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座被稱為十七朝古都的美麗城市


中國十大古都之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簡稱"鎬",是我國排名第一的古都。她是西周、秦、西漢、新、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三朝的都城。如果將劉玄的更始政權、樊崇的赤眉政權、黃巢的大齊(黃齊)和李自成的大順加上,西安則成為了十七朝古都。1981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西安擬進"世界歷史名城",她也被美國評為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西安,一座被稱為十七朝古都的美麗城市


早在100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西安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西安便出現了城垣的雛形;中國發現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遺址便是西安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市遺蹟,距今6000餘年的歷史。她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名副其實的歷史古都。


西周

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的西安,在西周時被稱為"豐鎬",其名指的是豐京和鎬京的合稱。 周文王在西安西南建立了豐京,其子周武王又在灃水東岸營建了鎬京。豐京為宗教、文化中心而鎬京為政治中心。周朝臣民從岐山周原遷徙到西安地區,在周武王滅商之後,以豐鎬為都,這是為西安作為都城的開始。


秦朝雖定都咸陽,但秦朝的宮殿阿房宮的大部分面積都在西安市境內,兵馬俑和秦陵同樣位於西安市境內。而《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記載"長安,故咸陽也",因此,秦朝的國都也應為西安。除此之外,荊軻刺秦王事件發生地章臺宮即為後來的漢未央宮前殿。


西安,一座被稱為十七朝古都的美麗城市


西漢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定都西安,取"長治久安"之意而立名"長安"。在絲綢之路開通之後,長安成為了東方文明的中心,歷史上有"西有羅馬,東有長安"的說法。整個西漢時期,長安城一直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她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居民眾多的城市。


公元9年,西漢外戚大司馬王莽正式稱帝,建立新朝,改都城長安為"常安"。歷史上稱這個短暫的朝代為"新莽"。


東漢

東漢末年初平年間(公元190年2月),權臣董卓焚燒東漢原都城洛陽,並挾持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一直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漢,這期間的都城一直在長安。


西晉

公元266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於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在歷經八王之亂後,西晉內遷的各個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因此在公元313年時,晉愍帝遷都長安,316年西晉滅亡。


前趙

公元318年漢趙國隱皇帝劉粲被靳準殺害,中山王劉曜擊敗靳準後登基稱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國號為趙,定都長安。而同時期的羯族部落首領石勒也自稱為趙王,史家為做區分,將劉姓政權稱為前趙,將石姓趙稱為後趙。


西安,一座被稱為十七朝古都的美麗城市


前秦

略陽氐族貴族苻洪原先為前趙時期的氐王,石勒滅前趙後,苻洪投降石勒。後趙第三位皇帝石虎死後,苻洪遣使降晉,接受東晉的官爵,公元350年,苻洪在枋頭自立為王,卻被石虎舊將麻秋毒死,公元352年,其子苻健稱帝,定都長安,改國號為秦,史稱前秦


後秦

而前秦到苻堅淝水兵敗後,由於關中地區空虛,原先投降前秦的羌人貴族姚萇在渭北叛秦,與公元384年自稱為"萬年秦王",並於次年擒殺苻堅。公元386年,姚萇在長安稱帝,國號為秦,史稱後秦。


西魏

公元386年趁苻堅淝水戰敗,原先投降前秦的拓跋珪建立北魏。西魏正是北魏分裂出的王朝,與高歡的東魏相對而稱為西魏。權臣宇文泰擁立魏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為帝(北魏孝文帝改拓跋姓為元姓),國號為"魏",定都長安,其政治實權由宇文泰掌握。

北周

公元557年宇文泰之侄宇文護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禪位,擁立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長安。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宇文闡禪位於外戚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建立隋朝,定都大興城,即現在的西安。


公元617年,隋煬帝的表兄弟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西安,一座被稱為十七朝古都的美麗城市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長安正式改名為西安府。現在的西安是陝西省的省會,是我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西安市的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和興教寺塔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除此之外,西安周圍有帝王陵墓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西安城牆、鐘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陝西曆史博物館、碑林等古建築700多處。




(關注我,來看中國其他古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