不完整性非常明顯。比如移動新聞傳播中充斥著大量轉載來的社會消息,心靈雞湯,搞笑段子、名人名言……實則是大量的碎片的信息垃圾。社會轉型期矛盾叢生,生活節奏加快,兩微一端中的“微”和受眾“短平快”的認知習慣使碎片化閱讀成為常態,也使碎片化表達成為主流,例如“不明覺厲”、“高大上”等碎片文本的出現。而這些同質化、低真實度以及優質內容的稀缺會加劇我們接受信息過程中”碎片化“的體驗。

2、時空的碎片性

移動新聞傳播及時、迅速,以及移動終端的便攜性,易操作等特點,擺脫了傳統傳播模式的時間和空間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傳播成為可能。網絡的移動化和傳播媒介的微型化、移動化,使得整個傳播時間和空間被分割成為碎片,時間和空間上的碎片化使得網絡傳播更加自由,也滿足了受眾的需求。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碎片時間不斷增多,很多人選擇手機上的移動新聞終端來填補這些碎片時間,在地鐵上、排隊時、飯桌上、睡覺前都喜歡利用移動終端進行碎片化閱讀,這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從空間上看,我們也突破了原來的傳播空間限制,移動新聞的傳播可以在無限的虛擬空間內進行。我們的生活隨時隨地被移動新聞傳播所覆蓋,正是碎片化的集中體現。

3、傳受角色的碎片性

在這個信息共享、互動交流的時代,傳統的信息傳播主體不再一家獨大。以往的信息接收者身份也發生了變化,於是呈現出去中心化、多樣化的傳播主體。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形成一個信息中心,多中心使信息呈網狀流動傳播,傳播主體不單單是由傳統專業人士構成,主客關係發生著變化,以微信公眾號為例,人民日報、知名博主乃至朋友圈的的個人賬號都是傳者,主體被建構成為零散的、多樣的形象。移動新聞傳播的碎片首先表現在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界限的模糊。

”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受眾不再只是被動的網絡信息接受者,同時還可以是信息內容的生產者和創造者。而且,受眾是一個複雜的整體,來自不同的階層,年齡層次、知識水平、學歷結構、興趣愛好等等,千差萬別,各有不同。受眾的信息需求更加個性化、自主化、分眾化、小眾化。因此受眾也被分成千千萬萬個碎片式的群體。這也使受眾的意見具有異質性、分裂性。過去媒體所反映出來的社會意見的一致性,在網絡等新媒體平臺上被大大削弱。移動新聞平臺上公眾的”碎片意見“處於一種碰撞衝突的過程中。

三、移動新聞傳播碎片化的影響(以5W為維度)

(一)傳者生產方式轉變,迎合碎片化需求

一方面,移動新聞傳播的普及化使“人人都有麥克風”成為現實,很多“非專業”的人加入了移動新聞傳播的隊伍,豐富了傳媒生態。另一方面,當代受眾已經習慣碎片化閱讀,移動新聞的傳播者必須不斷迎合並優化這種需求,發佈的資訊更加快捷,更注重用戶的閱讀體驗,以及個性化內容定製和精準推送。這都促進了傳者生產方式的轉變。但這種迎合碎片化的新聞生產,導致的移動新聞的同質化和低質化現象嚴重,也在不斷挑戰著傳播者的”新聞專業主義“,內容稀缺的移動新聞傳播還使版權問題甚囂塵上。分眾化的傳播也對傳播者的輿論引導產生了不利影響,碎片化的意見難以統一。整個傳媒業態和傳播學研究呈現一種”碎片化“的特點。

(二)信息內容缺乏深度,信息氾濫嚴重

移動新聞主導的傳播環境中,越來越多的信息和數據為人所用,隨時隨地皆可閱讀,甚至使得不出戶而知天下事。人們獲取知識,開拓視野更加便利,社會文化也更為豐富。但信息碎片化的特點是快速、淺顯、氾濫。一味追求快速導致新聞的真實性收到更加強烈的挑戰,淺顯的內容則使深度報道、深度解讀、獨家評論、分析性報道、預測性報道等深度報道越來越沒有市場,信息的無序聚合以及蹭熱度導致移動新聞普遍存在同質化、低質化,娛樂化的特點,這些都導致傳播內容的文本超載。碎片式的信息造就了信息超載,信息失去控制、氾濫成災,同質化、重複的信息充斥其中,產生大量的信息垃圾,消解了信息符號所蘊含的意義,造成信息符號泡沫化,人們逐漸成為信息的奴隸。

(三)移動新聞媒介氾濫,媒介技術不斷更新

多屏化的傳播平臺和多樣的傳播技術,隨著移動終端技術的發展,網絡覆蓋不斷擴大,網絡技術日趨完善,移動網絡日趨穩定。比如,VR等數字技術的發展就可能促使移動新聞技術的進一步革新。碎片化時代,手機成為人們最主要的工具,移動新聞終端越來越豐富,無數的移動新聞應用充斥在人們眼前,相互競爭激烈,這也導致移動新聞媒介具有氾濫和割裂的特點。

(四)碎片式閱讀麻醉受眾,成為“碎片人”

移動新聞傳播使受眾碎片的時間得以有效利用,帶來了更多體驗,也填補了注意力空白。但碎片化時代,受眾淺顯閱讀收穫到的是浮在文字表面的碎片化知識,無法讓大眾形成對新聞的注意力,無法進行深刻思考,追尋新聞背後的傳播價值。比如,我們學知識變得無比輕鬆,只要輸入關鍵詞,碎片化的知識瞬間就充滿了屏幕,但這些信息需要選擇。而過去,獲取知識需要翻閱很多書籍資料,正是拓展知識面、加深印象、繼承知識的過程。但是在碎片化閱讀時代,這樣的拓展、積累和繼承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閱讀能力下降,深思成為奢侈。

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曾提出大眾傳播的“麻醉作用”:“過度沉溺於媒介提供的表層信息和通俗娛樂中,就會不知不覺地失去社會行動力,而滿足於被動的知識積累。”越來越多人成為“微博控”、“微信控”、“低頭族”,短信膀、觸屏指、乾眼症等病症也越來越普遍,幾乎成了微傳播碎片化時代受眾的通病。受眾陷入碎片化閱讀的習慣中,過度依賴信息導致社會參與性降低,影響正常的生活工作,危害了身體健康。海量的信息使受眾沉浸於爆炸的信息當中,受眾希望在第一時間獲取第一手資訊,速度越快越好,內容越短越好。而快速的更新頻率和新信息的不斷產生,受眾的注意力被信息狂潮淹沒,迫使受眾的注意力是轉瞬即逝,受眾的注意力被海量的、不斷更新的信息割裂開來,受眾的注意力越來越分散,形成碎片式的注意力。

(五)傳播力強,傳播效果支離破碎

移動新聞的普及和病毒式傳播,使其具有強大的傳播力,例如林丹出軌的微博,公眾號的熱文等等,這能使移動新聞在短時間內成為輿論熱點。這些碎片化的傳播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認知、態度、行為。移動新聞傳播終端的繁雜,具有其分眾化,碎片化,精準定製化的特點。網絡環境日趨複雜,網絡暴民和鍵盤俠層出不窮,網民結構趨向多元,網民的心理越來越難以預測,儘管大數據技術日趨強大完善,但其測量的準確性並不一定有保障,而且其關於傳播效果的測量數據本身也具有“碎片化”的特點,缺乏深度,因此傳播效果變得難以測量,支離破碎。

結語

近年來,網絡技術發展迅速,新媒體層出不窮,逐漸呈現移動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向。移動新聞傳播成為人們接受信息的主流形式。碎片化是移動新聞傳播的突出特徵。碎片式的傳播內容、碎片化的傳播主體和傳播受眾、碎片時間的碎片傳播等構成了移動新聞傳播碎片化的主要表現和特徵。碎片化的移動新聞傳播也給移動新聞的傳者、受眾、內容、媒介和效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儘管碎片化提供了豐富的內容信息,填補了碎片時間的空虛,傳播力強。還促進了網絡文化的日益興盛和生產技術的不斷革新。但碎片化的微傳播也造成了信息超載,信息氾濫以及同質化、商業化、娛樂化等現象。碎片式閱讀分散了受眾注意力,無法進入深閱讀,沉浸於淺閱讀世界的受眾被麻痺,疲於深度思考。碎片化的移動新聞和碎片化的社會給我們帶來深刻的生活變革,未來我們必須趨利避害,促進移動新聞傳播碎片化內容的集聚、碎片化傳播平臺的交互、碎片化傳播技術的整合,降低碎片化的負面影響,使微傳播碎片化價值得以最大化的是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