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降、血糖升,這些糖尿病併發症易上門,專家教你巧應對

近期,由於疫情影響,很多人都進入了一個活動少吃得多的生活模式,然而,這種生活方式也是讓血糖波動的誘因之一。尤其是近期氣溫變化較大,本來控制得很好的血糖也開始波動。對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李萬根表示,氣溫驟降,血管受溫度的影響會相應收縮,而糖尿病本身也會影響到血管,二者互為影響、此時糖友要控制好血糖,同時也要注意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氣溫降、血糖升,這些糖尿病併發症易上門,專家教你巧應對


暖水泡腳,當心熱出“糖足”

李萬根表示,每年的冬春季節都是糖尿病足的高發季節,入冬以來,因糖尿病足就診的糖友比平時增加5成以上。

“糖友多有血管功能差和周圍神經病變,容易造成腳的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局部感覺遲鈍,且冬季易引發凍瘡、皸裂等。足部一旦有皮膚破損或真菌感染等,易造成經久不愈的慢性潰瘍,甚至發展成難以控制的嚴重感染、壞疽。”

此外,天氣變冷,很多糖友喜歡泡腳和使用暖水袋取暖,但因為糖友對溫度不敏感,更容易在泡腳和使用暖水袋時發生“低溫燙傷”,增加糖尿病足的風險。

應對辦法:糖友要注意足部保暖,預防凍傷,同時也要小心燙傷。如果患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睡覺時儘量不要用熱水袋或電熱寶取暖。平時要穿些穿寬鬆合適的鞋襪,洗腳時溫度應在37攝氏度以下,洗腳後要及時擦乾足部的皮膚,並對足部皮膚進行檢查。如果皮膚有破潰、紅腫、青紫、水泡等異常情況不要自行處理,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治療。


血糖高,皮膚也會幹癢

冬春季節,皮膚乾燥是很多人都遇到的煩惱,對於糖友而言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李萬根表示,由於糖尿病本身血糖高,易致體內缺水,皮膚因而更容易出現局部的乾燥,嚴重時還會出現皮膚脫水、脫屑等情況,血糖越高這些症狀就越明顯。

應對辦法:洗澡時水溫不宜太高,性質溫和、不刺激皮膚的洗髮液或肥皂是首選。日常可以塗抹一些潤膚的物品,如凡士林等來護膚,但腳趾之間不建議塗抹保溼乳液,否則易誘發真菌感染。此外,日常還要多喝水,給身體補充水分,少吃辛辣油膩的食品。


氣溫降、血糖升,這些糖尿病併發症易上門,專家教你巧應對


抵抗力低,注意防感冒

李萬根表示,糖尿病人群和普通人群相比,預防感冒的任務更艱鉅。這是因為,一方面糖尿病人群由於常年的血糖不穩定,降低了人體免疫力。因此,糖友尤其是老年患者要注意保暖,預防感冒引發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

應對辦法:糖友在冬春季要注意保暖,但有人認為多穿一點就是保暖,其實隨時增減衣物都非常重要的,如果因為進室內沒有及時脫掉外套,引起大量出汗,再到室外就容易感冒。糖尿病人還要注意居室通風,通風的時候要保暖,不通風的時候要及時調整衣服。此外,糖友也要適當運動,雖然近期不宜到戶外運動,但糖友也可以在家裡動起來,如太極拳、八段錦等。如果不小心感冒了,一要注意監測血糖,二是要慎重選擇感冒藥。


氣溫降、血糖升,這些糖尿病併發症易上門,專家教你巧應對


血糖監測要有策略

冬春交際,氣溫變化較大,血糖易波動,糖友要控制好血糖,在規律用藥的同時,也要注意監測血糖。李萬根表示,糖友監測血糖最好能有一個固定的週期,具體可按照以下規律進行。

測血糖的頻率:對於血糖穩定的糖友,建議一週至少要安排一天測量血糖,而血糖不達標的糖友(空腹血糖在7以上)或血糖波動厲害的患者,最好能每3天做一次血糖的監測。

測量的時間:一天當中測量血糖的時間也有講究,最方便的做法是測量三餐前和睡前的血糖。

血糖的目標值:空腹血糖要控制在7以下,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控制在10以下。對於年齡大、病程長、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糖友,血糖的目標值可以稍微寬鬆些,如75歲以上的糖友空腹血糖可控制在7.5以下,85歲的糖友空腹血糖可以放寬到8.5以下。




通訊員/許詠怡

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