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2019年營收同比增長28.2% 多元佈局實現高質量增長


碧桂園2019年營收同比增長28.2% 多元佈局實現高質量增長

日前,碧桂園發佈2019年財報。報告顯示,碧桂園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5522億元,同比增長超10%,銷售持續領跑行業;營業收入達4859.1億元,同比增長28.2%。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碧桂園過去一年業績再創新高,多元化佈局初顯成效,實現高質量增長。


1.精細布局,長期看好新型城鎮化前景

2019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6%,距離發達國家80%左右的城鎮化率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城鎮化率提升,不僅增加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也會釋放巨大的衣食住行等消費需求。

“國家的城鎮化和現代化成就了碧桂園。如今農業現代化用先進的農機進一步提高了生產力,農耕人口少了,無數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們都向往城鎮生活的便利、及其就業、教育、商業和醫療等資源。”在最新財務報告中,碧桂園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表示,“如今城鎮化還在進行中,憑藉在全國廣泛而均衡的土地佈局,碧桂園已經證明了堅持城鎮化路線所帶來的競爭力,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

碧桂園的土地儲備兼具廣度和深度,更加註重市場潛力。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碧桂園已簽約或已摘牌的中國內地項目總數為2512個,業務遍佈中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82個地級市、1299個縣/鎮區,是行業內佈局最廣泛的房企。

另外,碧桂園在國內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約17022億元,潛在的權益可售貨值約7159億元,權益可售資源合計2.4萬億元,可滿足集團未來四年以上的銷售量。

在已獲取的可售資源中,97%位於常住人口50萬人以上的區域,93%位於人口流入區域,73%位於五大城市群,大多數貨量的分佈符合人口流動趨勢。億翰智庫分析認為,碧桂園投資佈局的城市更偏普通二線和強三四線城市,而這些城市剛需及改善性需求更為充足,將為公司未來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截至2019年底,集團三四線城市項目獲取18個月後的投資轉化率為1.27倍,相較於一二線城市的項目,三四線項目的優勢非常明顯。

同時,碧桂園前瞻性地深度佈局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城市群,很好地契合了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截至2019年12月底,集團位於大灣區內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約3091億元,潛在的權益可售資源達3226億元,權益可售資源合計6317億元,儲備領先同行,開發價值巨大。


2.修煉內功 提升全週期競爭力

年報顯示,2019年,碧桂園的毛利潤約為1266.4億元,淨利潤約為61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3.6%、26.1%。此外,淨借貸比率較2018年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僅為46.3%,保持在較低的水平。可見,碧桂園整體盈利能力持續保持強勁,財務穩健。

按照巴菲特的觀點,判斷一家企業獲利能力高低的最佳指標是淨資產收益率。淨資產收益率高,代表公司資金回報率高,公司運營效率高,公司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上榜房企中,碧桂園淨資產收益率(ROE)位居首位,並且在上榜的129家中國企業中,碧桂園ROE也排位靠前。

克而瑞認為,在“提質控速”戰略下,碧桂園由高增長轉向穩健增長,“量”與“質”並進。

過去一年,碧桂園從經營管理、安全生產、產品質量等方面著手,以科技技術為牽引力,不斷地修煉內功,提升全週期競爭力。碧桂園持續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優化組織結構,逐步強化總部精幹高效、區域做強做優、項目做一成一的三級管控體系。

安全生產是企業追求的長期目標。從人、物、環境三個方面,碧桂園落實安全重點管控措施,建立全方位的安全檢查體系;並且還利用信息化、數據化手段加強質量管理,通過工地開放、業主預驗收、優選總包單位、監理單位等強化措施,嚴控工程質量。未來,碧桂園將把智能製造、機器人技術與現有建造技術融合,推行智慧建造體系,以科技手段提高工程安全與質量。

“2020年,我們將通過成本力、產品力、服務力和科技力四個維度,提升全週期綜合競爭力,追求高質量的發展。”莫斌在最新的內部管理會議中提出方向,“碧桂園將以科技應用為紐帶,提升全競能力,進一步深化集團標準化、數字化、機器人化和智慧化,實現有質量的發展。”


3.多元佈局 高科技版圖顯雛形

發佈會上,多元化佈局成為關注焦點。莫斌介紹,2019年,碧桂園圍繞地產主業挖掘新市場和新動能,機器人建房、機器人餐飲、現代農業均有顯著進展,多元佈局,協同發展的格局氣象初顯。未來,新業務會為地產主業插上“翅膀”,創造更多價值。

當前,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已有32款建築機器人進入工地測試階段,填補了行業空白。智慧建造體系也取得一定的進展,如新型半固態鋁模工廠已建成投產;爬架、牆板等新型裝配式建築構件工廠也在全國佈局。此外,建築機器人控制器、雙輪差速輕載AGV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已實現小批量量產,並全面應用於公司的建築機器人產品;人臉識別速通門等產品實現批量市場化生產。

同時,碧桂園成立全資子公司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截至今年3月,已有5家機器人餐廳實體門店正式對外營業,涵蓋火鍋、中餐、快餐、煲仔飯等多個業態。

農業領域,碧桂園農業已在武漢建立“中國種穀”,佈局智慧種業;與黑龍江省建三江管理局簽訂合作備忘錄,將建設規模達1000公頃的大型無人作業示範農場;已投資運營多個項目,向碧桂園旗下社區生鮮門店輸出農產品。整體來看,已經形成研發服務、智慧種業、現代農業科技園、海外大農業、社區生鮮門店等五大核心業務版塊。


億翰智庫認為,碧桂園以地產、農業、機器人為基本業態,獨立又互為支撐,形成了高技術裝備、產業技術升級、日用品產銷、科技新城的完整產業鏈,從而實現與傳統地產領域的有機融合和相互推動,可形成內生增長動力,幫助公司平滑經濟週期風險,更能持續增強綜合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