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深圳某小區兩名初中生相約到一人家裡跳樓輕生,你怎麼看?

全民話教育10911


看到了題目,有驚有痛,初中生相約到一人家裡,跳樓輕生。是什麼讓花季少女走上了不歸路?孩子有什麼想不開的?家長怎麼接受的了?

今年因疫情影響,有了一個特殊的寒假。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青春期逆反心理。

疫情防控,學校需要掌握學生的健康和行蹤。這是對全體學生的負責,也是為開學做準備。每天彙報自己身體狀況,是否在家是日常必備。有些學生已經不大耐煩了,時不時有學生不按時彙報,班主任需要督促幾次。

網課學習,一些學生也表現出了"疲態"。不按時聽課,不按時提交作業,需要老師反覆催促。

青春期的少年,情緒化比較嚴重,平常的,必須的工作,他們就覺得沒必要,煩。

宅家時間長了,不會排解壓力。

這次宅家,全民行動,但這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不一定自願宅家。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更重視,輕易不會讓孩子們出門,這會不會增加了她們的逆反。

但學校在疫情期間,高度重視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呀。不少學校都有自己的辦法,幫學生舒緩壓力。是不是她們不願參與呢?

家長有些粗心了。

決定輕生,這不是一件小事,而且相約一起,孩子應該有異常舉動,家長沒留意到。孩子在這段時間情緒,行為應該有不同往常之處,家長沒關注。

也有可能,家長平時就不大關注孩子,在這個特殊的假期,孩子心理的變化,心裡的壓力,家長沒能及時掌握和疏導,讓悲劇發生了。

孩子畢竟是孩子,扛壓能力還小,青春期的孩子易衝動,做事不計後果。有些後果,是沒辦法彌補的。花季真不該走這條路。


心月聊教育


3月27日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的萬科天譽花園兩名女生選擇從這裡最晚,其中,一名女生是在自己的家裡,另外一名女生是這名女生的同學,他們兩個是相約好的。



到底他們遇到了什麼事情,讓他們選擇如此,輕視自己的生命,就這麼“輕鬆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呢。



這樣的孩子,如此輕視自己的生命,難道他們對現在的生活沒有一點點留戀,一點點不珍惜自己的身體嗎?



在學校孩子接受了什麼教育?在家庭孩子遭受了什麼困難?

現在是快餐社會,很多家庭忙於工作掙錢而疏忽了對孩子的管教,有些青少年心理非常脆弱,尤其是初中生是叛逆的時期,家長缺少了與孩子的溝通,也許對孩子進行了強行管制,讓孩子沒有發洩情緒的地方和方法,所以選擇跳樓輕生這種方法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和發洩自己的情緒。



這是疫情開始以來出現的第幾起事件了呢?這又說明了什麼問題呢?如花似玉的年紀,花谷朵將要開放的時節,為何就這樣輕鬆的結束了呢?



我認為第一,家長缺少與孩子的溝通,缺少對孩子的瞭解,缺少對孩子的關愛。

第二,孩子長時間待在家裡,情緒無法宣洩,可能出現了心理障礙或情感問題。


第三,我們學校家庭都疏忽了對孩子的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這是整個社會的現象。

我希望家長與孩子建立起,有好的朋友關係,多關心孩子,多關愛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有安全感,知道父母是他們堅強的後盾,讓他們珍愛生命,珍愛自己。


說文寫作


編者按:深圳某小區兩初中生相約到其中一人家裡跳樓輕生,教師有責任嗎?人生就是一瞬間,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有時候我們都來不及思考,“揮一揮衣服袖子,不帶走一片樹葉”,留給親人朋友無限的傷心。



小編注意到,據媒體報道2020年3日27日早上。廣東深圳某小區兩名14歲初中女生相約到其中一女生家,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從天台上縱身一躍,跳樓輕生。最終,120醫務人員到達現場時也無力迴天,兩名跳樓女生經醫務人員全力搶救後仍無效而身亡。



兩女生跳樓的悲劇就發生在一瞬間

與這兩名女生同一小區的業主稱,2020年3月27日早上7時許,樓下突然傳來與往常不一樣的嘈雜聲,然後就跑出去查看情況,發現兩名學生早已經摔到了一樓臨街鋪面地板上動彈不得,其中一名學生還穿著校服。目前,經警方調查初步判定兩初中女生為輕生,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兩名14歲花季少女為何對美好的生活不存在一絲絲的留戀?

現在的世界多美好,現在的社會對未成年人學生有多關愛,都是80後以前的人想都想不到的,可以說現在的00後,10後應該是中國史上最幸福的一代。他們要錢有錢,要吃有吃,要玩有玩,要學有學……幾乎可以說,要什麼就可以有什麼。這樣的生活還不夠幸福嗎?這樣的生活還不值得珍惜嗎?為什麼她們身在福中不知福,竟然對周圍美好的一切沒有一絲絲的留戀,到底為什麼?



兩14歲花季少女相約跳樓輕生,到底是誰的責任?

小編平時也經常思考,為什麼我們現在的生活比父輩們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但是為什麼感覺生活卻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幸福和快樂,竟然也沒有父輩們那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反而整天抑鬱寡歡,壓力重重,甚至有些人忍受不了而做出極端的事情來。 兩14歲女生沒有任何留戀,沒有留下一句遺言,就相約跳樓輕生,難道我們不應該思考這到底是誰的責任嗎?難道我們還要等自己的孩子也學她們一樣離去,大家才引起重視嗎?

一、父母有責任嗎?

有網友說“發生這樣的悲劇,孩子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其次就是老師的教育責任。”這種理由,小編認為前半句沒錯,後半句有點不對勁。

1、家長應該懂得處於叛逆期的少女需要什麼

14歲處於叛逆期,教師懂,家長也會懂。叛逆期的少女,身心發展都不成熟,做事情只考慮她們自己的感受,完全不顧及他人甚至是自己父母的感受,她們一旦有了情緒,往往做事不考慮後果。這些叛逆期的少女,作為家長應該更十分了解,更應該對她們更上心,更應該要顧及她們的心思和想法,幫助幫助孩子度過青春叛逆期,而不是把他們作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工具,這樣只能恰得其反。

2、家長應該懂得如何教育處於叛逆期的未成年少女

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父母。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都不是合格的父母。但是,作為父母教孩子不是像養家禽一樣,認為只要給吃好住好穿好就行,家務活不用做,想要什麼就給什麼,還美其名曰“富養”,這跟養寵物有什麼差別? 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喜歡吃什麼?喜歡玩什麼?喜歡做什麼?有沒有想過要培養她們什麼品質,培養她們做什麼人,培養她們什麼能力,培養她們如何客觀辯證地看待這個社會,培養她們什麼能力,甚至要教她們怎麼說話,怎麼尊敬老師,怎麼面對困難等等。

當然,單單說還不行,還要身體力行,還要從自身做起,言行身教,就像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那樣,事無鉅細,都很嚴格要求自己的子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不勞動和讀書,如今有多少家長做到呢?

二、學校教師有責任嗎?

很多對教育都很懂,正如俞敏洪3月25日在直播中說的:“中小學教師一年不讀三五本書,遠遠教不好當代中國學生”,那14歲花季少女跳樓輕生,難道是教師讀書不多,然後教她們去跳樓的嗎?很顯然,這是一種謬論。

14歲花季少女跳樓輕生也許跟學校教師有很大關係,但是難道跟社會、跟家長,甚至跟學生本身沒有關係嗎?或者說跟全國各行各業的人沒有關係嗎?難道就要把責任推給教師,大家就覺得心安理得了嗎?

1、教師有在學生德育方面有義務和責任,但是不可能對學生跳樓有什麼責任

不可否認,學校教師在孩子的德育方面有著家庭教育代替不了的重要作用。但是,14歲少女相約跳樓輕生是在2020年超長寒假時在家發生的,這難道也怪教師德育工作做得不好嗎?這顯然也很不合理。

2、如果教師正常教學行為導致悲劇發生,算是教師責任嗎?

如今,深圳各中小學校還未正式明確開學時間,很多同學還處在停課不停學的寒假假期之中,如果不出意外,她們應該是在家認真的上網課,而不是相約去跳樓輕生。如果她們在家做出極端的行為,要麼是因為教師佈置學習任務多,或者沒有完成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而被教師批評,要麼,就是被家長在家各種看不順眼而看不開就做出極端的事。當然,不排除其他原因,但是小編覺得是第二種的情況可能性更大。

綜上所述,兩名14歲花季少女相約跳樓輕生,如果一定要劃分責任的話,小編覺得主要責任是家長沒有做好家庭教育,沒有教會孩子正確辯證看待生活。

其次是社會,急功近利的教育制度是主要因素。

第三,學校領導者的教育管理制度問題。學校領導者要背黑鍋嗎?沒錯,管理肯定出了問題,因為有些學校用成績和績效工資,職稱等壓迫教師出成績和政績,教師只能給壓力給學生,學生頂不住教師和家長的雙重壓力,不堪重負而跳樓輕生,這也沒有不可能。

第四,學生的問題。為什麼很多學生不跳,她們就跳了?也許是她們抗挫折能力太弱,不夠堅強所導致她們做出極端事情。

最後,才是教師的責任。也許教師就是真的背黑鍋了,上不敢違背命令,下不敢得罪學生,中間還被家長等指責,有什麼辦法呢?職責是教書育人,評職稱,要成績不是主要的,教書是傳遞知識的過程,育人才是重點工作。如果有教師忘記了,那就不對了。


孖無悔觀教育


作為一個老師,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學生出事。尤其是在我們國家已經在抗擊疫情上取得了勝利的前提下,孩子們馬上就要重返校園了,真是揪心難受。

深圳龍崗警方發佈警情通報:

3月27日7時40分許,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某小區發生一起墜樓事件,兩名女生(均14歲)經搶救無效身亡。經警方現場勘查和調查走訪,初步認定為輕生。目前,相關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不管原因如何,希望逝者安息,生者引以為戒。

這兩個初中生能夠做出如此極端的行為,絕對不是一時興起,背後的原因需要我們去認真的思考。

過於重視文化課,忽視了心理教育

在這次疫情當中,我們所有人都非常重視學生們的文化課的學習,但是卻沒有更多的去重視學生們的心理,包括學生們現在苦悶的狀態也是遭到了家長們的一致打壓。

在沒有一個正確的抒發情緒的渠道的前提下,人是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和極端思想的,尤其是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暴躁易怒,反應強烈,很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

所以在目前這個階段,我們廣大還沒有開學的地區的家長,必須要注重對孩子的心理輔導,心理疏導。

家長疏於防範,對孩子關心太少

其實能夠做出這樣極端,事情的孩子在之前肯定會有一些極端的表現和反應,而我們的家長作為每天和孩子接觸最多的人,並沒有發現並且及時的干預,這也是家長的一個失職。

在這裡也是希望廣大家長能夠多多的和孩子去接觸,同時多瞭解一下孩子的內心,不要只顧著忙自己的工作,養家餬口固然重要,賺錢當然也很好,但是如果孩子出了問題這才是一家人心裡最痛的地方。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

這樣的時間畢竟不能代表全部我們要做理性的反思,同時,如果能夠幫助到這兩個家庭,無論是社會還是學校,應該盡力的去幫助,畢竟失去了孩子的痛苦需要時間去彌補。


宇宙最好老師


在這裡首先對輕生孩子的家長表示深切問候:孩子的離開,給你們帶來的痛苦無法描述!這似乎一場噩夢,可卻不知什麼時候是夢醒時分!這樣的痛苦就如挖空了自己的心!

對於兩個孩子,我只有祝福他們的在天之靈,願他們在天能獲得他們的自由!

但是,做為一直在關注兒童青少年成長的關注者,做為一直在著力關注孩子家庭教育的家長來說,還想借這個事件和更多的家長探討一樣東西:

孩子自殺的真正根源是什麼?

有人分析說是長期的網課不適應,孩子學習壓力大,和家長溝通不好,孩子心理有問題,等等似乎都有脫不開的關係。

如果把這個事故歸結到網課的學習方式、學習的壓力,是歸結到了環境的層面,做為個人不可能改變大環境,且大環境永遠不可能對每個人都是完美的。如果把問題的責任推給外部環境,那也只能是抱怨,增加自己的痛苦,不會給人更多的益處。

如果說把這個責任簡單地歸責為孩子心理有問題,除了痛苦、同情、心疼等之外,也無法改變事實。

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來講:想法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

現在兩個家庭的痛苦是兩個孩子的死亡引起的,而兩個孩子自殺的行為是她們心中的想法決定的,而她們的想法別人也只能靠推測分析來獲知了,因為她們已經無從開口。

儘快我們不能確知她們的想法,但可以得知她們當時已經對生活沒有了熱愛,對家庭的親情已經極為淡薄。一個親情滿滿的花季少女,一個對生活有美好憧憬的花季少女是不會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的。

所以,做為家長,我們在表達對他人同情的同時,表達對事故人惋惜的時候,在唏噓一些令人痛惜的事件時,不妨思考一下我們要

怎麼才能增加自家孩子對生活的熱愛?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親情的美好?

親情帶來的安全感是一個人能勇敢面對外來壓力的靠山,親情中成長起來的自信給人迎戰各種壓力的力量,生活因為有情才贏得了人的熱愛!

現實中很多家長會說,我真的很愛自己的孩子,這話說的很真實,可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她心中的愛來自於家人的愛,但決定於他自己是否感受到了。

打個簡單的比方:一個人是否吃飽了飯,關鍵的不是他面前桌子上有多少飯菜,關鍵是他吃沒吃、吃了多少。

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親情,感受滿滿的幸福,無論什麼樣的壓力他都有辦法承受或者疏解,因為愛在他心中給他不斷地產生能量。

前幾天群中的一個夥伴轉發了一封痛失愛子的家長寫下的文字,在這裡希望通過這些文字引發家長更多的思考,希望通過我們的學習,能讓更多孩子感受到滿滿的親情和愛,儘管生活並不完美,也能讓他們更加的熱愛生活!


快樂庭院


看到這樣的新聞總是很難過,年輕的生命還沒有綻放就已經凋謝了。也不知道為什麼,這一兩年來總是看到一些初中生跳樓的新聞,難道如今這些孩子的心理素質就這麼糟糕了麼?孩子的家長又在幹些什麼呢?

事情發生在3月27日,一大早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的萬科天譽花園三期的業主,就被樓下的嘈雜聲所吵醒。在7時許,該小區有居民發現有2名女生墜樓頓時尖叫起來,引起很多業主關注。後來醫護人員到場,但兩個女生已經不行了。初步調查她們是從天台跳來下的,而家長卻沒有出現。

這個案子有幾點細節值得我們注意:其一這兩個女生跳樓的時間是早上七點,這說明她們不是臨時起意,而是痛苦掙扎了一晚上。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樣的傷痛,讓她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輕生。其二是兩個女生跳樓後,其家長一直沒有出現。在這裡面,家長的失職就比較明顯。女孩子夜不歸宿而家長卻不追問,這樣的家長肯定平時對孩子的關愛也是不夠的。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的時候想一想,我們小時候臉皮那比現在的孩子厚多了。現在的孩子充分利用網絡,一些不快的情緒也會在網絡上得到擴大。但不管如何,生命是可貴的,好死不如賴活著的心態應該進一步得到強化。這世界上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一切都應該有轉機。


律師獨角獸


3月27日,深圳某小區兩名14歲初中女生,相約從其中一名女生家樓上跳下,當120搶救人員趕到時,兩人都已經不行了……豆蔻年華,戛然而止,令人扼腕嘆息。

我們從小就教育孩子要珍愛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最為寶貴,然而孩子們依然有在看似最無憂無慮的年華里找不到活著的樂趣和意義,而一度選擇輕生。


為什麼衣食無憂的今天,被家長視若珍寶的孩子們竟然如此活得如此不堪,悲劇因何而發生?

曾有青少年生命健康統計部門做過統計,稱近年來,青少年輕生一直呈上升趨勢,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而低齡化自殺現象尤為突出,在所有自殺者年齡排列中,12歲佔40.3%,居第一位,其次為14歲,佔22.7%,11歲和13歲佔13.6%,而女孩的自殺率遠遠高於男孩,竟然佔到了72.7%。


那麼,促成這麼小的孩子竟然生無可戀的原因是什麼呢?

而統計表明,學習壓力過重竟是造成孩子們輕生的首位。遠的不說,就說最近因疫情被迫在家上網課的學生來說,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深圳一名13歲因班主任讓補寒假作業而跳樓身亡;福建一名13歲的男生因家長不讓玩手機而跳樓,導致追上來的爺爺也失足墜亡;另有安徽一14歲女生因不願上網課而和家長關係緊張,最終離家出走。

從這一系列十三四歲的孩子做出輕生或離家出走選擇的原因無一不是因為過重的學習壓力,因為學生負擔過重而產生的厭學進而厭世的心理,而這也成為孩子們生活了無樂趣的罪魁禍首!


學生壓力過重,學生厭學是個別現象嗎?

絕不是,小徐老師從教20多年,眼看著中小學生的學業越來越重,看著學生們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失去了自由玩耍的時間,失去了和父母出遊和遊戲的時間,而所有課上課下及節假日要做的事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永遠都是做不完的作業。

心理學家曾稱,如果讓一個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去做一件事,那麼就會將這個人推向崩潰的邊緣,何況人們將這種生活賦予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而每一個厭學厭世的孩子背後都是難以揹負的重壓!


教育該醒醒了,單一的“唯分數論”的教育已經嚴重不適應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想讓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家長和老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減少課業負擔,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每天至少要找三件孩子感興趣的、又能幫助孩子成長的事來讓孩子參與其中,讓孩子從枯燥乏味的學習中解脫一會兒。

二、期望孩子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和信心,家長和老師就不要以分數論英雄,要將孩子的進步時刻反饋給孩子,而不是攀比,更不是苛責。

如今的小學生,每次考試全班絕大多數都90多分以上,甚至100分的大有人在,這種現象真的非常可怕,要知道孩子要犧牲多少玩樂的時間才能換回如此高的學習成績,孩子不崩潰才怪?


三、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體會人生百味。

很多孩子都好像生活在真空裡,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艱辛,不知道做家務的繁瑣,更不知道父母的愛有多麼深沉,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必然經受不了壓力,也缺乏吃苦精神,常常困於個人的小情緒,不能自拔,最後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和樂趣而輕生。

四、引導孩子及早做好人生定位。

引導孩子去思考自己想過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工作,過什麼樣的生活,有目標的人生才會有希望有意義,而這就是理想的力量。

總之,深切希望悲劇不要再發生!


指尖教育帝國


這是兩個家庭的悲劇,孩子的父母做夢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疫情即將結束,在快要開學復課的時候,孩子竟然以相約跳樓的方式結束了年青的生命,不知道孩子的家長會受到多大的打擊?願孩子的家長堅強,逝者安息吧!

3月27日早上,廣東深圳某小區發生了一起墜樓事件,有兩名14歲初中女生相約到一家,然後從天台上跳了下去,120醫務人員到達現場的時候,兩人就已經不行了。最終,兩名跳樓女生經搶救無效而身亡。

該小區的業主稱,事發當天早上7時許,樓下突然傳來嘈雜聲,看到兩名學生摔到了一樓臨街鋪面地板上,其中一名學生還穿著校服。經過調查,警方初步判定為輕生,具體原因正在調查之中。兩個年輕生命的逝去,實在讓人扼腕嘆息。

發生這樣的悲劇,孩子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其次就是老師的教育責任。

14歲的花季少女,正處於青春叛逆期,她們的思想不成熟,考慮問題不全面且簡單,容易感情用事,往往做事不考慮後果,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需要的是呵護和關心,父母要及時瞭解孩子的想法,幫助孩子度過青春叛逆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非常瞭解孩子的性格,孩子也掌握了父母的習性。這段時間,孩子在家裡學習網課,孩子完全在父母的掌管之中,孩子做出輕生的舉動前,一定有一些反常的情況,或者說受到了某種刺激,孩子不可能無緣無故相約去跳樓,在輕生前,也應該做過一系列的思想鬥爭。

父母沒有觀察到孩子的一舉一動,是父母的失職。如果孩子有抑鬱症,作為父母來說,早有察覺,更應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進行疏導,並及時就醫,保護好孩子。如果孩子一時想不通而輕生,是父母教育的方式方法存在問題。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而且孩子的自尊心很脆弱,很容易受傷,父母要尊重孩子,採用科學的教育方式管教孩子,要進入孩子的心裡,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把孩子當成朋友一樣對待,這樣更有利於培養親子感情。

孩子受到的挫折較少,在父母手心裡長大的孩子經不住風雨,父母對孩子的挫折教育太少,讓孩子誤認為人的一生都是一帆風順的,如果遇到坎坷,孩子不會勇敢面對,只好選擇逃避,而在選擇逃避的過程中,孩子容易胡思亂想,也很容易走極端,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學校老師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也不能忽視,雖然學生現在還沒有進校復課,由於疫情影響,孩子在家裡呆的時間太長了,每天除了上網課就是在家裡做作業,孩子沒有和其他同學交流,本身很鬱悶,加上孩子有時候玩遊戲可能會與父母發生矛盾,父母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可能簡單粗暴,讓孩子接受不了,也會發生悲劇。那麼,老師在給學生上好網課的同時,還要搞好學生的心理建設,讓孩子壓抑的情緒得到釋放。

總之,這起悲劇的主要責任在家長,是家庭教育不到位造成的,家長應該好好反思。其次是學校老師的教育,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書是傳遞知識的過程,育人才是重點工作。


Lance課堂


就在疫情快要結束的時候,驚悉深圳兩名初中女生墜樓身亡,立感心情非常沉重,兩個花季少女就這樣離開了人世,真不知道她們的父母將陷入怎樣的巨大悲痛。

這起悲劇發生在3月27日早上,據悉事發地為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的萬科天譽花園三期,居住在該小區的多名業主證實,事發在早上7時許。經警方現場勘查和調查走訪,初步認定為輕生。  

從瞭解的情況來看,兩名墜亡女生是從其中一個女生家天台上跳下。如果按警方偵查結論是輕生來看,估計是相約自殺案例,並且在事發時,不知道該女生家裡是否有大人在。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兩名花季少女走上不歸路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受疫情影響在家裡隔離封閉時間過長,導致兩個女生心理出了問題。

兩名女生是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在這個特殊的成長年齡段,心理活動非常複雜,極容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尤其在春節之後因疫情的影響,每個家庭都必須要在家裡封閉隔離,長時間的封閉,如果孩子和父母關係相處不和諧,且又不能隨意出戶外活動,在這種情形下極容易讓青春期孩子產生心理問題。

2、受學業壓力的影響,又給兩名女生本已出現的心理問題雪上加霜。

我們都知道由於疫情的影響,學校推遲開學時間,但是由於停課不停學,孩子們在家裡仍然會通過網絡學習。由於網絡課和在學校班級裡學習氛圍不一樣,尤其是學業能力偏弱的孩子,會學起來格外吃力,在這種情況下,會讓兩個女生背上學習壓力,產生對學業的迷茫感,但是她們又無法和家人訴說,只能相互慰藉,但是她們倆根本無法解決心理問題,只會讓負面情緒更加突出,結果導致消極厭世想法。

3、缺乏親情關注,沒有心理安全感,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家長未盡好監護責任。

兩名青春期少女相約跳樓輕生,絕不是一時的衝動,必然會有一個相互謀劃的過程。並且在最近一段時間裡,兩個女生肯定會表現出一些異常行為。非常遺憾的是,兩個女生家長都沒有發現女兒的異常行為表現,結果就白白錯過了關愛孩子的大好時機。從兩名女生輕生的背後讓我們還看到家長輕視家庭教育的現狀,讓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有困難時無法得到父母及時的幫助,才導致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如此說來,家長並未盡好對女兒的監護責任,他們是嚴重失職的。


寒石冷月


龍崗區公安分局隨後給記者發來通報稱,3月27日7時40分許,龍城街道某小區發生一起墜樓事件,兩名女生(均14歲)經搶救無效身亡。經警方現場勘查和調查走訪,初步認定為輕生。目前,相關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中國每年自殺的兒童約為2580人,有40.1%的小學生說過“不如死了的好”,未成年人自殺是一個非常嚴重問題。根據數據統計,中國兒童在自殺原因的排列中,學習壓力過重佔第一位(45.5%),其次為早戀(22.7%),父母離異(13.6%)。

學習壓力是未成年人自殺最主要原因。客觀說,我們現在的教育方式還是處於應試教育,學生需要好的成績,考上好的大學,找到好的工作。而我們的教育確實在學生的心理輔導等方面有所欠缺。我們的家長不懂得如何進行心理輔導,不知道如何同學生進行溝通。學校也一樣,很多老師也都忽視心理方面,甚至也不懂得如何對學生進行疏導。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我們應當在學生的心理方面應當有所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