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次財富機會,最近的一次不是在2019年,而是在2020年!

人生本身就是一場康波——2016年上海清算所沙龍中,周金濤如是說。

原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是公認的“週期之王”,2007年,他因為成功預測了次貸危機,即“康波衰退一次衝擊”而聲名鵲起,2013年他提出房地產週期拐點,2015年之後,成功預測了全球資產價格動盪,可惜2016年年僅44歲身故,天妒英才。

(一)曾經預測的時間點,在一年之後姍姍來遲

周金濤在生前做出預測:2018年到2019年是康波週期的萬劫不復之年,60年當中的最差階段,所以一定要控制2018、2019年的風險。第一做好保值,第二保證流動性。

這一次疫情之下,全球經濟再現衰退陰雲,從股市到大宗商品,就連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都因流動性危機一度遭遇拋售,可以說除了時間點稍有偏差,後面提到的做好資產保值、保證流動性這兩點句句切中要害。

如果寬泛一點看,周金濤提出的2018到2019可以認為是一個虛詞,隨著地緣政治影響、美聯儲政策變化影響、還有各種突發性事件如今年疫情的影響,都會影響這個極端時間點提前或延後到來。

(二)資產價格低點漸行漸近

2007年,他曾預判2008年將發生康德拉季耶夫週期衰退一次衝擊,就是大家看到的次貸危機。

2014年,他曾預判2015年發生第二次衝擊,就是大家看到的2015年股市暴跌,人民幣貶值。

2016年,他在生命結束前預判:未來五年是資產的下降期,2019年出現最終低點。那個低點可能遠比大家想像的低。

這一點,2019年風平浪靜沒有任何體現,唯一初現端倪的是國際金價悄然上漲。

到了2020年,疫情之下,從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到長達半個世紀的美國股市4次熔斷結束牛市,我們終於發現,這個資產價格低點在漸行漸近。

(三)房地產週期20年輪迴一次,當前的樓市何去何從?

房地產週期20年輪迴一次,15年上升,5年下降。一個人當中可以碰到兩次房地產週期。第一次是結婚的時候,平均27歲,第二次是二次置業,42歲左右。

他曾預測“2017年上半年附近,中國的這次反彈會結束,之後開始下跌,到2019年房價會是一個低點。至於海外置業,比如澳大利亞,一定要19年之後再考慮。大家到資源國買東西,一定要等到資源的最低點來買,這個時間大約在2018年或者2019年。

如果現在回測這段預測,我們會發現他對於海外房價論述是非常精準的。但是對於國內房價,2017年、2018年房價並沒有出現回落,包括2019年也並沒有出現全面下降趨勢。

人生三次財富機會,最近的一次不是在2019年,而是在2020年!

那麼是他的預測失靈了嗎?並不見得。

當前的樓市何去何從?無論是一二線房產還是三四線房產,如果流動性不足,那麼房價大概率會下跌。這一點相信從2018年的鶴崗到2019年各個基本面不足的三四線城市都已經得到體現。但是在流動性充足的房產,未來大概率會出現平盤或微漲的態勢。

可能會有人質疑這個結論是否有鼓吹炒房的嫌疑。我簡單列幾點原因:

(1)以史為鑑,上一次次貸危機之後,我國大規模基建潮開始,那一個時代房價是否上漲?瞭解一下2019年底的政策和規劃,進入2020年,如果不是這一次疫情影響,相信新一輪大規模的基建已經陸續動工。

(2)貨幣超發。傳統的貨幣超發,只是向外撒的錢速度高於經濟增長速度,適度保持通貨膨脹的結果。簡單的可以這樣認為,只要經濟在增長,貨幣在超發,房價保持不變本身就是一種貶值。這也是之前提到周金濤預測並非失靈的一個因素。

(3)疫情之下的量化寬鬆。無限QE是什麼概念?無論我國跟進與不跟進,各國撒出的天量貨幣最終會流動到全世界的各個角落,中國不能獨善其身。可以認為這是一次超大號的貨幣超發,關注近期土地市場和樓市的朋友都會發現,最近土地市場又火了、地王又出現了、樓市成交量又上來了,包括曾經高高在上的貸款利率也降下來了。

對於缺乏投資渠道的普通大眾,其實在這一次無限QE中,最應該祈禱的是樓市平穩,保持繼續增長。因為如果它不增長了,普通大眾又沒有合適的投資渠道,意味著的是財產再一次”被“稀釋、”被“貶值。

換一個角度看,或許這個低點,就是在當下、在各國啟動無限QE之時的2020年。

浙江說房,撥開樓市迷霧,探尋價值本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