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元素週期表在宇宙中也是通用的嗎?為什麼?

不忘初心00000


你覺得元素週期表在宇宙中也是通用的嗎?為什麼?

時空通訊認為是的。

因為元素週期表是宇宙規律,宇宙規律當然在宇宙通用。

這有個前提,如果宇宙中有其他的文明存在,這種文明與人類文明水平差不多,就能夠理解並通用。

如果地外文明還處於很低級階段,比如人類的猿人階段,它們就無法通用,但道理是沒錯的,隨著它們文明水平的提升,就會漸漸理解這些理論。

而且如果有人把這些理論灌輸給它們,它們就能夠更快的發展文明。就像現在有些人認為,人類得到過外星人幫助,才發展成為現在的文明。

當然這只是幻想和臆想,沒有任何證據,時空通訊不以為然。

但是如果地外文明比人類文明高級很多,破解了更多更高深的宇宙規律,元素週期表進入了更高更深的層次,我們這種元素週期表就對它們不通用了。

因為對於它們來說,這已經是過時的理論了,是它們在很早時期的一種認知。

任何文明的發展,都是對客觀規律的深化認識和利用。

人類認識的規律有地球上獨有的,也有是宇宙中共有的。

如生命需要空氣氧氣,需要水和陽光,需要適宜的溫度。這些條件都是地球特有的條件,而且地球生命的孕育和進化,就是在地球環境條件下進行的。

因此這種認識很可能只能侷限於地球。

人類把這種認識推廣到宇宙,就是所謂宜居帶。就是在其他的恆星系統,類地行星與恆星在一個適合的距離,形成類似地球的環境,主要是有液態水、溫度適宜,就是宜居帶。

計算宜居帶最主要依據是根據恆星質量的大小和溫度,以及行星與恆星的距離。

現在人類發現太陽系以外的幾千顆行星,其中在宜居帶的有上百個。

我們可以按照這種宜居帶條件去尋找地外文明,但如果認為宇宙每個地方的生命都是這樣孕育和演化出來的,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這完全是用地球生命孕育條件來套宇宙環境和生命,時空通訊認為這不是通用的規律。

比如有科學家認為,在土衛六上就可能存在生命。

土衛六表面氣溫在-179攝氏度,大氣由95%的氮氣和5%的甲烷組成,無氧或極微量氧,大氣壓為地球的1.5倍,表面有海洋和湖泊,但都是由液態甲烷、乙烷的羥類化合物組成,風暴和雨雪下的也是甲烷乙烷。

如果按照所謂宜居帶條件,這就是不宜居星球,應該沒有生命存在。

但一些科學家卻認為,在土衛六的烷羥湖海里,可能存在著羥基生命,它們以甲烷為能量來源。

NASA和歐空局合作發射的卡西尼-惠根斯號探測器,其中的惠根斯探測器就是專用於土衛六探測的。惠更斯號於2004年12月份與卡西尼分離,2005年1月份降落到了土衛六上。

這是人類第一艘在地球外行星衛星降落的探測器,說明了科學界對土衛六的極端重視和寄予希望。

NASA還有一個“蜻蜓”計劃。

NASA擬在2026年發射一艘名為“蜻蜓”的飛船,再次光臨土衛六,對其進行近距離深入探測。

這隻“蜻蜓”被設計成一架四旋翼無人機,將在2034年到達土衛六,著陸後每16個地球日完成一次採樣,然後又飛到另一個地方,每年可採集20多個地點。

由於土衛六引力只有地球的0.14,加上濃厚的大氣升力,“蜻蜓”所攜帶的核電池足以使用8年之久,這樣“蜻蜓”就至少飛到160~170個地點採樣,通過發回來的資料,科學家們就能夠得出土衛六的詳細環境地質狀態,甚至可以斷定有沒有生命存在。

當然,NASA還有計劃要派出一個潛水機器人,深入到烷羥湖海中,看看那裡到底有沒有或有什麼樣的生命。

如果真的在土衛六發現生命存在,宇宙生命孕育和演化的理論就有重大突破,地球生命模式就更無法在宇宙中通用了。

物理法則和化學法則應該是宇宙通用的規律。

比如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原子有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組成,更深層次還有夸克等等。

比如萬有引力和時空彎曲的理論等等。

這些無論到了那個星球,都是一樣的。當然不同的文明表述方式可能完全不一樣,但不管怎麼表述,其基本的原理是不變的。

正是運用這些宇宙通用的規律,人類才能夠飛往深空進行探索,否則,人類怎麼能夠走出地球呢?

但這些理論,包括元素週期表,都是人類現階段對宇宙自然規律的認識,這些認識都是有時效性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向縱深和更廣域發展。


時空通訊


是通用的。

我們通過對宇宙中天體的觀測,可以得知天體的物質構成和大致的物質成分。隨著光譜學的發展,我們知道不同元素在光譜中具有不同的吸收線,最早在1814-1815年間,夫琅禾費就發現了在太陽的光譜中存在很多的暗線,後來這些線也被稱為夫琅禾費線。

到19世紀60年代以後,人們確立了元素和這些暗線之間的關係,每一種元素都對著著一條吸收線,正是因為這樣,當時還發現了幾種新的元素。

目前,光譜學被廣泛應用到各個方面,也包括對宇宙學的研究方面中。我們觀測遙遠的天體,所能獲得的信息最主要的就是天體的光譜,不過這就足以使我們瞭解很多天體的信息了。

從光譜中,我們就可以獲得天體的主要組成元素和構成比例。目前我們所觀測的天體數量早已超過百萬,分佈也是比較均衡的,從獲得的光譜數據中可以知道。無論是遠到上百億光年以外,還是近到銀河系之內,所以天體的組成物質都沒有超過我們已知的元素週期表。而且,絕大部分的物質是氫和氦,這兩種元素佔了整個宇宙中物質的99%。

而且,從物理學角度講,元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條件的,越是重的元素越難以在自然環境下形成。所以宇宙中最普遍的就是氫和氦,而稍重一些的元素只有在恆星內部才能形成,在恆星爆炸後才會散佈達到宇宙中。而更重的元素只有在大質量恆星爆炸的瞬間才可以形成,所以越重的元素越難以形成,在宇宙中的存量就越稀少。

我們目前的元素週期表已經涵蓋了所有超重元素以下的元素,所以,宇宙中不會存在我們未發現的元素。就算有,也只能是其他智慧生物合成的超重元素,就像我們用對撞機合成的元素一樣,但這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代表元素週期表不能在宇宙中通用。


寒蕭99


先科普下什麼叫做元素週期表?

化學元素週期表是根據原子序數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列表大體呈長方形,某些元素週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歸在同一族中。由於週期表能夠準確地預測各種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間的關係,因此它在化學及其他科學範疇中被廣泛使用,作為分析化學行為時十分有用的框架。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於1869年發明此週期表,此後不斷有人提出各種類型週期表不下170餘種,歸納起來主要有短式表(以門捷列夫為代表)、長式表(維爾納式為代表)、特長表(以波爾塔式為代表)等類型。


寶貝疙瘩蛋


通用。

元素週期表上的元素基本包含了整個宇宙中的能穩定存在的元素,最靠後的元素在自然界能夠形成,但存在時間很短。

現在高能物理已經發展到研究構成宇宙基本物質的基本粒子,構成元素的中子和質子已經是很久以前研究的了。可以這麼說吧,背了元素週期表,就是到了外星人那兒也能通用,除非所處不同的平行宇宙(不同時間線的宇宙規律不一樣)。


科學趣談菌


不是。

月亮上就發現了新元素氦_3,它是非常好的核電站用的燃料,據科學家計算,每年只要6噸氦_3發的電就夠全世界用了,此元素在月亮上儲量豐富。


跪射俑


物質是金屬氫聚合形成的。

磁場裡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為金屬氫,金屬氫的“磁力矩”相互切割聚合形成新元素的同時釋放電磁波。

顯然,元素週期表在宇宙中通用;如果有外星人,他們應該也是碳基生命,也離不開金屬氫聚合的水。

事實上,生命物質就是金屬氫聚合的有機化合物在磁場中形成了雙螺旋結構——氨基酸;這樣,也就不能排除某些巨行星聯合衝月時形成的“引力透鏡”環境中墜落的隕石,容易產生有害的病毒,傷害人類!


金童希瑞


我只知道在作業和試卷上是通用的,只是用地球的元素週期表,宇宙的會有另一種元素週期表,元素週期表中元素的性質是基於微觀物理學,考慮外部環境的情況下得出的,那麼換個地方根本的、基於微觀物理學的性質規律肯定通用,那就是另一種元素週期表了,不是地球上的元素週期表,而受外部環境影響的性質則可能會有所改變


探秘地球瞭解宇宙


元素週期表是人類偉大的發現,破譯了原子物理微觀世界的分子代碼。元素週期表在宇宙中應該是通用的,計錄了一切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只是還有些稀有的元素尚未發現,離開地球,在宇宙其他地方,物質存在多樣性的變化,基本的原素是不會變的,外星智慧生命也許用另外一種形式去命名它們。


自然風161212381


只能說在我們已知的範圍內可用,我們對宇宙的探索,目前應該就是到火星吧。通不通用,這個不絕對


小子野愛玩


屬於自然界固有的元素週期,對於宇宙文明是普適的。屬於人類研究發現的元素週期,則會因各地科學發展程度差異而見仁見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