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國家禁止糧食出口,疫情下全球糧食危機一觸即發?我國保供有三大“定海神針”

又有一個國家宣佈禁止糧食出口了。

當地時間3月28日週六,埃及貿易和工業部長內文·賈梅決定,自3月28日起未來3個月內停止各種豆類產品的出口。

埃及貿工部稱,這項決定是政府批准的全面經濟計劃框架內採取的措施,旨在保證埃及商品特別是基本商品的需求。這是埃及現階段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採取的預防措施的一部分。

多國禁止出口糧食,一些國家糧倉告急

就在本週早些時候,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國越南宣佈自3月24日起禁止大米出口。

此外,在中亞,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之一哈薩克斯坦禁止出口小麥、糖、土豆和胡蘿蔔;

在歐洲,塞爾維亞已經停止了其葵花籽油和其他部分農產品的出口;

俄羅斯出口糧食的大門雖然依然敞開,但是該國稱也將每週對糧食出口進行評估,在全球來看,俄羅斯是北非國家的關鍵糧食來源國。

如今,已經有一些國家宣佈糧倉告急。

連年戰亂且糧食產量很低的伊拉克首當其衝,該國稱在未來幾周內,需要進口25萬噸大米和100萬噸小麥來保證其糧食儲備並向國民提供食品。

此外,印尼和菲律賓兩國也宣佈糧倉告急,稱儲存的糧食最多隻能維持3個月,如果疫情不能儘早結束,他們恐將面臨糧荒。其中,菲律賓人平時吃的大米很多就來自越南。

疫情並非糧食短缺唯一因素

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全球航運暫停,並非糧食短缺的唯一因素。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增多,病蟲災害呈高發態勢,尤其是去年全球旱災,使美國、阿根廷等多個主要糧食生產國出現減產,起源於美洲的草地貪夜蛾和起源於非洲的沙漠蝗,已肆虐多國,給各國糧食生產造成的危害更甚以往。

以近期飽受蝗災之苦的巴基斯坦為例,巴基斯坦糧食安全與研究部介紹,蝗災從2019年3月一直持續到現在,適合蝗蟲孳生的3000萬公頃土地已有38%被入侵,發生範圍、蝗蟲數量、危害程度均屬歷史罕見。

蝗災肆虐,侵害了棉花、鷹嘴豆、油菜、向日葵、辣椒和其他糧食作物。相關評估調查仍正進行,但信德省農業商會稱,卡拉奇市周邊的蝗蟲群對大約50%的農作物造成了影響。

各國屯糧或致糧價大漲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高級經濟學家表示,由於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各國民眾和政府恐慌性囤積食品,食品通脹可能即將來臨,一場全球性的糧食危機可能一觸即發。

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深經濟學家Abdolreza Abbassian稱:

這不是供應問題,疫情引發了人們在糧食安全方面的行為變化。

如果大宗商品買家認為他們無法在5月或6月收到小麥或大米發貨,那該怎麼辦?這可能會導致全球糧食供應危機。

在過去幾個交易日以來,大豆、燕麥和小麥等期貨商品價格一直在走高。隨著對主食(尤其是麵包、麵粉、麵食和餅乾)的需求上升,投資者開始大量買進穀物。

作為全球基準的芝加哥小麥期貨價格在3月份上漲了9%以上。美國牛肉批發價格本週飆升至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雞蛋價格也有所上漲。

全球第二大谷物出口國泰國的米價,升至2013年8月以來最高。

我國保供有三大“定海神針”

相對於各國的保糧“神操作”,網友們表示更關心國內情況。我國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可能出現的全球糧食危機嗎?

專家認為,國際糧食市場價格異常波動,對我國難以形成直接的衝擊。相反,如果國際糧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國內糧價上升預期,有利於促進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對穩定今年糧食生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又一国家禁止粮食出口,疫情下全球粮食危机一触即发?我国保供有三大“定海神针”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還有一些“絕招”,在關鍵時刻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首先,我國擁有完備糧食儲備調控體系。近20年來,我國建立並不斷完善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體系和協調機制,從目前來看,我國糧油庫存處於歷史高位,無論中央儲備糧還是地方儲備糧,都非常充裕。

其次,我國還針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自然災害等,建立起相應的糧食應急保障機制。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米麵油等成品儲備,可以滿足當地10天至15天供應,調控物質基礎雄厚。

再次,今年春耕形勢良好,夏糧豐收有保障。目前我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各地正在全力組織春耕生產,保障夏糧豐收。

其實,之前我國經受住了汶川地震、冰雪災害等多發重發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也成功應對了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來勢洶洶,但我們同樣也是自信滿滿!

上游新聞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