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衛監人”王漢柱:“監”守疫線,“督”微知著的藍衣戰士

城陽“衛監人”王漢柱:“監”守疫線,“督”微知著的藍衣戰士

對復工復產企業進行現場指導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3月30日訊(記者 張茜 通訊員 趙曉琳)春已立,寒未散;眾攜手,見真情;醫無私、警無畏,民亦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在這場生命與病毒的對決中,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勇士”逆行於戰疫第一線,王漢柱也是其中的一位,他是城陽區衛生健康綜合監督執法大隊的一名一線監督員,自疫情開始,他就像開了掛的“陀螺”,用專業、敬業和奉獻書寫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忠誠和擔當。

  “只要不倒下,我就得堅持”

  “王主任,我們廠準備復工,您看我們需要準備什麼?”自企業復工復產以來,王漢柱經常接到這樣的微信或電話諮詢。平日裡,他負責職業衛生監管工作,和企業打交道多,企業信任他,涉及職業衛生的大事小事都要在他這裡說一遍得到肯定答案才放心。在疫情防控期間,平日裡建立的工作群更是一片“繁忙”,王漢柱耐心的為大家解答著諮詢,提供著線上的指導。

城陽“衛監人”王漢柱:“監”守疫線,“督”微知著的藍衣戰士

檢查醫療機構預檢分診


  在這場戰“疫”開始之前,王漢柱剛剛經歷了一場感冒,症狀還沒得到緩解就投入到緊張的執法檢查中,時間緊任務重,一遍遍的指導、規範,嗓子都啞了,因為合併鼻炎,鼻涕總是不經意間溼透口罩,可在口罩緊張的情況下,又捨不得更換,只能一遍遍的把鼻子擦得生疼。同事勸他休息一天,這個有著三十多年黨齡的老黨員說:“任務這麼重,只要不倒下,我就得堅持!”這一堅持就是60多天,從醫療機構到公共場所,從公立機構到民營醫院,從城區到街道,“醫療機構的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設置是否規範,醫院消毒隔離相關制度落實怎麼樣,醫護人員防護物資是否到位,公共場所的消毒設施是否完善、復工復產企業各項防控措施是否落實、職業危害因素是否申報……”30天220家單位,60天500多家單位,每到一處都要細心細緻的進行監督指導,面對紛繁複雜的工作,辨主次、抓要害,用監督員的“慧眼”及時“捕捉”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監督意見督促落實。

城陽“衛監人”王漢柱:“監”守疫線,“督”微知著的藍衣戰士

對醫療機構開展夜間突擊檢查


  “有些問題看著不大,但不及時整改就會變成大問題。”每次檢查,王漢柱都會苦口婆心的對經營單位這樣講。前幾天,檢查一家職業健康查體機構,之前在線上已經多次進行了指導,但現場檢查時發現,該機構未設置候檢人員安全距離警戒線導致查體人員聚集。王漢柱立即意識到此種現象有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手把手”的指導這家機構進行整改,之後又多次去進行了巡查,“不僅要整改到位,還要保持住,要不然我不放心啊”,王漢柱說到。

  “但問耕耘,不問收穫”

  脫下軍裝,踏上衛生監督工作崗位已經15年,在同事們印象裡,平日裡的他沉穩、寡言,總是一副嚴肅的“軍人臉”,但他也總是全大隊最早到崗和最晚下班的那個人。“但問耕耘,不問收穫”,是他給大家留下的最深印象,王漢柱牽頭從事過職業衛生、醫療衛生、放射衛生工作,這都是衛生執法中難度比較大、涉及法律法規較多的行業,每次變換崗位,對於已經50多歲的他來說都是一次挑戰,但他苦下功夫、刻苦鑽研,硬是讓自己在哪個行業都變成了行家裡手,多麼錯綜複雜的案件在他手裡都能輕鬆查辦,連續多年參加市執法能力大賽,獲得市級十佳執法辦案能手,那股拼勁一點不輸年輕人,而他樂於助人的品格更讓其成為同仁諮詢請教的榜樣。

  自去年職業衛生監管工作劃轉至衛生健康部門,作為一名老職業衛生執法者,王漢柱又操起了“老本行”,成為全區職業衛生監管的專家,帶領轄區6個街道工作站對900餘家各類企業的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進行了培訓,參加培訓人員達到1500餘人次。他積極推出便民服務措施,把職業危害因素申報現場搬到各街道及工業園區,面對面線下直接申報,服務到最後100米。自啟用新的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系統以來,又積極督導企業在新系統進行線上申報,為使企業線上申報一次通過,提前為其編寫申報指南及實際操作ppt,通過工作微信群推送到企業,線上審核800餘戶次,回覆指導信息2000餘條,讓企業未跑一步路就完成申報工作,我區的職業衛生監管工作得到省、市領導的好評,工作經驗在全市進行推廣。

  疫情防控期間,王漢柱除了跑醫療機構、跑預檢分診、跑公共場所……對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企業更是“一次性”送服務到家,即對企業疫情防控情況重點督導,同時指導企業落實職業病防治措施,做好危害因素申報,通過“一危害辨識、二現場指導、三廣為宣傳”等硬核措施,確保勞動者身體健康。

  在晨曦微露的突擊檢查中,我們能看到他身影;在點點星輝下的執法行動中,我們能聽到他的聲聲勸誡。這就是王漢柱,一位一直忙碌在衛生監督戰線上的執法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