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一直以為吸貓是新近風行的精神鴉片,沒想到古人擼貓也“毫不手軟”,還是要編成書的那種。

清代嘉慶年間的孫蓀意,生在杭州的一個書香世家,隱藏的家學傳統是擼貓,爺爺父親都養貓且寫過貓詩。蓀意也不落後,嗜貓如命,十七歲時遍徵古書,收集了史書中各樣的貓隨筆、故事、詩文、圖畫,專門輯錄了一本貓百科《銜蟬小錄》。

自遠古,貓就被人類的祖先馴化。在古埃及,家貓已經被視為人類伴侶。家貓是從境外傳入中國的。中國人最初將它們視為捕鼠工具。後來,貓在中國也成為寵物。中國人對貓的別稱高達37種之多:銜蟬、蒙貴、烏圓、女奴、狸奴、鼠將、粉鼻、虎舅、貓老爺、小官人、虎面狸等等,可見喜愛之深。

在我國,專門記貓的譜錄是從元代開始出現。現存的四部貓譜,成書最早的是元代的《納貓經》,其他三部是清代的《貓乘》、《銜蟬小錄》和《貓苑》。其中最為出色的是孫蓀意的《銜蟬小錄》。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古代家貓外形及品種

在貓譜中,“相貓”是書中重要內容。通過對外形的研究,確定出品種及其優劣和評判標準。

1.對家貓的評判標準

評判標準可分為“外形”和“毛色”,其中“外形”又以捕鼠為標準來斷定貓品高下,以此作“相貓”的基礎。“毛色”一篇則更顯以美觀作標準,顯然評判的是寵物貓。

《貓苑》“毛色篇”中的評判標準:“貓之毛色,以純黃為上,純白次之,純黑又次之。其純狸色,亦有佳者,皆貴乎色之純也。駁色,以烏雲蓋雪為上,玳瑁斑次之,若狸而駁,斯為下矣。”

純黃為金絲,多見於公貓,所以以純黃的母貓稀有,為上。純黑,古人稱鐵色。鐵色多為母貓,所以以鐵色牡者稀有,為貴。


其中“若狸而駁,斯為下矣”。這是中華田園貓中狸花貓的毛色。中華田園貓是中國特有的被世界認可的品種,健康活潑,捕鼠能力強。由於繁殖和餵養容易,中華田園貓不稀少。在“物以稀為貴”的氛圍中,它竟然成了寵物中的下品。“凡純色,無論黃、白、黑,皆名四時好”。

《銜蟬小錄》:“純黃、純黑固佳,身上有花,四足及尾俱花,謂之纏得過亦佳。”毛色對於貓來說,與捕鼠功能無關,只有寵物貓的毛色才被看重。

以上標準,反映了當時中國古代養寵物者的審美觀。純色的貓無論黃、白、黑,都符合當時的審美標準。“毛色”一章更多地從觀賞角度來衡量,而且,物以稀為貴,越少越難養就越貴重。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2.譜中記錄的貓類品種

無論《貓苑》還是《銜蟬小錄》,都從外貌、毛色、特性、性情來描述貓的品種。古人將貓分為“捕鼠之貓”與“不捕之貓”。他們記的“貓”中,多數是家貓,有的不是家貓但仍是貓科動物,有的並非貓科動物。

《銜蟬小錄》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名稱,用來給家貓命名:“烏雲蓋雪”“雪裡拖槍”“玳瑁貓”“金瓶掛玉鉤”“踏雪狐”“錦被罩牙床”等,名稱取得頗有雅趣。其實,它們都屬中華田園貓。

中華田園貓是家貓傳到中國後,經歷千百年來的自然淘汰而留下來的“自然貓”。毛色有灰、黑花紋的叫“狸花貓”;黃底橘紋的叫“橘貓”;長有黑、橘、白三色毛且色塊界限分明的叫“三花貓”;長有黑、橘、白三色毛且界限不分明的叫“玳瑁貓”;另有純黑、純白、背黑腹白等。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銜蟬小錄》中出現的“簡州貓”和“番貓”也屬中華田園貓。簡州貓是四川簡州的地方名種,和一般的中華田園貓不同的是,它耳廓上有重疊的皮,使得雙耳就像各自有兩隻耳朵摞在一起,所以被當成“四隻耳朵”。

番貓指山東獅子貓,是由山東西部的“土貓”和波斯貓雜交而成的後代,白色長毛的居多,個子不大但是敏捷、健康、耐寒、善捕鼠。這種貓雙眼顏色不同,正是因為雜交造成的血統不純所致。貓譜中還記有一種病態的白化現象:“鹽城貓”“目睛赤色、毛白如雪、其形類兔”。

貓譜中記載有若干種非中國所產的家貓。如“獅貓”,就是血統比較純的波斯貓,少動、愛撒嬌,合適作伴侶動物。再如,“日本貓”,是日本短尾貓。“翰林貂、紫貓”,是安哥拉貓中的淡褐色品種。之所以叫“翰林貂”,是因為其毛色像貂皮的顏色,翰林學士們往往用它的皮來代替昂貴的貂皮做裘皮衣。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貓譜中還記載有若干種不屬家貓的動物。其中屬貓科的有“歧尾貓”:“尾卷、形若如意頭,呼為麒麟尾,亦呼如意尾,捕鼠極猛”。這是豹貓,別名野貓、狸貓、狸子、銅錢貓等。比家貓稍大,從頭到肩有四條褐色條紋。

貓譜中記載的不屬貓科的動物有若干種,包括“飛貓”“蒙貴”“烏圓”“香貓”“麝臍貓”“烏貓”等。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飛貓“有肉翅能飛”,又叫飛狐猴。體大如貓,從頸部、前臂、後足到尾端,長有被毛的飛膜,張開飛膜可以滑翔很遠。

“麝臍貓”,是大靈貓,屬哺乳綱、靈貓科。大靈貓體型細長,比家貓大,與家犬尺寸接近。

蒙貴、烏圓:二者皆指一種原始的靈長目動物環尾狐猴,雖然是猴子,但是,其頭、身、尾的形狀及整體看上去更像貓。烏圓(環尾狐猴)“狀如雄而小”的描寫也很到位。貓猴、環尾狐猴和長尾猴,產地都不在中國。這些並不產在中國的動物極有可能是由朝貢者送來或生意人帶進來的。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對家貓生活習性的認識

1.特殊眼睛與夜間視物能力

“貓有目睛二色,名為日月眼,其碧色者夜能視如火”。

以現代醫學來分析貓的眼睛可知,貓的視網膜上存在著兩種視覺感受細胞,即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視杆細胞具有良好的夜視能力,視錐細胞則具有辨認能力。貓的視杆細胞較視錐細胞發達,所以夜視能力強。

關於貓眼的特殊性,古人觀察相當仔細:“貓兒眼睛隨時變,子午卯酉一條線,辰戌醜未兩頭尖,寅申巳亥滴溜圓。”"貓睛可定時,旦暮睛圓,子午一線,卯酉正圓,辰戌醜未棗核尖,寅申巳亥銀杏樣。”這是因為貓的瞳孔根據環境中光線的強弱來調節大小,使其在夜間也方便看東西。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2.嗜鼠嗜魚

《禮記•郊特牲》:“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貓是鼠的天敵,因保護糧倉、經書不受損被古人肯定。在未被馴化前,貓以捕食老鼠等小動物為生。在古人發現其捕鼠能力後,便開始將它慢慢圈養在家裡以減輕鼠患。

黃庭堅《乞貓詩》曰:“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盤攪夜眠。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謝周元之送貓詩》曰:“養得狸奴立戰功,將軍細柳有家風。一簞未厭魚餐薄,四壁常令鼠穴空。”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因為貓嗜魚,所以要“買魚穿柳聘銜蟬”。許多涉及貓的詩作,都提到魚和鼠,以及用魚來養貓。為什麼相對雞肉、鴨肉、牛肉,貓偏愛老鼠和魚?

第一,從體型上來看,貓體型偏小,無力捕殺體型較大的動物。

第二,據現代研究表明,貓若長期不吃老鼠,夜視能力就會有所下降,甚至喪失夜間視物的能力。

德國海德堡大學有一份研究成果稱老鼠體內有一種叫牛黃酸的物質,可以增強生物的夜視能力。魚體內也有牛黃酸,而貓體內不能自己合成該物質。所以,貓嗜鼠嗜魚是因身體需要。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3.捕獵與嗜睡

捕鼠是貓天生的技能,雖現在寵物貓居多,但其捕獵技能並沒有丟失。捕獵技能在野貓身上更能體現出來。《銜蟬小錄》中生動描述了貓捕鼠的情形:“鼠性如盜蹠,狡徐擅所獨。來去蹤跡隱,掘穴自潛伏。……”正是因為貓愛捕獵,它還得了“不仁獸”之名。

貓嗜睡的習性,在貓譜中也有反映。《銜蟬小錄》所收的詩中,有林希逸《戲號麒麟貓》:“道汝含蟬實負名,甘眠晝夜寂無聲。不曾捕鼠只看鼠,莫是麒麟誤託生”。貓乃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大量的時間用於睡覺。據統計,貓的一生約2/3的時間在睡眠上,是所有家養畜禽中睡眠時間最長的。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貓的馴養方法

將貓養在家中,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其一,讓貓溫順並訓練它聽懂主人的召喚;其二,防止逃走後不歸家;其三,防止隨處便溺妨礙衛生;其四,防治常見傷病。貓譜對這些方面均有記述。

1.讓貓溫順並且聽懂叫喚

無論養貓捕鼠還是當成伴侶動物,養在家中,都不能太兇。母貓天生溫順,但“公貓必閹,殺其雄氣,化剛為柔,日見肥善。時俗又有半閹貓,只去內腎一邊,其雄氣未盡消亡,更覺剛柔得中”。

閹割,或稱“去勢”手術,在那個時代是在家中操作而且沒有麻醉。地點選擇要考慮周全,“凡閹貓須於屋外,貓負痛自奔回屋內,否則必外逸,從此視屋內為畏途矣”。

貓被割一刀,痛徹心扉,周圍環境和傷痛聯繫在一起。如果在它日常生活的屋內操作。屋內的一切都和這一刀聯繫在一起,觸景生情,貓即使傷口癒合了,心理創傷也難消除。為了避免這樣的心理創傷,操作地點選擇在屋外。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在操作時,為了防止貓痛急了會咬人,“閹時,又須將貓頭納入卷簟之口,閹畢縱之,則從後口奔去,庶免被齧傷手”。整個“去勢”手術,閹或半閹,具體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交待得清清楚楚。

關於怎樣訓練貓聽懂主人招呼,《貓苑》“俗以舌音祝祝,可以致犬;唇音汁汁,可以致貓。”在飼養幼貓時,只要最初以喚聲和食物建立聯繫,就能逐漸形成條件反射,讓貓識喚。

馴貓用“汁汁”聲可以,“咪咪”聲也可以,取決於最初如何馴。即使到了現在,民間仍用“汁汁”聲來喚貓,而以“咪咪”喚貓,近年才逐漸多了起來。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2.訓練貓在固定地點便溺

《銜蟬小錄》中提到《納貓經•買貓法》:“用鬥桶等物以袋盛之,毋令人見。至其家,計箸一根和貓置於桶內。盛去(雲):每過水溝缺處,將石置之,使不過家,從吉方歸。取貓出,拜家堂龜犬畢,將貓箸插於土堆上,使不在家和尿,然後復入床睡,勿令走往為法也。”

為了馴養貓,使其聽話,注意衛生以及不要隨意出走。古代養貓者從購貓的時候就開始想辦法,將貓放進桶中並用袋子蒙著,不讓它看到外面的環境。因為貓的認路能力較強,這樣的做法是為了防止貓按原路返回賣家處。回到家後,將一根筷子和貓放在一起,然後將筷子插在特定一處土堆上。這樣,貓以後就會固定在該土堆上大小便。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這樣的做法符合生物學原理。

第一:貓的訓練應從2~3月齡開始,成年貓很難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因而很難訓練調教。所以,從買入幼貓的時候就應該開始調教。

第二:貓的聽覺、視覺、嗅覺以及皮膚感受器官反應都比較靈敏,能夠靈敏地感受外界的聲、光、味等物理性或化學性刺激。過去的養貓人在買入貓時,將沾有其氣味的筷子插在土堆上,就是利用貓的靈敏嗅覺,訓練它根據氣味記住自己的便溺之處。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3.防貓走丟

《銜蟬小錄》中記錄了一種貓“禁走”的方法:“《醫統》:初乞小貓歸,與豬肝一二片,攜貓出門外,用細竹枝鞭之,放回家再與肝二片。如此數次永不走。”這裡利用了條件反射。

現代研究發現,動物的一切活動都是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協調完成的。非條件反射是先天性。條件反射是貓在生活中經過特定訓練,經無數次刺激之後,在中樞神經系統產生興奮點而形成的。

對貓的訓練方法很多,包括口令、手勢、機械性刺激和食物刺激等。分別讓在家與吃豬肝、在外與受鞭打之間建立聯繫,就是利用機械性刺激和食物刺激。豬肝和竹枝便是直接刺激物,讓貓在家能吃到豬肝,在外面只能受到鞭打,在貓的大腦就慢慢形成在家有吃,在外面危險的聯繫,形成條件反射,這樣就能防止貓出走。古代人這一馴養貓的技術與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原理相通。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在《銜蟬小錄》的“徵驗”以及《貓乘》的“調治”中,都記載了治療貓傷病的方法,其中不乏科學道理和實用價值。

1.外科問題及體外寄生蟲

貓被人踏傷的治療方法:《銜蟬小錄》中記載:貓“誤為人踏死,用蘇木屑煎湯,灌之”。《貓乘》中同樣有記載,“小貓被人踏死,用蘇木濃煎湯,濾去粗灌之”。蘇木有行血去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被踩傷的貓。

治跳蝨的方法:《銜蟬小錄》中提到“貓生蝨,用桃葉、楝樹根搗細,熱湯洗蝨皆死,或樟腦擦貓身亦可”;《貓乘》中也提到治蝨的方法,“貓生蝨,以桃葉、楝樹根擦之則死”。桃葉有清熱殺蟲之效,可用來治癬瘡。楝樹根是楝樹的根,去皮取白肉,可用來殺寄生蟲。樟腦是從香樟樹中提取的。民間用樟木做箱櫃來防蟲,由來已久。其有效成分正是其中的樟腦。這些植物藥均可殺蟲,且人畜無害。

治療“貓癩”的方法:如果貓“生癩”,解決辦法如下:“貓生癩用柏子油塗之二三次即愈,又清油入枯磯末少許調搽之,又薄荷末蒸麻油搽數次即愈,最神效”;“貓癩,螟蚣烘乾研末與食數次即愈,外用螟蚣末同苦參末清油調敷之”。“癩”指惡瘡頑癬,主要由真菌造成。柏子油有潤膚、治癬疥的效用。枯磯,就是明磯,有解毒殺蟲、收斂止癢作用。薄荷有疏散風熱、抗菌消炎作用。螟蚣攻毒散結,可治瘡瘍。苦參外用可殺蟲,對溼疹、癬疥有緩解作用。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2.內科問題的解決方法

解決貓沒精神、畏寒的問題。《銜蟬小錄》中記載“《神隱志》:貓煨火疲瘁,用硫黃(磺)少許,納豬腸中炮熟喂之,或魚腸中飼之亦可”。該方法在《貓乘》中同樣有記載,“《授時通考》:貓煨火疲悴,用硫磺少許,入豬湯中泡熟喂之,或入魚湯中喂之亦可”。硫磺,一般外用,用來殺蟲殺蟠。中醫還認為它能“助陽補火”,按現代醫學來解釋,就是讓代謝旺起來。貓“煨火疲悴”就是因為代謝不夠旺盛,畏寒、沒精神。稍喂一點硫磺,可增強代謝、消除症狀。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治療貓叫聲不斷的方法。《銜蟬小錄》“小貓叫不絕聲,陳皮末塗鼻上即止”,“小貓叫不絕聲者,陳皮末塗之則不叫;甘草食之,則就死”。陳皮是由橘子的皮加工而成,有降逆止嘔、宣肺止咳的作用。甘草止痛、解痙、潤肺,調和百藥。但是,甘草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過量用會使尿量及鈉的排出減少,引起高血壓、低血鉀、心律失常、肌肉無力。貓的體重只有人的1/20。如果給貓服用甘草,容易劑量超標而致死。

一般“貓病”的治療方法。《銜蟬小錄》中提到“凡貓犬百病,烏藥亦可磨水灌之。"《貓乘》亦記載:“貓有病,以烏藥水灌之,甚良”。烏藥能夠增強消化液分泌、興奮和增強腸胃運動、抑制潰瘍形成、保護細胞、興奮心肌、加速循環、升壓發汗、興奮大腦皮質、促進呼吸、緩解痙攣疼痛。看來,烏藥的適應症比較廣,對貓的多種疾病能起緩解或治療的作用,可當成養貓家庭的常備藥。

擼貓史:古人不僅也愛擼貓,還學會了科學餵養,甚至還寫成了書

結語

人們為什麼愛養貓,豐子愷說的很有道理:“可知貓是男女老幼一切人民大家喜愛的動物。貓的可愛,可說是群眾意見。而實際上,如上所述,貓的確能化岑寂為熱鬧,變枯燥為生趣,轉懊惱為歡笑;能助人親善,教人團結。即使不捕老鼠,也有功於人生。那麼我今為貓寫照,恐是無可厚非之事吧?”

經過幾千年漫長的演化,貓從捕鼠家畜,到全民萌寵,最終深深地嵌入到了普通人的生活裡,這是貓的勝利,也是人的宿命。古人愛擼貓,今人更愛擼貓,歷史從未中止,擼貓也是如此。就古人留下的貓譜來說,還是非常有意義的:第一,記錄了貓的品種,包括中華田園貓和部分外國品種。第二,記錄了養貓、調教貓、醫貓技術。雖然貓譜中的養貓、醫貓技術相對簡單,但是,也符合基本的科學道理和中醫藥學原理,有一點的借鑑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