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增進與孩子的感情?

北山的悲


怎樣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怎樣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與孩子增進感情,可以走進孩子的世界,便於與孩子溝通,對教育孩子成長有很好的幫助。下面就介紹一些增進和孩子的感情方法。

1允許孩子發洩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父母要做的不是讓孩子學會壓抑自己,而是認識自己的情緒,然後學習處理。所謂情商EQ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但當孩子無理取鬧發脾氣時,父母切不可因為要安慰他而任他提要求。所以,父母首先自己要有足夠的知識和智慧來分辨孩子的情緒行為。

2給予他正確的信息

孩子如一張白紙,爸媽一定要給他們正確的信息,如果有指示,務必是肯定的句式,比如先刷牙再睡覺,食物要吃完,把毛巾放好等,必須讓孩子明白家長的指令,如果語意不清,孩子根本不明白指示什麼,又怎麼會表現良好呢,比如“你不懂事”、“不聽話”之類的模糊句子。

3尊重孩子的特質

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爸媽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更不要拿孩子跟書上的教條比較,否則會傷害孩子的心靈。比如,如果您的孩子見了大人不愛打招呼,您可以鼓勵他用微笑來打招呼,或適時地告訴旁人:“我的寶寶比較害羞,但他唱歌很好哦!”這樣,孩子會感受到您的鼓勵。

4不對他食言

許多父母要求孩子乖巧、不吵鬧,便常常許諾:如果你怎樣怎樣,我就給你什麼什麼東西。如果父母能說到做到倒也罷了,怕的就是說過就忘,導致孩子對父母的話產生懷疑,那麼漸漸地孩子會再也不信你了!

5講故事

飯桌上的故事、睡覺前的故事、看圖講故事、自己編故事……故事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促進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在故事聲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重視。還沒開始給孩子講故事麼?快行動吧!


愛吃魷魚的小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002000042c5c967f96ad\

雷子Mr生活


您好,我是一飛老師~很高興能一起探討這個問題!!這是我曾經收藏看到的資料,希望能幫助您!



第一招:日常慣例,身先士卒




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瞭解自己的孩子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嗎?如果你不知道,還是請回到第一招,仔細觀察,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因為你不會知道,孩子面對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他們會爆發出多麼大的能量來。



如果,你已經發現了孩子最感興趣的事情,但是這個事情卻是你認為的無意義無價值的,類似看電視玩遊戲一類的興趣,那麼,“日常慣例表”就可以出爐了。但是,制定“日常慣例表”,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你與孩子共同的事情。



請孩子為自己今後的每一天做出規劃,尊重他們的想法,也適時地提出自己的建議,比如兩件事件之間可以預留些寬鬆的時間,免得讓自己趕得太累。完成表格後,鄭重其事地簽上你倆的大名並作出保證,將表格貼到家裡最顯眼的地方。生活需要儀式感,制定慣例表亦如此。



當然,如果身為家長的你也能身先士卒的話那是最好的了。畢竟,孩子更多的是看家長怎麼做,而非怎麼說。家長也可以為自己制定出“日常慣例表”,通過與孩子互相監督提醒來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的習慣。雙向監督機制更能激發孩子上進之心,也更能密切親子的關係。到了那時,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已經變成共同進退的戰友了,不是嗎?




第二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如果,你發現孩子最感興趣的事情是正面積極的,那麼,就讓它“燎原”吧!它會帶導孩子奔赴更好的自己。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對網球特別感興趣。放暑假後,他花在網球上的時間非常多。常常看到朋友發到微信圈中她孩子的打球照片。後來有一次同朋友聚會,她把孩子也帶來了。我驚訝於孩子的巨大變化。原本內向害羞的孩子,現在已經可以在眾多的阿姨面前大方自然,談笑風生。



我急忙詢問朋友其中的緣由,朋友笑眯眯地娓娓道來。聽完以後,我恍然大悟,這不是利用孩子最大的興趣來約法三章嘛!孩子喜歡打網球,放了暑假以後更是熱情暴漲,天天都想出門打網球。



沒問題啊,媽媽同意了,但是要約法三章:第一,早睡早起,還要加個午覺,否則沒有足夠的體力去打球。第二,大幅減少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增加閱讀時間。第三,多與網球老師和同學們交流溝通,討教經驗,提升打球能力。




為了打網球,孩子想都沒想就同意了,可不,就有了開頭那巨大改變的一幕。朋友不費吹灰之力,既改變了孩子的暑期懶散綜合徵,也密切了親子關係。



我在佩服朋友的同時也感慨不已,孩子的興趣點就像星星之火,只要給它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它就會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燃起燎原之火。



第三招:安全距離,空間自由



你是直升機父母嗎?時時刻刻緊密地盯著孩子,還美其名曰“為了孩子的成長,我完全奉獻了我自己”。其實,孩子與家長之間也需要距離。



曾經有一個體驗活動讓我深有感觸。我扮演一個孩子站在眾多家長們的中間,起初,家長們緊緊地圍著我,恨不得身體也靠在一起了,我感覺十分得壓抑,鬱郁不快。後來,家長們往後退了兩步,手拉手圍著我,我感覺暢快多啦,自由自在地穿梭在大大的空間裡,甚至可以鑽出圈子溜達溜達。




這個體驗讓我明白:家長與孩子相處,安全距離非常重要,給孩子適度的空間,一定的界限,孩子才會成長得更健康。



曾經的我也對兒子像直升機一般緊緊盯著,生怕他受傷啦學壞啦,結果反而扼殺了孩子自主探索學習的興趣。有一次參加集體活動,我看著別的孩子進入了廣闊的大自然就興致勃勃地進行探索,而我的兒子卻亦步亦趨地跟在我身邊,什麼也不敢去嘗試。我欲哭無淚,這個時候才深刻地領悟到距離、空間和自由對孩子來說的重要性。



陪伴很重要,但是會陪伴更重要,我們在陪伴孩子的同時給他們一定的空間和自由,他們會成長得超出我們的預期,甚至會給我們帶來一個個的驚喜!相信會陪伴的你會更受孩子們的歡迎!





曾經有個笑話刷遍朋友圈——“再想衝娃發脾氣時,心中默唸這娃是我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這基因是我遺傳的遺傳的遺傳的,如果娃的基因不小心遺傳了他爹(娘)的,想要火冒三丈的時候,請心中默唸他爹(娘)是我選的我選的我選的……”雖然是個笑話,小編卻覺得它道出了處理親子關係的前提——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孩子“不完美”的時候其實是最需要家長的愛和教育的時候。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26c146860844436ac69f5e30906960d\

95後妙齡大叔


首先是降下身份來跟孩子做朋友,別跟孩子擺架子擺譜,拿身份當理壓制孩子,這是最大忌!特別是現在的孩子成熟的早,但缺乏準確定義。要在孩子猶豫不定時準確安全把握方向,用事實征服孩子心裡,用事實感染孩子,用誠信贏得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不懂裝懂,或做似是而非的事情,要敢於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證實錯誤,讓孩子服氣懂理!你是爹媽,要讓孩子打心裡真正認可,別把慣寵逆當作對孩子的好,否則等大了真正辨清是非時,就是你最大的悲哀之時!……


李文彬531


關於這個問題答案真的只有一個,陪伴,真心的陪伴。哪怕你只是陪他傻坐著聊聊天或者玩個簡單的玩具,孩子都能瞬間感受到你的愛。這樣簡單的陪伴勝過你買一大堆昂貴的玩具扔給他更能增進感情。

很多時候大人們經常掛在嘴上或者在心裡說的話是“小孩子家家知道什麼”,但是在接收愛或者感受情感這一塊孩子遠要比大人敏銳的得多。

你有沒有真心的在陪著他還是玩著手機敷衍著他,他們都知道。無論是陪著他們去看大山大河,還是隻是去個公園踏踏春,只要你是真心在陪著他,那麼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很快就會建立起來。


撲撲達不見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2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b534de66cee4042aef48922860a0122\

汪義彬的vlog


的確,孩子與父母之間不只是因血緣造成的親密感,其中也有完全信任及放心的意味;而且據研究顯示:孩子與父母的親密程度深切影響其日後人格、心理等各項成長的健康指標;同時,也關係示來人際關係的處理及與社會融合的相互關係。所以,本文所指的親密度,其中已包含信賴感與安全感。

親密中有信賴與安全

因此,我們對“親密度”的定義,可從狹義的親子之間的情感,推展至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能力的培養。如果孩子從小與父母極少親近、形同陌路,那麼其情緒會呈現相當的不安、急躁、容易擔心、憂鬱,成長後也易有反社會,甚至暴力傾向。所以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建立其與自己極佳的關係,投予完全的信賴及安全感,是極為重要且不容輕忽的。

同時,在親密的建立中,“同理心”的養成為極重要的一環,也就是培養孩子學習體諒與寬容,這也是本文的重點與主要目的。

育兒莫忘愛及耐心

相信許多父母皆不約而同認為:能夠見到孩子健康平安的成長是最快樂的事。但若您在運用時地過於急躁、缺乏愛與耐心,那麼所有的,慎思而為。

1、肢體語言的接觸

一般而言,東西方的差異在於西方民族較熱情奔放;東方則較含蓄、保守。這樣的性格差異,亦顯現在彼此育兒態度上,我們建議東方父母應學習西方父母,多與孩子進行肢體的接觸;如擁抱與親吻,因為某些時候情感的交流與瞭解,借肢體語言的傳遞,反而較言語來得深切。

2、固定的Family time

每天固定一個時間,像是睡覺前的半個小時,約為時一個鐘頭和孩子相處,講故事、聊天、玩遊戲,任何你們所想到的事情,都可以在這個時候共同實現、完成。

3·言出必行

平時父母對孩子的任何承諾,都應履行,絕不可有反覆、後悔、遺忘,或是抱著“反正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就算了的態度;如此孩子才能確實建立對父母的信賴感,進而產生信任與默契。

4·培養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種瞭解與認同,並站在對方立場,將心比心的貼心感覺。建議父母可利用家家酒的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扮演爸爸或媽媽,彼此立場對調,並擬設一種情況讓他處理;或是利用說故事的方式,道出居中人物的心情,再反問:如果是他,會怎麼做。

5·從微笑開始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即使是年幼的稚兒,也會非常關心、注意父母的一舉一動,因此,為人父母隨時保持心情愉快、面帶笑容是很重要的,除了使孩子毫無顧忌接近自己外,也是給予孩子極佳的身教。

6·除了溝通,還要尊重

中國父母權力一向較大,常因擔心孩子少不更事而擅為其決定大小諸事,其實此舉只會抹減孩子學習自主及獨立的機會。建議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便養成習慣,不論家中任何決策、或與他有關的事宜,皆事先與之討論或告之原因。

7·立即給予回應

當孩子喚你時,或時而在你身邊打轉時,父母應立即給予回應或親切詢問他是否有事要告訴你;或許孩子只是感到寂寞,想得到你的一個關懷的擁抱罷了!

8·勇於認錯、完全坦誠

常聽父母告誡孩子;犯了錯應坦誠錯誤,勇於認錯並不可恥,同理的,父母若無心犯錯,錯罵了孩子也應坦誠認錯。因為,完全的擔白是增進親子親密度的最佳潤滑劑。

9·父母和諧有助幼兒成長

夫妻之間感情是否和諧,絕對影響育兒方法的成效與否,如果彼此老是“短兵相接”“兵戎相見”,成天只顧著唇槍舌戰,大演諜中諜的戲碼,那麼只會使你的寶寶變得沉默寡言又自閉了。

10·常說:“我愛你!”

現代育兒父母,記得常對孩子說:“我愛你!”千萬別覺得肉麻而不願說。當你心中有所感,便要說出讓他知道,同時也教導孩子適時地表現自己的感受.


甜心十六


大家好,我是宅男老王,我現在也是一個孩子的父親,很高興能參與回答這個問題,我就結合自己親身的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
1.首先做家長要擺正自己的態度,不能強制迫性的,或者好好在上的態度和孩子進行交流,平等的平心靜氣的和孩子互動。


2.早上上班前可以提前起床,孩子進行互動和交流,做一些小互動或者給孩子制定了一個一天的小目標和小獎勵,讓孩子想著這個目標,雖然不在孩子的身旁,這也相當於變相的陪著孩子,記得晚上下班後,和孩子檢查這個小目標的完成程度,給予孩子適當的獎勵。
3.晚飯後,和孩子一起看少兒節目或者玩遊戲,討論故事情節,增加和孩子的互動,睡前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小故事,安慰孩子入睡。
4.千萬不要和孩子發脾氣,但是孩子做錯了事情,一定要及時的教育,指正,引導孩子判斷對錯,引導正確的是非觀。
5.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咱們一定要表揚,因為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對父母產生情感上的依賴。
以上是我個人和孩子增進感情的經驗,希望能給您啟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6e8c2dc28b0e4a5abe11ac36eafd74bb\

宅男老王


親子感情增進有很多方式:

1⃣️每日睡前故事,不僅孩子長知識,還可以和麻麻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每天半小時,一定堅持哦

2⃣️陪孩子做親子游戲,比如躲貓貓,踢球,搭建樂高,做科學實驗

3⃣️每週陪孩子戶外活動,逛公園,爬山,逛花卉等等

4⃣️親子旅遊,帶孩子去旅行✈️!也是非常好的增進孩子感情的方式



Alice開心行天下


增進與孩子感情就要有充足的交流,充滿愛的交流並且正確的引導是十分重要的,孩子感受到你的愛越多,孩子也會對這個社會包容性越大,在3歲前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陪伴,6歲之前把握住與孩子相處的時光,而不是應付了事哄一鬨逗一逗就完事了,更不能把電視和pad扔給孩子,讓孩子獨處,只有與孩子交流夠了,感情才能增進,這是我的拙見[笑][笑][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