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變得更加優秀

我一直認為啊,很多小毛病都是我們是個正常人的證據,只要大方向好好狗住了,把時間線拉長一些,再看看生活的走勢,如果是往上攀升,那就沒什麼問題。

但是有一些比較普遍的大問題,我們必須得認真對待,畢竟這些東西,影響真的是潛移默化的。

不說,你可能真的很難意識到。


為了變得更加優秀


01

總想討好所有人

最近在看《圓桌派》,蔣方舟是嘉賓之一,記得在奇葩大會里,蔣方舟分享自己經歷的時候,自白說自己就是「討好型人格」

視頻有點長,我就不放上來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搜一下。

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會有不由自主地想要討好別人的傾向,而且很難自我發覺。

討好型人格有下面幾個顯著的特點:

1)發表意見的時候,不敢得罪任何一方的人,總想著能夠跟全部人都和諧相處;

2)不敢對別人提要求,但卻對別人的要求無法拒絕;

3)沒自信,別人一質疑,就亂了陣腳。


為了變得更加優秀


如果上面這幾點你也有的話,那很大可能你也有這個壞習慣,就是把對自己的肯定,完完全全地建立在別人對我們的反饋之上。

心理學巨頭阿德勒認為,人的一切煩惱的根源就是人際關係。

為什麼呢?因為你的總想獲得別人的認可。

但實際上你並不是人民幣,即使是人民幣,還有人視金錢如糞土,你永遠無法討好所有人。

所以,根本就沒必要一收到負反饋,就焦慮,陷入無限的自責,失去了所有的安全感。


為了變得更加優秀


戒除建議:

只跟自己比較

之前一直強推的《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中,就指出了,被認可驅使的人總愛跟別人比較,比不過別人,又很容易自卑,除了自卑外,還會產生“自卑情結”。

比如說有個人長得比較矮,他自己認為,要不是因為比較矮,他一定是很受女生歡迎的人。

這時候你要是勸他,其實矮也無所謂的啦.....,你可以在穿搭打扮方面下功夫......

他可能就會說:你又不矮,沒辦法理解一個矮的難處!

他已經把自卑當成了拒絕所有改變的藉口,這就是自卑情結。

而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人跟自己比較,他就會直接繞過長得矮這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在自己能改變的方向上去用力,比如說體態啊,穿搭啊,個人魅力等等。

平時我們談到只跟自己比,總是很片面地帶過,其實不應該這樣的,因為只跟自己比,意味著你要自我接納,自我承認,然後,才能理清自己的發力點,這點相當相當重要。

給自己製造正反饋


為了變得更加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