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知識大全

今天我們來詳細說一說銀行理財如何正確選擇。

首先,比如下面這張圖上,一般在最顯眼的收益率旁邊,都會標出來業績基準,或者業績比較基準字樣。這都是淨值型理財的典型特徵。

銀行理財知識大全


銀行理財知識大全


右邊的圖,成立以來年化淨值增長的,這也是淨值型的,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近一年收益這是債券基金,只有寫近七日年化收益的,這是貨幣基金或者類貨幣基金產品。這裡面完全不可能虧損的是貨幣基金類的產品,而第一個平安養老通和博時安盈債券,是存在虧損可能的。

這就要明確一個概念,淨值型理財跟之前的其他理財,最大的區別在於淨值型產品沒有預期收益率,而是產品到期後,根據產品實際市場投資報價來計算客戶收益,如果是開放式的,則是根據開放時間的市場報價進行估價計算。以往產品,銀行還能從中賺取利差收益,而淨值型產品則真正的把所有投資獲得的收益都歸還客戶,銀行僅收取合同約定的管理費。

當然淨值型理財,也是一種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所以當你看到那個紅色的收益率的時候,也不必太激動,因為他未必能夠達到這個水平。而銀行也完全沒有承諾你這個收益。所以他只是一種營銷的手段而已。更像是一種所答非所問,比如問你家孩子,今年能考多少分,你回答說他去年考了100分。

所以,我們不要只看到收益,還要看到收益上下左右的那一行小字。通過這個,你大概就能瞭解他是什麼產品了。

其次,你買了這種淨值型理財,理論上是有虧損可能的,他也跟我們買到的開放式基金一樣,每天銀行會公佈淨值,比如你是1元買的,過一年發現他是1.03元,那麼你這一年的收益就是3%,當然也可能幾天之後一看,怎麼變成了0.98了?這就是說你虧了2%。

第三,風險,雖然不保本也不保收益,但總體上風險可控。特別是大銀行買的中等收益產品,現在一般問題並不大。而且雖然銀行不保證那個收益,但其實,基本上也八九不離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基本上也都差不太多。所以大行產品,比如工農中建交郵儲,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等這些大銀行的5%以內的產品,基本問題不大。

至於小銀行,比如城市商業銀行,農商行的產品,或者高於5%的那些產品,會不會有風險。這裡面要分開看

1、很可能他們會虛假宣傳,收益率達不到那麼高,推薦你一款業績基準6-7%的產品,你覺得很好,但是第二年一看,其實也只有4%,這時候你找銀行是沒用的。人家本來就不保收益,所以這就利用了投資者的認知偏差。

2、絕對的風險,銀行跟P2P一樣,欠錢不還了,這種可能性,目前還是很小的,或者說,到現在為止並沒有發生在理財上。之前有過類似的私募基金,但那只是個別理財經理的個別行為,也就是個別理財經理,會把私募基金假裝說成理財,賣給銀行客戶,告訴你這個收益高能到10%,但其實那也是參考收益率。結果最後還血本無歸。

第四、如何安心的買理財,要化解下面這些風險。

1、渠道安全,在正規的銀行APP上,或者螞蟻財富,去購買,不要到不知名的理財公司去購買,防止他們假裝買理財,套取你的資金挪用到其他地方。而且注意,能買銀行的就別買保險公司的,如果非要買保險公司的,也一定要找大公司的買,比如平安,人壽,太平洋,你都沒聽過的保險公司,做的理財最好別買。

2、小心飛單,在銀行營業網點內,也不一定都是銀行的員工,有很多保險公司的人在裡面做飛單業務,也就是假裝是銀行的業務,然後賣各種產品,老齊現身說法,我母親就上過當,明明要去存定期,結果莫名其妙被推銷了一款保險產品。存了5年,收益很低。好在錢不多。對於這種飛單,大家一定要看對方的工牌,以及簽訂購買合同的單據的時候,看看右下角的章,看是不是這家銀行的。

3、假理財,當然絕大多數的銀行理財經理是負責任的,但也有個別的害群之馬,會拿假理財來忽悠大家,比如上面說的,拿信託,私募基金,甚至債券基金或者投連險來忽悠大家,告訴你這就是理財,但其實是高風險資產。這個收益不確定,本金能不能回來也不確定。所以對超過5%的理財產品,大家要格外小心。超過6%的產品,就不要相信他是理財了,十有八九跟銀行就沒什麼關係了,只是通過銀行代銷的其他產品。這個要格外小心。

4、分散投資,由於資管新規落地,銀行也成立了資產管理子公司,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讓投資者風險自擔,也就是說,以前銀行都是保本保息,通過資金池來保證理財投資者的收益,同時他也能賺點錢,現在不讓他這麼做了,要讓資產一一對應,特別是淨值型產品,所有的收益虧損都反應在井之上。所以你的投資理論上是存在損失可能的,萬一就真是銀行失誤了,沒控制住風險,造成了產品出問題,也是會虧損的。可能是萬分之一,或者是千萬分之一,雖然概率很小,但是如果你一把買入,萬一踩雷也是承擔不起的,所以對於這種非保本保息的產品,我們最好買他5-10只,這樣即便有一個產品出問題,至少你也能夠賠的起。

5、防止騙子,之前出過這麼一事,華夏銀行某支行的員工,理財經理,虛構一種理財,假裝賣給客戶,私自斂財5000多萬元,這部分錢都被他一個人拿走了,最後法院判決,華夏銀行只承擔20%的責任。也就是說華夏銀行只承擔1000萬損失,其他的損失,投資者自己承擔,銀行沒責任了。由於對方真是銀行員工,所以這個風險殺傷力極大,而且這種事並不少見。我們防範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你打個電話給他們銀行確認一下,自然就真相大白,比如華夏銀行電話95577,問問他們行的電話業務員,有沒有這個理財這麼高收益,估計5分鐘都用不了。騙子就會原形畢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