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薛姨媽給薛蝌張羅婚事,薛寶琴也有了婆家,為何不急自己一雙兒女的婚事?

我就是竹韻


薛姨媽不是不著急,而是有所考慮,為兒娶妻為女尋夫,她有著自己的標準。而這個標準也是所有封建貴族家庭所遵循的,就是有著深遠影響力的“門當戶對”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封建時代,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兒,而是兩個家族的大事兒。作為四大家族的薛家,還有薛姨媽本身又是出自王家,她的一雙兒女的婚事自然不是小事,她在等待的是一個合適的人選,再急也不能違背以上兩個大原則。
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看下薛姨媽對兒女婚姻的安排。

攀高枝

第一,對於女兒薛寶釵,薛姨媽的首選是攀高枝。薛寶釵進京原是為選透而來的,選秀進宮是薛寶釵的第一首選。我們知道賈元春當年也是選秀進宮,後來才選鳳藻宮加封賢德妃,一舉成為人上人。這對家族來說是何等的榮耀。可惜的是,薛姨媽的首選沒成功。

再看薛蟠,字文龍,這名字寄託了多少希望。本人卻是這個名字的反義詞,揮金如土,不學無術,終日只做偷雞摸狗,遊山玩水,就是不會讀書。封建貴族家庭通常都把仕途放在首位,望子成龍是每一位母親的願望。畢竟母憑子貴的影響力也不小。可是惜蟠不是讀書的料兒,這樣一來,薛姨媽給兒子要找的媳婦標準有所降低,書香門第是不可能了,作為皇商,只能考慮從其它方面考慮了。

門當戶對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第二,書中有一首著名的詩,貴族聯姻,親上加親,這在古代很常見。強強聯合,利益均沾,擴大家族影響力,形成一定的勢力,穩固相互的地位。賈王史薛這四大家族,聯姻也很頻繁。賈母的孃家是史家,賈政娶了王家的女兒,賈璉也是,薛家也娶了王家的女兒。對於賈王史薛四大家族來說,他們之間內部的相互聯姻是兒女婚姻首選。

薛姨媽也早就聽說了金玉姻緣這一說,薛寶釵那金鎖恰好排上了用場。薛家是皇商,,珍珠如土金如鐵,不缺錢,可能在地位上稍弱。薛寶釵自幼深受封建正統思想薰陶,飽讀詩書,通情達理,人又聰明美麗大方。而賈府的賈母和賈政也正好吃這一套,如果賈政發自內心為兒女好,就不會把賈元春送進宮。在賈政心裡,什麼都不與賈府的榮譽相比。薛姨媽也是算準了與賈府聯姻成功的機率很高,選擇一直寄居賈府。這樣一來,賈府裡的人,上上下下都知道了薛寶釵。要知道,薛寶釵可不是吃素的,她這一住,在賈府再也沒出去啦。薛姨媽這步棋走得好,姜不愧是老得辣。她表面上拿林黛玉開玩笑,暗地裡早就盤算好了。

再看薛蟠,先是強娶甄英蓮(香菱),薛姨媽管嗎?不管,娶就娶吧,橫豎只不過是個小妾。薛姨媽對兒子一向是縱容和溺愛,明著罵,暗著疼。試想,薛蟠這樣的事肯定沒少幹,在香菱之前,他也不可能沒有小妾。但就是一直沒有定正室。

香菱笑道:“一則是天緣,二則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當年又是通家來往,從小兒都一處廝混過。敘起親是姑舅兄妹,又沒嫌疑。雖離開了這幾年,前兒一到他家,夏奶奶又是沒兒子的,一見了你哥哥出落的這樣,又是哭,又是笑,竟比見了兒子的還勝。又令他兄妹相見,誰知這姑娘出落得花朵似的了,在家裡也讀書寫字,所以你哥哥當時就一心看準了……

這正室最後定到了夏金桂身上,她是什麼人物。我們來看一下她的背景,夏薛兩家原來就認識,是故交。這名字和薛蟠還真配,都是反著來。兩人身世還差不多,都是無父,由母親養大,自小也是嬌生慣養,金枝玉葉般的金貴小姐。兩家都還是皇商,更配得是,兩個人的品性都接近。薛蟠人稱“金陵一霸”,外號“呆霸王”,在金陵城是排得上號的。夏金桂也有外號,人稱“河東獅”,愛自己尊若菩薩,窺他人穢如泥土。

誰還不知道你薛家有錢,行動拿錢墊人,又有好親戚挾制著別人。你不趁早施為,還等什麼?嫌我不好,誰叫你們瞎了眼,三求四告地跑了我們家做什麼去了!這會子人也來了,金的銀的也賠了,略有個眼睛鼻子的也霸佔去了,該擠發我了!
夏家自然也有自己考慮,商人攀權附貴是首選,夏金桂不缺錢,她更看重的是薛家背後的靠山賈王兩家。薛姨媽看重的也不是夏金桂本人,而是她的家族和夏家的鉅額財富。夏家獨女,娶了夏金桂就等於娶了百萬資產,薛姨媽這是一箭雙鵰啊,這如意算盤打得太到家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這個封建婚姻原則不知在古代拆散了多少對恩愛夫妻,著名詩人陸游與前妻唐婉就是受害者之一,結了婚叫你離也得離,父母之命就是權威的代表。在書中,林黛玉成了受害者,她對賈寶玉的感情賈府人盡皆知,可憐純樸的紫鵑還指望薛姨媽幫忙說和,這不是往槍口上撞嗎?

賈寶玉結婚來了個調包計,薛寶釵也默認了,這樣的奇恥大辱她也能忍,這不只是一個冷香丸就能解決的事情。這是父母之命,言出必聽,聽必行之,薛寶釵的禮數在這裡呢。薛姨媽也能忍,必竟賈家還有個空架子在,賈寶玉是什麼樣的人,她們比誰都瞭解。正因如此,要促成這段家族式的婚姻,調包計倒顯得不是個事兒了。
我們奶奶原也是見過這姑娘的,且又門當戶對,也就依了。和這裡姨太太鳳姑娘商議了,打發人去一說就成了。
薛蟠看上了夏金桂,然後回去和薛姨媽說了。薛姨媽又和王夫人鳳姐兒,三個王家的女人商議過後,覺得這事兒靠譜,打發人去“一說就成了”。
薛夏兩家聯姻也是建立在“門當戶對”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兩大原則基礎之上。
所以,你說薛姨媽是不是太精明瞭,可惜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薛寶釵守寡,薛蟠喪妻。

讀書悟道


薛姨媽↑

這個問題如果讓薛姨媽自己來回答的話,薛姨媽肯定會喊冤:“誰說我不為一雙兒女的婚事著急?!我當然急啊!心都急爛掉了啊!只是表面上還要裝出不著急的樣子而已!”

沒錯,薛姨媽攜一雙兒女進京多年,一直以親戚的名義客居賈府;眼看著薛寶釵、薛蟠的婚事毫無進展,反而後來送妹入京的侄兒薛蝌順利解決了婚姻大事,這叫薛姨媽如何不急?

看似不急不徐,實則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明明內心火燒火燎,表面上還要裝成無所謂的樣子;——薛姨媽到底下了多大的一盤棋呢?

薛寶釵(左)薛姨媽(中)薛蟠(右)↑

第一步棋:舉家進京

薛家雖然位列四大家族之一,但今時不同往日,昔日風光的薛家早已大不如前;隨著薛家一雙兒女漸漸長大,婚姻大事也需要儘早謀劃;故此,薛姨媽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意進京。

為什麼一定要進京呢?原因有兩點。

  • 薛姨媽給薛寶釵定的三個目標其中有兩個就在京城,而這兩個目標是絕對沒有來俯就薛家的道理;因此,進京是薛家想要達成目的走的第一步,也是必經之路;

  • 京城乃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匯聚了大量的王公世家、貴族豪門。在京城,有望能和薛家結親聯姻的資源更多,機會更大;邢岫煙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她一個清貧人家的姑娘就因為上了一趟京城,去了一趟賈家,就嫁給了皇商之家的薛蝌,成就一段美好姻緣;這,也就是京城的好處所在吧!

薛寶釵↑

小結:薛家是商賈人家,有道是:“無利不起早”,算盤自然是打得嘩嘩響;自然,薛蟠、薛寶釵二人的婚事也不會單純地只是簡單的嫁娶那麼簡單,而是被摻雜了許多的利益考量在其中。而進京,只是薛家邁出的第一步。


第二步棋:薛寶釵的婚事,是重中之重,又最為急迫;

實際上,薛家雖然被列入”四大家族“,但是因為商人的身份,在當時封建社會階層中的“士、農、工、商”四個階層中是墊底的;儘管他們家財萬貫、富可敵國,可供聯姻的人家仍然沒有太多選擇;更何況,身為家中長子的薛蟠不成器,能力不足以支撐起薛家的家業;萬般無奈的薛姨媽只能寄希望在女兒薛寶釵身上,指望她能有朝一日平步青雲,又或者攀上個顯赫世家,最不濟也要找個官宦人家嫁了;總之,前提就是要能對薛家有所幫襯和臂助。

薛蟠↑

因此,在薛寶釵身上,薛家定下了三個目標,分為上、中、下三策。

  • 上策:效仿賈家,參加皇宮的”選秀“;薛姨媽希冀薛寶釵能憑著她的美貌與聰慧,得到命運的垂青,”一朝選在君王側“,假如此步成功,那麼薛家就搖身一變成為皇親國戚,薛蟠就是下一個”楊國忠“了;

  • 中策:利用自己是王夫人姐妹的關係,親上加親,將薛寶釵嫁給賈寶玉。賈家此時元春已封妃,正是外人看起來風光無限的時候,如果薛寶釵能成為賈府未來的管家媳婦並執掌賈家,那麼這對薛家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助力。

  • 下策:倘若嫁入賈家也無望,那麼薛家只能祈求京城中有其他適齡婚配的人家能主動上門求娶薛寶釵。而在薛寶釵的身上,還有個至關緊要的年齡問題。《紅樓夢》第二十二回中,薛寶釵就已是”將笄之年“,而此時的她,婆家仍無下落。然而,比薛寶釵年齡小的史湘雲在《紅樓夢》的第三十一回中就已明確交待”有人家來相看“,至於薛寶釵的堂妹薛寶琴,更是早有婚約在身。薛家如果等賈家不得,耽誤了薛寶釵出嫁的最佳年齡,最後恐怕會使其成為下一個”傅秋芳“,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這是薛姨媽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有句話說得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佈局再周詳,也抵不過世事無常。薛家的這盤棋看似完美無缺、毫無破綻,那麼到底走勢如何呢?

  • 首先,很可惜的是,薛寶釵選秀失敗;

  • 其次,上策落空後,薛姨媽轉而將目光投向了賈家,利用此前預先就炮製好了”金玉良緣“的說法,搶先一步佔得先機,拉來王夫人同盟,順帶借來元春的助力,意圖儘快促成薛寶釵與賈寶玉的婚事。

  • 不過,有意成全林黛玉與賈寶玉婚事的賈母面對如此強大的壓力,無奈之下只好用了一個“拖”字決,聲稱“賈寶玉命中不該早娶”,希冀待接下來會出現轉機,又或者薛家在等不及的情況下轉而另尋他家聯姻。


小結:至此,薛寶釵被完全拖入賈家這個泥潭之中,進退維艱,薛家第二步棋被擱置。

第三步棋:薛蟠倉促迎娶夏金桂;

雖然在薛蟠身上並沒有太多年齡上的顧慮,但是在妹妹薛寶釵的婚姻大事遲遲不能落定的情況下,薛姨媽覺得不能總這樣乾等著,也該考慮一下薛蟠的婚事了。

和妹妹薛寶釵一樣,薛蟠娶妻,也存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問題。好在薛蟠本人不太計較這個,看到了喜歡的香菱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搶了來做妾,想要娶夏金桂,就風風火火娶回了家。

夏金桂↑

但是對於娶夏金桂,薛姨媽是什麼想法呢?

先不提夏金桂品性如何,單單隻說家世的話,她是配得上薛蟠的。更何況夏金桂是家中獨女,偌大的一份家產將來終歸是要帶到薛家來的;對於這樣一份豪華大禮包,薛姨媽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拒絕的。

但是怎麼看,都有點飢不擇食的意味在裡面。

總結:《紅樓夢》書中通過描寫薛家一雙兒女的婚姻問題,為我們折射出了當時封建社會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其中的一個邊角,也得以窺知各大封建門閥是如何層層疊疊將彼此的利益緊緊捆綁在一起的。可憐的薛寶釵,薛蟠,賈寶玉,他們都是家族利益下的棋子,他們的心中所愛以及終身幸福在家族利益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他們的婚姻,乃至他們的人生,最後統統都只是家族利益的殉葬品而已。這,也是《紅樓夢》中諸多悲劇中的其中一個悲劇。


醉吟扶夷


薛蝌兄妹比薛寶釵年齡小,可是他們都訂婚了。然而薛蟠和寶釵的婚事遲遲不成。不是薛姨媽對兒女婚事不著急,而是薛姨媽沒達到目的,不將就結婚。

薛家對兒女婚事早早就作了打算。薛父在世的時候就規劃好了。策劃薛蟠和寶釵婚事的人應該還有王子騰。

給寶釵打造一個金鎖,金鎖上的八個字可以與皇帝玉璽上八個字相配,也可以和寶玉通靈寶玉上的字相配。

一個金鎖,進,可以配皇帝;退,可以配寶玉。

薛父和薛姨媽還有王子騰的計劃是讓薛寶釵嫁給皇帝或者寶玉。

對於薛蟠的婚事,薛父和薛姨媽的打算是找一個官宦人家的女孩。因為金陵的官吏有限,在金陵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女孩。於是決定在京城尋親事,京城有大把大把的官吏。薛蟠娶一個窮官的女兒,還是有可能的。

在薛蟠兄妹到了適婚年齡時,薛家就做好了進京的準備。

薛蟠打死人後,王子騰寫信讓薛家進京,於是薛家舉家北上。一是為寶釵進宮待選;二是躲避官司;三是給薛蟠找媳婦。

來到京城,寶釵進宮落選,就選擇嫁給寶玉。

薛蟠不停地與各個家庭的姑娘去聯姻,可惜都沒有成功。

薛姨媽這個人非常執著,百折不回,不達目的決不將就。兒女婚事不達目的,不會放棄。

侄子就不一樣了,薛蝌即使找一個窮姑娘也無所謂。薛蟠絕不會找邢岫煙,不是薛姨媽怕自己兒子糟蹋了好姑娘,而是薛姨媽沒相中窮困的邢家。

薛蝌的婚事,薛姨媽有利可圖。邢岫煙的姑姑是邢夫人。在金玉良緣的問題上,邢夫人從未表態。薛姨媽希望通過薛蝌娶邢岫煙來換取邢夫人對金玉良緣的支持。邢夫人不表態,就不讓薛蝌和邢岫煙成親。

因此不是薛姨媽不急著給兒女成親,而是等待和追求最好的結婚對象,例如寶玉。


潤楊閬苑


怎麼可能不著急呢?只是薛姨媽不是愣頭青,是有足夠閱歷的成年人。她懂得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再急也沒用,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尋好親事,還是得耐心點,慢慢來。

1.薛姨媽最關心和最著急的當然是自己兒女的婚事。但她不僅關心速度,更關心質量。

薛家是皇商出身,書中的四大家族之一。但是從書中的具體情節推論,薛家大概早就呈沒落之勢,至少除了錢財之外的其他資源是不足的。所以,利用子女的聯姻,保證家族能夠繼續興旺,對薛姨媽來說就是一個很現實的任務。

既然薛蟠和寶釵的婚事承擔了這樣的效能,那自然是不能隨便對待,一定要選擇最優對象。選擇的標準與其說是某個具體的人,不如說是這個人背後的家族和資源。

要找到這樣的最優對象並不容易,找到了要促成婚事也並非一定順利,所以需要足夠的耐心。這就是為什麼薛姨媽在對待自己兒女的婚事時,態度顯得並不著急的原因。

作為商人,自然明白為了達到目的,付出一些成本是必須的,其中就包括時間成本。把這種做生意的思想代入到兒女婚事中,就能夠理解薛姨媽為什麼沉得住氣了。

薛蟠的條件顯然不夠好,要找到好人家的女兒不容易,但這並不是可以將就的理由。所以薛姨媽一直在等待,在觀察和尋找。

出色的女兒寶釵是薛家的驕傲,在設計她的婚事時,薛姨媽更加不會將就。進宮不成,寶玉就成了最佳選擇。所以為了促成“金玉良姻”,薛姨媽不惜帶著寶釵在賈府藉助多年,這當中寶釵的青春年華是否虛度,也只有當事人才能冷暖自知了。

2.荊釵裙布的邢岫煙是薛蝌的良配,但未必是薛姨媽心中的最佳媳婦人選。薛寶琴的婚事是自己父親定下的,薛姨媽也羨慕不來。所以,這兩位親戚的婚事落定,對於薛姨媽考慮自己兒女婚事並無參考意義。

如前所述,薛姨媽考慮子女的婚配時,不會只考慮對方的人品相貌,一定會考慮對方背後的家族實力。題主說的薛姨媽給薛蝌張羅婚事,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別看薛姨媽嘴上說得好聽,說自己兒子不成器,恐怕糟蹋人家姑娘,所以寧肯把荊釵裙布的好姑娘邢岫煙說給侄子薛蝌,但從一位母親的天性分析,真要是覺得姑娘好,沒理由不想留下做自己兒媳婦的。所以,說薛蟠不成器配不上人傢什麼的,只是薛姨媽的客套話而已(參見之前回答的相關問答《裡,薛姨媽真的疼黛玉,甚至超過寶釵嗎?》),真正的理由,一定是薛姨媽不認為邢岫煙是自己理想中的兒媳婦。

薛蝌家境普通,邢岫煙也是出身貧寒,但倆人都是好人品,所以這門親事是很合適的。薛姨媽對邢岫煙的誇讚也不是假的,但她沒有說的是,邢岫煙的家境不是她理想中的親家的家境。我想,這才是薛姨媽不把邢岫煙說給薛蟠的真正原因。否則,有什麼理由把一個好姑娘說給別人,讓自己大齡未婚的兒子繼續等待?不要以為薛姨媽真的那麼高風亮節。

寶琴的婆家確實聽起來挺吸引,但一來梅家有可能是名聲大於實質,所謂翰林,也許經濟實力未必那麼強,二來畢竟是寶琴家的能力和關係,薛姨媽羨慕不來,也沒必要羨慕。只要寶釵順利嫁給寶玉,在她看來,那是比寶琴的婚事還要好得多的姻緣。

所以,不管是薛蝌還是寶琴的婚事,在薛姨媽看來大概唯一的優點就是“早早定下來”罷了。除此之外,沒什麼好羨慕的,自然也影響不了薛姨媽在考慮自己女兒婚事時的想法。

歸根到底,商人出身的薛姨媽肯定是算過賬的,為了最後獲得一門好親事,薛蟠和寶釵的青春值得等待和消耗,所以才會這麼有耐心,不著急。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等啊。

最初,薛家沉浸在四大家族的美夢中,所以覺得自己的兒女應該尚公主當皇妃。

然而,在京城之中沒有任何貴族官員看得起薛家,薛蟠折騰很多年也不過是找了一個桂花夏家,都是皇商哈,門當戶對的。


薛姑娘的心氣同樣高,準備複製賈元春,結果連小選都沒得機會。


然後,薛家被省親嚇倒了(果然是金陵四大家族,還是70年前的),自以為賈寶玉今後是前途無量,會繼承榮國府,所以押寶到賈寶玉的頭上,折騰多年。

當然不會著急,因此薛寶釵自15歲那年等到最少20歲才出嫁。


四川達州


還不到時候吧?薛寶琴定的婚事不是薛姨媽的事,寶釵的婚事還沒提到桌面,“釵於奩內待時飛”我只能說作者還沒寫到那兒。

後來薛蟠結婚了,薛科卻沒有。80回後寶釵結婚了,不知寶琴結沒結。

薛蝌兄妹只是訂婚,比薛蟠兄妹早,這很正常吧?湘雲比較小,不是也早早訂婚了?


風林559


薛姨媽對自己兒女的婚事,可以說是比誰都急。但是,作者筆法的巧妙之處就在於不把她的急直接寫出來,而是通過拐著彎的方式表達出來。

比如說第二十九回,作者就借張道士的口,把寶釵的親事給託了出來。“前日在一個人家看見一位小姐,今年十五歲了,生的倒也好模樣兒。我想著哥兒也該尋親事了。若論這個小姐模樣兒,聰明智慧,根基家當,倒也配的過。”

年齡,模樣,家世,是不是樣樣都跟寶釵相合?那麼,張道士怎麼知道?薛家明明就住在賈家,如果真是張道士當面見,必定是在賈家見到的,可是書中並沒有交待張道士去賈家,唯一的可能就是薛家看著賈家總沒有什麼態度,所以託人找了張道士說媒,來試探賈母的態度。

婚姻,某種意義上有點像市場的買賣,當家長的內心再急,也不能急著表現出來,你一急著表現出來,就顯得掉價了,尤其是自家是女兒的時候。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一家有女百家求,但是,薛家商人的身份並不高,像寶釵這樣出色的女兒,上門求親的人應該是會有的,基本上也是與薛家相對等的身份的人家。如果嫁到賈家就算是高攀了。想要高攀,自然不能急吼吼地表現出來。

可是,賈母的回答顯然讓薛家失望了:“你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配的上就好,來告訴我。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只是模樣性格難得好的。”薛家有錢,但賈母並不在乎其是否富貴。聰明的賈母猜不到張道士介紹的是誰嗎?彼此都揣著明白當糊塗。

但是,薛姨媽給薛蝌和寶琴張羅婚事就不一樣了,薛蝌和寶琴是薛姨媽的夫家侄兒女,薛姨媽作為大娘,為這兩個小孩子張羅婚姻,本身是給薛姨媽加分的,顯示出薛姨媽對侄兒女的慈愛之心,這倒也與寫薛姨媽對黛玉時的慈姨媽能夠對得上。一個能夠積極為侄兒女張羅親事的大娘,將來也一定會對自己的媳婦女婿好的,在這件事上,薛姨媽表現得越是熱心越是給她加分,體現出薛姨媽的好來。

另外,薛姨媽在給薛蝌張羅對象的同時,不也是通過間接方式在告訴眾人,自家的兒女也早到了婚配的年齡了,畢竟是無論是薛蟠還是寶釵都比薛蝌大。按照常理來說自然是應該先打了大麥再打小麥,薛蝌都要結婚了,薛蟠和寶釵的事不早就該排上議事日程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