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東吳不偷襲關羽北伐能成功嗎?

愛旅剪影


關羽在樊城不是已經失敗了嗎!幸虧有趙儼的勸阻,曹仁才沒有追殲而已。

試想,七軍被淹,曹仁仍然有力量擊敗關羽。如果沒有東吳偷襲,也就不會有水淹七軍了!況且,即使有水淹七軍、沒有東吳偷襲、還有劉封孟達的援軍!這些條件都青睞於關羽。誰又敢保證關羽一定能拿下襄樊?

根據事態的發展趨勢,這些條件都具備了,關羽樊城之敗也不可避免。根據:

《資治通鑑》:魏王操自雒陽南救曹仁,群下皆謂:“王不亟行,今敗矣。”侍中桓階獨曰:“大王以仁等為足以料事勢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遺力邪?”曰:“不然。”“然則何為自往?”曰:“吾恐虜眾多,而徐晃等勢不便耳。”階曰:“今仁等處重圍之中而守死無貳者,誠以大王遠為之勢也。夫居萬死之地,必有死爭之心。內懷死爭,外有強救,大王案六軍以示餘力,何憂於敗而欲自往?”操善其言,乃駐軍摩陂,前後遣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詣晃。

曹仁、呂常處於萬死的危險之地,必定有拼死抗爭之心。城內將士有拼死抗爭之心,城外有強大的救援,大王您控制六軍,顯示我們還有多餘的軍力,何必擔心失敗而親自出徵?!

😂!曹操有的是多餘的部隊!其結果必然是蜀漢丟失荊州三郡,損失極其慘重,荊州的軍隊和人才基本上是損失殆盡,再者,劉封、孟達盲目的援助,導致喪失上庸等地。

荊州落入曹操之手!對於東吳和蜀漢無疑是最致命的。


中行偃1


東吳不偷襲,諸葛亮的北伐也很難成功,或者說不能成功。因為,以“隆中對”來分析,蜀漢的總體戰略設計存在致命死穴,荊州很難堅持到諸葛亮提出的“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的歷史時刻。因而,北伐很難成功。

劉備僥倖得荊州卻陷入東吳圈套

最早提出三足鼎立的人其實不是諸葛亮,而是東吳魯肅。當年,魯肅採納周瑜建議,投奔了孫權。在一次集會時,吳侯單獨留下了魯子敬,以問天下大計。魯肅當時就對孫權說:

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三國志·魯肅傳)

這段話表明了魯肅的戰略構想,就是佔據荊州,形成三分天下,然後圖謀王霸之業。魯肅所說的三足鼎立,是東漢王朝、曹操號孫權,根本就沒包括劉備。到了曹操進攻江南之前,也一直沒把劉備集團划算在三分天下之內。孫權在下決心與曹操決戰時,就是這樣表述的,說曹操滅掉了天下群雄,唯孤獨存,哪有劉備什麼事?

因而,劉備不過是魯肅、孫權集團拿來抵擋曹操的一枚棋子,暫時定位在荊州而已。這一點,在曹操尚未下南下打荊州時,魯肅就開始謀劃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魯肅因劉表去世,便建議去找劉備,讓劉玄德以叔父的身份,勸和劉琦劉琮兄弟,保住荊州,共治曹操。孫權採納了魯肅的建議,修書讓魯肅渡江去找劉備。

然而,魯肅尚未到達,就聽說劉琮不戰而降,曹操佔據了荊州。於是,便感到事情的嚴重性,兼程背道,在當陽長坂坡找到了劉備,達成了孫劉聯盟。不久,在赤壁之戰中得勝,將曹操趕至了襄樊一帶。此時,魯肅開始實施自己的戰略計劃,將荊州借給劉備,然後假意做好入川奪取益州的準備。

劉備聽說東吳要去奪取西川,便給孫權去信,說劉璋得罪了手下,我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前往勸阻。假若劉璋不聽勸,便把他放歸山林。於是,劉備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主力戰將,率龐統、黃忠、魏延等入川,實施諸葛亮取益州以為家的戰略計劃。

但是,劉備低估了西川的實力,龐統陣亡。於是,不得不調用荊州人馬入川作戰,而被劉備諸葛亮視為北伐中原戰略要地的荊州卻只有關羽鎮守,公安等地,以劉封等人為救應。

雖然,西取巴蜀以為家也是諸葛亮的戰略謀劃。但是,西川、漢中也是曹魏必爭之地,劉備一入川便難以抽身,戰線拉得非常大,荊州幾乎成為“孤島”,完全暴露在曹操、孫權的攻擊範圍以內。因而,魯肅借荊州,虛晃一槍取西川,一方面把劉備的兵力分散,另一方面也將劉氏集團釘在荊州,抵抗曹操,自己則養精蓄銳,等待反擊的時機。

吳國不用偷襲也能得荊州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魯肅對待荊州的態度竟然與諸葛亮不謀而合,魯肅給孫權的戰略構想是:

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荊州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對於孫權而言,簡直就是致命的。如果荊州被劉備佔據,則將面臨對手順流而下,直取東吳都城的巨大威脅。正如諸葛亮所言,荊州東連吳會——竟然都可以連起來,豈不是可以隨時進兵攻擊嗎?當初,魯肅之所以火速北上試圖穩固荊州局面,就是要藉助一支力量抗拒曹操。所以,魯肅極力主張建立和穩固孫劉聯盟。但是,又不能讓劉備集團迅速強大,這才以西川為手筋,實現戰略轉換,為襲取荊州提供了先決條件。

而當劉備得了西川,同樣可以順流而下,長江天險也不復存在。所以,便加緊了“討還”荊州的行動。劉備也不甘示弱,先奪取了益陽,步步向南蠶食。此時,孫權便要爭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以阻止劉備南進企圖。兩軍在益陽對峙,魯肅約定關羽單刀赴會,商議罷兵割地。這次赴會,魯肅義正辭嚴,迫使劉備停止攻擊,以湘水為界,劃定雙方邊界,暫時緩解了東吳面臨的危局。

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但他生前採納了呂蒙的五項建議,舉薦他接替自己的職位,繼續虎視荊州伺機奪取這個時刻威脅東吳的戰略要地。

公元220年,呂蒙乘關羽大舉進攻襄樊之際,白衣渡江,偷襲成功,荊州遂歸於東吳。到這個時候,三足鼎立的局面才算穩固下來,不久,曹丕、劉備、孫權相繼稱帝,三國形成。

至此,魯肅的戰略謀劃得以成功。孫權在登基儀式上說了這樣一句話,高度讚揚這位真正促成三國鼎立局面的謀略家:“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所以,無論是否偷襲,東吳都將奪取荊州,只是時間問題而已。魯肅借力打力,將劉備集團主力引入西川,是奪取荊州計劃的關鍵一步。倘若魯肅不把荊州“借給”劉備,這個要地極有可能再度落入曹操手中,再想奪過來,難度就大得多。這一點,可以從周瑜取南郡,孫權攻合肥兩大戰役得以佐證。

劉備集團的失算

諸葛亮的謀略不可謂不高明,假若佔據荊州並且等到西川漢中局勢穩定,蜀漢集團有足夠的實力,也有可能實現“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的戰略目標。

問題是,諸葛亮並沒有做好穩定益州,迅速壯大勢力這個基礎準備。現在,依然有很多三國迷在討論蜀漢當時到底佔據了多大的地盤,統治著多少人口。有的說,蜀漢有四五百萬人口,有的則說,以蜀國實際能夠節制的地盤看,只有九十餘萬人口。這樣,也都說明了蜀漢集團的基礎尚不牢固,如何能夠應對兩線作戰呢?

因而,荊州丟失是遲早的事情,諸葛亮的戰略目標也就很難實現了。

實際上,關羽大意失荊州,也是戰略上的失敗,而不是所謂的大意,也不是關羽一個人的責任。假若把丟失荊州的責任歸於關羽一人,是不公平的。說關羽沒有執行諸葛亮的聯吳抗曹戰略,恐怕關雲長本身就不服。

孫劉聯盟是有條件的聯盟,不可能讓劉備一人收益。面臨荊州的壓力,以及東吳的霸業圖謀,“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聯盟設想絕不可能延續很久。關羽向北進攻,原本就是想解除北方威脅,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此時,劉備集團過於相信關羽的戰力,也放鬆了對東吳的警惕。如果不把荊州“歸還”東吳,奢談孫劉聯盟無異於自欺欺人。

然而,關羽在進攻襄陽時受阻,歷史上並不如《三國演義》中說的那樣,“雲長攻拔襄陽郡”,而是被曹兵纏住在襄陽城。此時,劉備集團出手救援,或者提醒荊州守軍防備東吳偷襲,局勢恐怕不會如此迅速的惡化。遺憾的是,劉備集團尚無此能力馳援荊州,也沒有及時作出戰略調整,確保荊州不被東吳襲取。

從歷史角度看,在關羽進兵襄陽時,蜀漢似乎有戰略放棄荊州的意思。這是個很有爭議的問題,到底當時劉備、諸葛亮對荊州持何態度,史籍中沒有比較明確的記載。不過,有一點可以討論的是,關羽的性格是蜀漢自劉備以下比較忌憚的,諸葛亮對待關羽的態度也是“捧殺”而很少以“將令”節制。諸葛亮是否提出過保荊州或者放棄荊州的主張,而且其主張是否會被全盤採納,都是一個謎。

荊州是劉備集團的荊州,而不是蜀漢的荊州,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戰略目標,是極其不牢固的。所以,荊州丟失是遲早的事情,東吳不偷襲,曹魏也遲早要攻佔。

荊州守不住,諸葛亮“隆中對”的計劃就難以實現,北伐也就很難成功了。


綠野萍蹤01


就三國演義而言,即使東吳不偷襲二爺頂多也就是打下襄樊。

就算關羽打贏了襄樊,曹魏也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事後覆盤來看,關羽想要光復漢室,滅亡曹魏,真正的主戰場是在摩坡。當時曹操已經集合了全國之力,準備親自與關羽決戰。無論是兵力,主場因素還是後勤,兩者都不是一個量級的。除非關羽能復刻官渡之戰的奇蹟,但關羽不是曹操,曹操也不是袁紹,所以這就是一場沒懸念的戰爭。最後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關羽裝了比,風光撤退,順便佔了樊城和襄陽,把曹操徹底趕出了荊州,稍微擴展了一下蜀漢在荊州的勢力,再過回頭全力和孫權撕逼,來個互有勝負,最後老死江陵。



寒門之貴子


眾所周知,二爺的失敗是蜀漢走向衰敗的轉折點,如果東吳不偷襲,二爺面對徐晃也是有一戰之力的,就算沒打下襄樊,也起到了騷擾震懾的作用。從蜀漢的角度來看,二爺的出兵是牽制作用,給漢中方喘息的機會,把曹老闆的目光吸引過來,按理說騷擾一下就夠了,可誰知前線戰事進行的太順利了,襄陽圍了個水洩不通不說,還依靠天時地利把敢來救援的中央軍于禁龐德吃掉,我想這時候無論是誰處於當時二爺的位置都要考慮一下拿下襄樊,因為實在是唾手可得,就像嘴邊的肥肉。誰知這時候菜b隊友在背後捅了一刀,葬送了大好形式。對於荊州的隊友我一直有個疑問,實在是太cba了,劉備和孔明哪怕留下個霍峻呢,二哥要是有霍峻在後方總督荊州,有魏延在前方幫忙打個下手,後期徐晃已經抓住了二爺人手不夠這個弱點分兵騷擾,二爺有點疲於奔命了,四冢這麼結實還需要二哥親自領兵來救,實在是看不過去,還是那句話,如果有霍峻守住後方,魏延守住四冢,把曹操精銳牽扯出來後,二爺瀟灑班師回荊州。休整一段時間後,漢中出兵祁山,二爺威脅襄樊,會取得怎麼樣的成就呢?順便鄙視一下東吳。


星曉白


不會的,諸葛亮的失誤,不該讓關羽一人鎮守荊州同時抗擊吳和魏,可讓黃忠回荊州,駐守襄陽收攏劉表舊將向北蠶食魏國,帶時機成熟舉兵北進曹操肚臍眼上插一刀。關羽可向東南方向發展,切斷吳國向南發展的方向。

同時和黃忠成犄角之勢。魏,吳不敢輕易進攻荊州。

馬超迴歸西涼,收攏舊部養精蓄銳。恢復元氣後出兵秦北進取太原,佔領娘子關,入河北從邯鄲攻擊洛陽之地。在曹操後背扎一槍。

魏延奇兵子午谷直取潼關,關閉河南與秦川的大門。

自己親統大軍以張飛為先鋒出祁山佔取長安。

合併潼關,與魏延同入河南一路許昌,一路洛陽,北有馬超,南有黃忠四路大軍逼曹操退回山東。

劉備親帥趙雲趕來參加決戰五路大軍圍山東滅曹。以馬超,張飛,趙雲的實力曹營沒有一個戰將能夠戰勝這三位的。老將嚴顏鎮守西川。

滅曹後張飛出居庸關掃塞北,馬超出嘉峪關平漠北取西域,魏延出山海關取東北。

黃忠,關羽,趙雲圍困東吳才能一統江山。重鎮大漢朝江山。


隨便162729066


無論什麼原因,關羽的北伐都是不會成功的。“每個人都知道,所有戰爭打的都是綜合國力,指揮才能僅佔一點點。荊州的能力,不要說和曹操比了,就是和孫權比也不是對手”,關羽守荊州就也就是小才大用了。主動出擊,只能夠說是自找死路了。

任人唯親,是中國人的致命弱點。劉備用關羽守荊州,就是一著臭棋。如果是魏延和趙雲兩人同守荊州,或許可以多守幾年。就算是這樣也只是“或許”而已啊,畢竟實力有限啊。


剩石二世


關羽就沒想著北伐,只是想打打襄樊,哪知道曹魏如此不中用。

關羽滅于禁、龐德後,已經被救援的徐晃打敗,失去機會了。

哪怕關羽沒被徐晃擊敗,也夠嗆,曹操差不多舉國來防。

就連一直在合肥刷經驗的張遼都叫來了。


臥牛說歷史


荊州戰略要地都為兵家必爭。荊州本屬東吳,劉備先取後借。荊州歸屬各執一詞。

孫吳理由充足:劉備借荊州並再三答應還。荊州歸東吳所有沒爭議。

劉蜀似乎也有理:荊州本先祖家業,理應由我“皇叔”管理。就好比現在的無賴借錢,錢是人民幣,借了不是不還,是替“人民”保管。

東吳鐵定要回荊州,劉備鐵心不還矛盾是沒法緩和的,只會越來越激烈。

東吳奪荊州是遲早的事。即使東吳不取曹魏也會染指。

如果東吳不偷襲荊州北伐也不會成功。當時的蜀力是不足以呑魏的!如劉備舉全國之力北伐,東吳豈不趁魏防蜀之時更大規模乘機放心奪回荊州!劉備回救則兩面受敵!蜀豈不滅頂在即!


野喬342


不能。

《隆中對》說得很清楚: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三國志·諸葛亮傳》

要兩路分進合擊,而不是一方面突擊。

關羽水淹七軍打敗於禁龐德,很大程度上是天氣幫忙,即使孫權不在背後捅刀子,接下來對付徐晃也不容易,很可能打成僵持局面。最好結果也就是打下樊城——未必能攻克襄陽,“鐵打襄陽紙糊樊城”不是說著玩的。


真正鱷魚不哭


如果孫吳不偷襲荊州,那麼關羽會全勝的。因為大勢所趨,關羽已經水淹七軍,活捉了統軍元帥于禁,曹魏的猛將龐德,曹仁把守的樊城指日可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