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腳步,敬畏自然

放慢腳步,敬畏自然 來自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放慢腳步,敬畏自然


餘秋雨先生說:“生命,是一樹花開,或安靜或熱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就在歲月的年輪中漸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躍動的、抑或沉思的靈魂,就在繁華與喧囂中,被刻上深深淺淺、或濃或淡的印痕。”2020年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全球爆發,但來勢洶洶的疫情擋不住春天的腳步。看啊!迎春花開了,櫻花開了,小雛菊開了……一串串,一簇簇,如約來赴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天。宅家隱居的日子,鎖不住人們思緒飛翔的翅膀,讓人們把對春天的期盼釀造得更加濃烈。

放慢腳步,敬畏自然


羅曼羅蘭曾說:“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疫情襲來的日子,人們從最初的恐懼、煩躁、不安、不知所措的情緒掙脫後,心漸漸平靜下來。你安靜下來的時候,世界就安靜下來了。世界安靜了下來,喧囂、浮華如潮水般地退去,只剩下最純淨的自己。人只有在真正安靜下來的時候,才能清晰地聽到自己的心音,看清自己真實的模樣,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放慢腳步,敬畏自然


靜下來的時候,是我們重新審視生活、審視自己的最好時間。你才能夠思考疫情時每個小區門口執勤人員的盤問: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往昔,時光匆匆,行色匆匆,匆匆忙忙的生活節奏,讓我們的靈魂跟不上腳步。匆匆中,我們無心環視鶯飛草長,雲霞明滅,星辰閃爍,更無暇審視自己的靈魂。

放慢腳步,敬畏自然


朱自清的《匆匆》嘆為經典,“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時光匆匆離去,帶走了我們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淡然生活,歷經滄桑,才知生活之美;淡然於心,方懂世界之大。佛家語:“靈臺清靜,靜能生慧,慧能生智。”道家也說“靜能生定,定能生慧”。

放慢腳步,敬畏自然


人生的參悟,大多是撕心裂肺後的涅槃,只有經過痛苦的煎熬後,才能自省自贖自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作為萬物之靈長、宇宙之精華的人類,皈依自然、擁抱自然,與自然萬物和平相處,相伴相生,才是人類最明智的選擇。

放慢腳步,敬畏自然


對大自然的崇拜之心不可無。對大自然的崇拜,成為費爾巴哈生命裡不可取捨的情結。他曾直言不諱地說:“人所依賴的東西,就是自然界。自然界就是你所看見的、不是由人的雙手和思想創造出來的一切。”是的,人的力量無法創造它,而人必須依賴它而生存,而生活。對大自然心懷感恩,是人類至為純真的情感。對生靈萬物的敬畏之心不可無。敬畏大自然、敬畏天地間一切的生命,是人類必須具有的品性。

放慢腳步,敬畏自然


20多年前讀過的一首小詩《動物的自白》,深深刺痛了我,很長的一段時間,這首小詩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我被送進野味餐廳/突然驚醒/交上厄運/鐵絲網撕裂的窗外/瞪著食客充血的眼睛/我的未來不是美夢/是餐桌上一碟美味風景/受保護動物未受保護/利慾磨快的屠刀/從不留情/人吃掉了哭泣的湖泊森林/人終有一天也會哭泣/哭泣吃掉的地球生態平衡。”

放慢腳步,敬畏自然


人類就是這樣,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為了滿足一己貪慾,甚至是一時的口腹之慾,便對動物不惜實行“白色恐怖”。沒有人不敢吃的: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海里遊的,河裡長的,湖裡生的………帶翅膀的除飛機,四條腿的除凳子,幾乎囊括了動物界的飛禽走獸、山珍海味。各種野生動物成了飯店招攬賓客的“金字招牌”,一時間,都市人以吃野味為時尚。如果世上真有龍鳳,恐它們也會在劫難逃,毫無例外地成為人類的下酒小菜。

放慢腳步,敬畏自然


地球有幾十億年的歷史,人類只不過地球上的匆匆過客,可人類卻是第一個破壞自己棲息地的物種。法國作家雨果曾說:“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當你善待大自然,她就是善良的母親,給予你陽光雨露;若違揹她,則天災人禍。大自然頻頻發生的山呼海嘯、地動山搖,就是對人類的懲罰。每次的疫情都是大自然發出的強烈警告,也是自然界的法則。

放慢腳步,敬畏自然


人類只是自然界生物鏈的一環,並不是主宰者!但願疫情過後,我們能自覺遵循自然法則,不要讓自然強制修正我們!只有敬畏自然,我們才能活得自由自在;只有敬畏生命,我們才能領略生活的多姿多彩。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放慢腳步,敬畏自然


放慢腳步,敬畏自然


作者:呂秀芳,畢業於淮北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煤礦作家協會理事,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專欄作家,發表文學作品五百餘萬字,多篇作品被收錄在《名家名作精選珍藏本》《學生閱讀經典叢書》等集子中,著有散文集《陽光不鏽》。作品以文字之美、人性之美、寧靜之美見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