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常言道越老越難活,你怎麼理解的,可以說說嗎?

兵傳媒


首先: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了以後,身體更種機能都不如年輕時了。眼睛看不太清,耳朵也聽不清,步履蹣跚,大腦的思考也變慢了,對於日常生活帶來了一些麻煩。

其次:現代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他們的學習速度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他們不懂的新詞彙,而他們也沒有可學習的地方。

最後:年紀大了以後,兒女也都長大了,他們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一代代人的觀念和習慣也是差異巨大。因為無法理解年輕人的世界,會讓他們變得敏感,小心翼翼!

記得有句話說:悲哀的是,突然有一天發現父母開始看我們的臉色了。

父母啊,一直都是我們心中的天,家裡的頂樑柱,卻不知從哪一天起,他們變得開始需要我們來照顧,他們開始害怕變成我們的負擔!希望大家都可以從這一秒開始,多一點關心和陪伴給家裡的長輩,趁著他們還在,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歸去來兮lll


我覺得這句話是對的。

人這一輩子要經歷很多事情,年輕的時候身體好,有力氣,還能打工賺錢,所以遇到事情有能力解決。

人到老了的時候年紀大了,身體不如從前了,賺錢的能力變弱,子女們都成家了。什麼樣的老人到老了會幸福些?有退休金,子女孝順,有老伴陪在身邊,這樣的老人還算幸福的。

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獨。如果老了子女都成家了,每天為自己的小家忙來忙去,對於老人也是有心無力。如果沒有老伴陪著或沒有錢花,身體不好需要子女照顧就會活的很艱難。不想連累子女又沒辦法,就會感覺很難。自己又無法獨立。

記得小時候有個鄰居家有個八十多歲的老奶奶,日子過的很艱難。跟兒子在一起住,但兒子是“妻管嚴”,老婆特別厲害,對老奶奶很不好,經常罵老奶奶。老奶奶跟兒子一起住,我去老奶奶家玩時,發現老奶奶住的地方特別小,也就寬一米的地方,在兒子家的牆角搭了一個簡易的床 板,只有一點被褥。兒子兒媳都是大學老師,每天都不給老奶奶飯吃,老奶奶只能每天背個麻袋到處撿玻璃渣賣掉換兩塊錢買包子吃,天天如此。我那時候看著老奶奶好可憐,經常從家裡偷點吃的給老奶奶吃,老奶奶很喜歡我。有時候也陪老奶奶聊天撿玻璃渣或廢品,我們一幫小朋友幫老奶奶撿,很快就撿出一袋子了。當時就覺得她兒子也太不孝順了,為人師表怎麼這麼對待自己的老媽呢?但是別人家的事我們也無法管。

後來聽大人說那個老奶奶為了兒子娶媳婦把房子和錢都給了兒子,結果兒子結婚後老奶奶沒地方住也沒錢就落得這個下場。可憐天下父母心!如果老奶奶不早點把房子讓出來,讓自己兒子去拼搏,一個大學老師還會買不起房子嗎?自己也不至於那麼受苦。

所以人在年輕時要多為自己的老年最好打算,多存錢,好好鍛鍊身體,這樣老年才不會過的心痠痛苦。


枇杷樹下


聽我唱一段老來難 老來難 老來難 勸人莫把老人嫌

當初只嫌別人老 如今輪到我頭前

千般苦 萬般難 聽我從頭表一番

耳聾難與人講話 岔七岔八討人嫌

雀朦眼 似鰾粘 老淚長流擦不幹

人到面前看不準 常拿李四當張三

年輕人 笑話咱 說我糊塗又裝憨

親戚朋友人人惱 兒孫媳婦個個嫌

牙齒掉 口流涎 硬物難嚼囫圇咽

一口不順就噎住 卡在嗓內老半天

真難受 顏色變 眼看生死兩可間

兒孫不給送茶水 反說老人口頭饞

鼻子漏 如膿爛 常常流到胸膛前

茶杯飯碗人人膩 席前陪客個個嫌

頭髮少 頭頂寒 涼風吹得腦袋酸

冷天睡覺常帶帽 拉被矇頭怕風鑽

側身睡 翻身難 渾身疼痛苦難言

覺少尿多睡不著 一夜小便七八遍

怕酷暑 怕風寒 三天兩頭病來纏

年老肺虛常咳嗽 大口小口吐粘痰

兒女們 都恨咱 說我邋遢不象前

老得這樣還不死 你還想活多少年

腳又麻 腿又酸 行動坐臥真艱難

拄拐強行二三里 上炕如同登泰山

無心氣 記性完 常拿 初四當初三

想起前來忘了後 顛三倒四惹人煩

年老苦 說不完 仁人君子仔細參

日月如梭催人老 人生哪能淨少年

對老人 莫要嫌 尊敬老人美名傳!

聽完這段你說是不是越老越難呢!




玲子Vlog


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


山河皆無望YJY


老來難是常有的事情,因為人老了身體健康情況也隨之下降。

有的老人能自理但幫不了兒女什麼忙了,逐漸的需要兒女來幫助買東西,探望的時候多了。有的兒女工作忙,就會覺得是負擔了。

有的老人沒有收入還疾病纏身,就更得需要人照顧了,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自然是心裡難過。

有的老人年歲大了,想跟著子女生活,但子女都不想接納;更有的老人,子女根本不在本地,除外打工,想盡孝心都難。

綜合種種,可不是越老越難活


青銅愛情


“越老越難活”這句話不是隨便說說的。人老了,力不從心了,健康難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如果要是再沒有老伴兒,手裡又沒有太多的養老錢。兒女孝順還行,否則又會平添多層煩惱。也許還有為自己年輕時未盡的事業而壯志未酬和懷才不遇的“不服老”等等,總之,什麼都放不下。就是沒有這些,也許還有看兒女臉色行事,以及和兒女住一起的種種不習慣。的確,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問題矛盾。老年更甚。所以,好的心態能帶來輕鬆的情緒,以及延緩衰老維持健康的狀態。


ZL偏鋒


越老越難活,人倒中年要倒歸家,就是人要認識聖經神話的一切,那是歸信到家。如果人的不聽,不信,信到不看就是不識老了要歸何處,因為靈魂無家可歸,所以難過。


秦春目


第一,獨生子女政策,導致子女負擔增大。第二,經濟發展沒有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第三,人們的思想認識領域問題。丁克族及不婚族增加社會負擔。


共擎一片藍天


真是這樣,人老不仲用,需要有人照顧。以前子女多,還可轉流。現實,獨生子女,所以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