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你變了│586

統一之後的晉國,一派歌舞昇平的盛世景象。

但是,在看似繁華似錦、烈火烹油的外表下,晉國朝堂上上下下,從皇帝到太子到諸侯王再到百官之間,卻是暗流湧動,危機四伏。

晉武帝司馬炎作為晉朝的開國君主,雖然是在爺爺司馬懿、伯父司馬師、父親司馬昭打下的良好基礎上實現的,但是本人也算是較為賢明的一代雄主,至少當皇帝之後開始的十幾年,不管文韜武略,都還是很有作為的,歷史上的評價也不低。

剛剛建立晉國的時候,司馬炎吸取了曹魏衰弱、滅亡的教訓,努力發展,富國強兵。他愛護百姓,與民修養生息;他厲行節約,嚴懲貪腐;他虛心納諫,用人唯賢,“仁以厚下,儉以足用”,算是一個難得的好皇帝。

晉國在司馬炎的治理下,也逐漸恢復了一點元氣,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吳國的滅亡,國家的統一,更是將司馬炎的威望,推向頂峰。

可惜,人總是會變的,尤其是一個至高無上,沒有任何監督和約束的皇帝,更是容易改變。

隨著國家的逐漸發展,坐在皇位上的時間越來越長,司馬炎也越來越體現出其驕奢淫逸的一面。

開始做皇帝時,司馬炎對自己要求很是嚴格,但是到了273年的時候,司馬炎就已經開始逐漸展現其荒淫的一面。

這一年,司馬炎下詔,挑選公卿以下人家的適齡女子進入皇宮,作為自己後宮嬪妃的候補人選,有敢於隱蔽藏匿的,以“不敬”之罪論處。

這還不算,詔書中還規定,挑選結束之前,禁止天下所有人嫁娶。

你說你選妃也就選了,但是為了確保自己一個人選中滿意的妃子,就禁止全天下人嫁娶,就太過分了。

開始挑選的時候,晉武帝是讓自己的皇后楊豔作為負責人挑選的。

說起來,司馬炎和他這位楊皇后,感情還算是相當不錯的。

楊豔出身於弘農楊氏,當時的頂級豪門之一。

嫁給司馬炎之後,楊豔一直深得司馬炎寵愛。司馬炎當皇帝不久,就冊封了楊豔為皇后。楊豔先後為司馬炎生下三子三女。其中長子司馬軌夭折,次子就是後來的晉惠帝司馬衷。

當然,作為皇帝,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樣專情於一人,再寵愛,也不過是地位高一點,能更多的見到皇帝幾次而已。

但是你讓自己的妻子給自己挑選其他嬪妃,作為一個女人,楊豔再大度,再受到當時禮教的薰陶,作為人之常情,也難免嫉妒啊。

於是在挑選的時候,這位楊皇后就只選出了一些皮膚白皙、體型修長的女子,而對於那些容貌特別漂亮的,一概淘汰。這下晉武帝不高興了,尤其是這位晉武帝看中了其中一個卞氏人家的女孩,特意暗中提示楊皇后,讓她將卞氏女孩留下。沒想到楊皇后偏就不留,理由是:卞氏三代都曾經出過皇后,不能屈就後宮卑微嬪妃的地位,說什麼也不讓留下。

這裡楊豔所說的卞氏一門三皇后,第一位是指當初的魏武帝曹操的皇后卞氏,也就是曹丕、曹彰、曹植的生母,第二位是指被司馬師命人殺死的那個皇帝曹髦的皇后卞氏,第三位是指禪讓皇位給司馬炎的曹奐的皇后卞氏。

這下司馬炎大怒,當即免除了楊豔選妃負責人的職務,自己親自兼任。

司馬炎將自己看著順眼的女子,都在胳膊上系一條深紅色的紗巾,最後一股腦收入後宮之中。

當然,這些女子根據家庭出身不同,進入皇宮後的地位也不一樣。世家大族、公卿之家的女子,地位高一些,其他中低級官吏家的女子,地位低一些。

司徒李胤、鎮軍大將軍胡奮、廷尉諸葛衝、太僕臧權、侍中馮蓀、秘書郎左思等豪門顯貴家,都有女孩子被選入後宮。

為了逃脫這場災難,很多世家大族的女子,都穿上破衣爛衫,甚至不惜毀壞自己的容貌。

後宮嬪妃多了,宮女又不夠用了。於是在274年,晉武帝又下詔,選取低級官吏及普通百姓中身家清白人家的女子五千人,入宮進行挑選。

眼見骨肉即將離散,眼見自己的女兒即將跳入火坑,可下命令的是皇帝啊,作為人之父母的,除了哭泣之外,又能如何呢?於是“母子號哭於宮中,聲聞於外”。

到了滅亡吳國之後,司馬炎越發志得意滿。別的先不說,孫皓那麼龐大的嬪妃宮女群,不能都浪費了啊,於是,司馬炎一道詔書,將孫皓原來皇宮中的宮女,挑選出五千人,補充入自己的皇宮。

此後,司馬炎將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了遊樂、飲宴上,對國家大事的處理越來越懈怠。

但是後宮群太龐大了,怎麼選擇去哪裡飲宴、入寢呢?

司馬炎有辦法。

他經常乘坐著一輛羊拉的車子,在皇宮中東遊西蕩,任憑羊拉著車子隨意走,走到哪個嬪妃的宮殿門口,羊停下來了,司馬炎就在哪裡留宿。

為了吸引住拉車的羊,司馬炎後宮的嬪妃們不得不苦學動物學。她們瞭解到羊喜歡吃鮮嫩的竹葉,喜歡舔食有鹹味的東西,於是紛紛在自己宮殿門口插上竹葉,並用鹽水灑在地上。這樣,萬一羊拉著皇帝的車子經過自己這裡時,想吃幾口竹葉,舔幾口鹽水,車子不就停下來了嗎,自己不就能得到皇帝的寵幸了嗎?

可憐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