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識」8市場利潤的創造者——企業家

市場經濟=價格+企業家。如果說價格是市場經濟的非人格化機制,企業家則是市場經濟的人格化主體。

「經濟通識」8市場利潤的創造者——企業家

8.1 市場中的企業家

企業家是以盈利為目的而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人。無論是價格的決定、新產品的提供,還是工作機會的創造,都是企業家在“有意”追逐利潤的過程中產生的“無意”結果。利潤其實是對企業家承擔不確定性的回報。而企業家們的逐利行為正是推動市場過程的根本力量。

「經濟通識」8市場利潤的創造者——企業家

8.2 企業家的職能

8.2.1 企業家的兩種基本職能

企業家的基本職能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發現不均衡,二是創造不均衡。

套利:通過發現和利用市場上的資源錯配獲利。

創新:通過創造新產品和新技術為消費者增加價值,或提高資源的生產率。

8.2.2 企業家的其他職能

除了套利和創新外,企業家還需要擔負管理者、資本家、發明家等職能。

首先,企業家是個優秀的管理者。

其次,企業家是個優秀的發明家。

最後,企業家是個富有的資本家。

8.2.3 企業家的類型

第一類企業家是按訂單生產的企業家。

第二類企業家是滿足市場上已經表現出來的需求的企業家。

第三類企業家是識別消費者自己都沒有明白的需求的企業家。

「經濟通識」8市場利潤的創造者——企業家

8.3 發現不均衡和套利

市場的不均衡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空間上的不均衡、時間上的不均衡,以及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之間的不均衡。

8.3.1 跨市場套利

這種企業家通常被稱為“商人”。如果四川生產橘子,而北京不生產橘子,且兩地市場是分割的,四川橘子2元一斤,北京4元一斤,運費0.5元一斤,於是商人套利1.5元,北京人們有橘子吃。

8.3.2 跨時間套利

投機:發現和利用時間上的不均衡來進行套利。今年土地乾旱,大豆欠收,預計明年大豆會緊缺,於是天春,大力種植大豆,即可掙到錢,還讓消費者有大豆可用。

8.3.3 要素市場上的套利

土地、勞動、資本、材料、設備等,如有不均衡都是套利的機會。如果有一些人無所事事,又有一些產品供不應求,那麼企業家把無所事事的人組織起來生產供不應求的產品,就可以賺錢。

「經濟通識」8市場利潤的創造者——企業家

8.4 創造不均衡和創新

8.4.1 創新

簡而言之,就是對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是對需求函數和供給函數的根本改變。創新歸納為五個方面:(1)引入新產品;(2)引進新技術(即新的生產方式);(3)開闢新市場;(4)發現新的原材料;(5)實現新的組織或管理方式。

8.4.2 創新的基本點

企業家的創新多種多樣,但有兩個重要的基本點:一是創造價值,二是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所謂降低成本,不是指去剋扣工人的工資,也不是降低對供應商的支付,而是通過改良技術或組織效率來降低生產或消費商品的機會成本。

8.4.3 創新與模仿

一方面,模仿本身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創新。QQ是MS的模仿與改進,百度是谷歌的模仿與改進。另一方面,模仿也是創新的推進器。經濟的發展,就是由這種創新——模仿——再創新——再模仿的波浪式交替推進完成的。

8.4.4 創新的社會意義

企業家的創新對於社會來說既具有創造性,又具有毀滅性。經濟發展的動力,正是來自這種“創造性破壞”。數碼相機的出現,就讓傳統的相機自此沒落;而智能手機的推出則摧毀了傳統手機的市場。

8.4.5 利潤的信號功能

19世紀末期,西方國家照明用的是鯨魚油,但當鯨魚數量大為減少後,鯨魚油的價格就暴漲了。這讓企業家認識到,如果找到鯨魚油的替代品,就可以獲得超額利潤。石油就是企業家尋找鯨魚油替代品的最終結果。

「經濟通識」8市場利潤的創造者——企業家

8.5 企業家成功的內在素質和外部環境

8.5.1 企業家需要的內在素質

企業家的成功是內在素質和外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一、是對成功的渴望。第二、是對盈利機會的警覺。第三、是要有願景和判斷未來的能力。第四、是要有承擔風險的勇氣。

8.5.2 企業家成功的制度環境

在所有制度環境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創業和創新的自由。第二、有效的產權保護和法治。第三、穩定的政策預期。第四、自由的金融體制。企業家的成功是內在素質和外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經濟通識」8市場利潤的創造者——企業家

總結

市場的運作不是靜態的均衡,而是動態的過程,市場過程是企業家活動的結果。企業家是以盈利為目的而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人。和普通工人不同,企業家賺取的不是合同收入,而是剩餘收入。為了獲得剩餘收入,他們需要承擔市場中的不確定性。

企業家的主要職能有兩個:一是發現不均衡,二是創造不均衡。所謂發現不均衡是在不同地區之間、不同時間之間,以及要素市場上發現潛在的盈利機會,並利用它們實現套利。而所謂創造不均衡,則是藉助創新來打破原有的市場均衡,實現新的均衡。除此之外,企業家還可能擔負管理者、發明家、資本家等職能。

企業家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企業家是按訂單生產的企業家;第二類企業家是滿足市場上已經表現出來的需求的企業家;第三類企業家是識別消費者自己都沒有明白的需求的企業家。同一個企業家在其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可能會扮演以上三種不同的角色。

企業家的成功是內在素質和外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內在素質上看,成功的企業家需要有對成功的渴望、對盈利機會的警覺、判斷未來的能力和承擔風險的勇氣。而從外部環境上看,企業家需要有完善的產權保護制度和穩定的政策預期

一是發現不均衡,二是創造不均衡。

套利:空間上的不均衡、時間上的不均衡,以及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之間的不均衡。

創新:(1)引入新產品;(2)引進新技術(即新的生產方式);(3)開闢新市場;(4)發現新的原材料;(5)實現新的組織或管理方式。

一是創造價值,二是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創新與模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