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從甄嬛對皇帝的恭敬程度,看她對皇帝的感情變化

電視劇《甄嬛傳》中,女主甄嬛對皇帝的態度,從一開始“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甜蜜愛戀,到最後“無比噁心”、“恨毒了你”的仇恨憎惡。情感轉變這樣劇烈,自然是經歷過很多事情的。

小編今天並不打算細說導致甄嬛情感轉變的具體劇情,而是想換一個角度,從甄嬛對皇帝恭敬程度的變化,來看她對皇帝情感的轉變。

這也是小編在N刷之後發現的非常有意思的細節,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單純用臺詞和劇情來表達男女感情已經是爛大街的方式,所以導演想出這樣另闢蹊徑的表現手法。

從生疏到隨意

1、站著

首先我們來看甄嬛剛得知皇帝身份時的表現,她站在榻邊,恭恭敬敬請皇帝喝茶。這時甄嬛還是非常拘謹的,雖然有御花園討論曲譜的情分,但更多的還是把皇帝當成君主來敬畏。

《甄嬛傳》:從甄嬛對皇帝的恭敬程度,看她對皇帝的感情變化

2、坐著

緊接著皇帝賜浴湯泉宮,又賜椒房恩寵,還搞了民間撒帳、吃生餃子的習俗,把甄嬛感動得亂七八糟。所以甄嬛迅速把皇帝當成“白頭不相離”的一心人,並喊出“四郎”的暱稱。

《甄嬛傳》:從甄嬛對皇帝的恭敬程度,看她對皇帝的感情變化

這時甄嬛已經不太注重君臣界限了,因為她在說“臣妾失言”的時候,並沒有誠惶誠恐站起來,而是仍然坐在凳子上。皇帝也被那句“四郎”感動得夠嗆,兩人進入(甄嬛以為的)熱戀期。

3、隨意

雖然後來發生了曹琴默挑撥、眉莊假孕失寵、安陵容得寵等有礙感情的事,但甄嬛不是天真小女孩,她知道有些事對於帝王來說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並沒和皇帝產生真正的芥蒂。

相反,在皇帝的刻意恩寵之下,兩人越發親密。皇帝賜給甄嬛一雙蜀錦玉鞋,甄嬛試穿時,很隨意問皇帝好不好看。很明顯,此時甄嬛在私下相處時,已經基本沒有了對帝王的敬畏和生疏。

《甄嬛傳》:從甄嬛對皇帝的恭敬程度,看她對皇帝的感情變化

從隨意到親密

1、指使

面對年家的盛勢和華妃的挑釁,皇帝既為制衡華妃,也為安撫甄嬛,所以對甄嬛的恩寵越發多了。有一次皇帝下棋輸給甄嬛,要替她抄寫詠梅的詩詞,當時氣氛大好,甄嬛把皇帝當成夫婿一般開玩笑。

《甄嬛傳》:從甄嬛對皇帝的恭敬程度,看她對皇帝的感情變化

2、躺著

後來甄嬛幫太后抄佛經,有一晚皇帝要來。甄嬛是提前知道的,竟然還敢躺著等皇帝。皇帝來了之後她也沒立刻起身迎接,而是又說了兩句話才坐起來。這樣隨意,盡顯夫妻之間的親暱、親密。

《甄嬛傳》:從甄嬛對皇帝的恭敬程度,看她對皇帝的感情變化

3、裝睡

如果說躺著等皇帝已經是膽大的行為,那麼在皇帝來時故意裝睡,就可以稱為放肆了。此時甄嬛已有身孕,儘管周遭充斥著這樣那樣不和諧的因素,但甄嬛選擇性失明,眼裡只看得到她與皇帝的恩愛。

《甄嬛傳》:從甄嬛對皇帝的恭敬程度,看她對皇帝的感情變化

從親密回到恭敬

1、坐著

古語有云“物極必反”、“盛極轉衰”,帝王的愛情保質期非常短;甄嬛與皇帝的關係親密到了頂點,自然就迎來了下滑趨勢。

甄嬛不幸小產,皇帝因為前朝局勢又不能立刻嚴懲華妃,甄嬛因此而心生怨恨,對待皇帝也不復笑容。不過此時甄嬛依然不是那麼注重禮節,皇帝走時她賭氣沒有起身恭送。

《甄嬛傳》:從甄嬛對皇帝的恭敬程度,看她對皇帝的感情變化

2、恭送

不得不說,在甄嬛小產這件事上,皇帝對華妃的縱容讓甄嬛無法不產生芥蒂。所以此後哪怕她再度得寵,和皇帝之間也不復從前的親密。任何時候都不忘禮節!禮節!禮節!

《甄嬛傳》:從甄嬛對皇帝的恭敬程度,看她對皇帝的感情變化

從恭敬回到生疏

1、懷孕了也要行禮

一般來說,親密熟悉的人之間是不怎麼講虛禮的。越是生疏、上下級關係越是注重禮節。甄嬛回宮後,對皇帝已經無感了,純粹當帝王敬重。所以在禮節方面從不疏忽,哪怕懷著孕,請安行禮也毫不含糊。

《甄嬛傳》:從甄嬛對皇帝的恭敬程度,看她對皇帝的感情變化

2、作勢也得表達恭敬的態度

甄嬛回宮後的第二次懷孕,狀態很不好,身體也非常虛弱。皇帝來探望她時,甄嬛是坐在床上的,雖然不能行禮,但也掀開棉被表現出想要下床的趨勢,以示自己並沒有因孕生驕。

《甄嬛傳》:從甄嬛對皇帝的恭敬程度,看她對皇帝的感情變化

小編截取這一條是想和前面做個對比——想想當初甄嬛可以躺著迎接皇帝,現在卻連懷孕都要遵守禮節,這樣的變化著實令人唏噓。皇帝也是自找的,自己無情在先,怨不得甄嬛收回了對他的感情。

3、腿壞了也要行禮

如果說回宮後的甄嬛只把妃嬪當做一份職業來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所以各方面都恪守禮節的話,那麼後來皇帝殺了果郡王,這讓甄嬛對皇帝痛恨無比。但甄嬛很能忍耐,心中恨意滔天,面上絲毫不露。

哪怕從桐花臺上摔下來,腿傷還沒好,甄嬛仍然堅持請安,那步履蹣跚的樣子非常令人心酸。(小編吐槽一句,她為什麼不從右邊走呢,這樣轉個身就能蹲下了,非要從左邊繞上大半圈,多走好幾步……)

《甄嬛傳》:從甄嬛對皇帝的恭敬程度,看她對皇帝的感情變化


以上就是甄嬛從初見皇帝到對皇帝起了殺心,這期間在禮節方面的轉變。可以看出在早期甜蜜時,人前甄嬛自然是恪守規矩,人後卻是真把皇帝當做夫君去恩愛。可惜所託非人,她的一腔真情付諸流。

真情是一種有人珍惜就珍貴無比、沒人珍惜就一文不值的東西。用甄嬛心冷之後的話來形容,皇帝的恩寵還不如一盆炭火來得實在。

《甄嬛傳》:從甄嬛對皇帝的恭敬程度,看她對皇帝的感情變化

這話聽著可笑之餘也是可悲可嘆!後宮女子啊,一生的幸福都維繫在君王身上。但幸運的女子少之又少,皇后宜修的問話也是很多觀眾的疑問——如果純元沒死,她真的會幾十年盛寵不衰嗎?

《甄嬛傳》:從甄嬛對皇帝的恭敬程度,看她對皇帝的感情變化

電視劇不能像小說那樣,事無鉅細都用文字寫出來。電視劇很多細節方面的東西在鏡頭裡不是那麼容易看出來的,這就需要觀眾仔細觀察了。

小編也是三刷四刷時才注意到很多主劇情之外的細節。當然,這也是《甄嬛傳》拍得足夠好,值得細看。否則一部電視劇連主要劇情都沒有足夠吸引力的話,觀眾就更不會花費精力去關注細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