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核」變身新的 SoC?常規操作而已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每天給您帶來最新最潮的科技資訊,讓您足不出戶也知道科技圈大事!

蘋果近期悄悄在官網上架了 iPad Pro 2020,這無疑是目前市面上性能最強的平板電腦,但是 A12Z 與 A12X 相比微弱的提升也讓蘋果戴上了「擠牙膏」的帽子。

「开核」变身新的 SoC?常规操作而已

但是根據來自 TechInsights 的分析,A12Z 也許並不是牙膏,而是由 A12X 將本來屏蔽的第 8 個 GPU 核心開放而來,所以它們在設計之初可能就是同一款產品。

所以改個核就能變成新的處理器?其實早已見怪不怪了。

從 A12X 到 A12Z

我們還是先猜一下為什麼蘋果把 A12X 的 GPU 屏蔽掉一個核心,或者 A12Z 將它開放的原因。

  • 良品率問題

假設蘋果最初的設計就與目前的 A12Z 相同,採用了 8 個 GPU 核心。但是由於當時的工藝限制,總有一個核心不能跑到規定的最低頻率。或者在開啟後功耗提升明顯,超過了蘋果的要求,以上情況下蘋果很有可能把它屏蔽掉,也就得到了去年的 A12X。

「开核」变身新的 SoC?常规操作而已

也許這對於蘋果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因為即使屏蔽掉了一個內核,A12X 的性能依然能夠秒殺其他的移動平臺 SoC。而隨著工藝的成熟,蘋果重新將這個核心打開,並獲得了更好的性能。

  • Tof 與 AR 的需求

與去年的產品相比,iPad Pro 2020 採用了背部雙攝模組,並且加入了用於 AR 的 Tof 鏡頭。這個操作讓我想起了多年前的 iPhone 7 系列,其中 Plus 版本與標準版相比 RAM 增加了 1GB。

「开核」变身新的 SoC?常规操作而已

當時有消息稱多出來的內存主要是因為 iPhone 7 Plus 採用了雙攝模組,而基於軟件和機器學習的景深虛化等功能需要更多的資源。

如果這個說法是對的,蘋果本次也完全有理由為了實現更好的 AR 效果開放一個 GPU 核心,同時將全系的運行內存提升到 6GB。

「开核」变身新的 SoC?常规操作而已

以上內容基於我的個人猜測,而且我個人對蘋果只是想強行製造差異點的說法不是很認同,因為作為目前移動領域的最強 SoC,蘋果應該沒有必要這麼做。下面,我麼繼續聊一聊其他類似的操作。

屏蔽核心?開回來

想必擁有 10 年以上主機 DIY 經驗的人都記得當年的 AMD 速龍 5000 (45nm)開核的那段歷史。

簡單來說就是,一塊當時售價僅為 400 元的 AMD 速龍 5000 雙核處理器,搭配特定主板並進行簡單設置之後,不僅核心數量變成了 4 個,二級緩存翻倍。而且還出現了本來不屬於速龍系列的三級緩存,性能因此大幅提升。

「开核」变身新的 SoC?常规操作而已

也就是說,開核後的 AMD 速龍 5000 直接變成了翼龍 II 四核處理器,其性能與「價值」自然也增長了不少。

近年來,也頻繁出現例如 AMD RX470D 通過刷 BIOS 成功「開核」,成為更高一級顯卡的事情發生。這些操作能夠出現的原因主要是以上產品的屏蔽都是通過軟件實現的。

比如說本來桌子上有四塊錢,最初只讓你看到其中的兩塊,但是如果你繼續找的話還是能發現剩下的兩塊錢。它們最初只是被一塊布遮住了而已。

「开核」变身新的 SoC?常规操作而已

對於廠商來說,以上產品有些可能是為了取得更高的市場佔有率有意為之,也有可能是由於當時的技術限制。但是雖然「開核」能夠讓硬件發揮出更好的性能,但往往以產品壽命和穩定性為代價,所以我還是不推薦大多數人這麼玩。

區分產品等級的好幫手

前面說了良品率問題,而通過屏蔽核心推出新產品正是因為這一點存在。

舉例來說,如果一顆處理器最初設計了八個核心,但是根據測試它其中的三個核心無法正常工作,或者無法穩定以規定的頻率運行。如果直接把它丟掉就意味著浪費了一個產品,這時廠商就可能把其中的四個核心屏蔽,並將其當做四核產品來出售。

目前許多中低端產品都是這樣被生產出的,雖然並不一定每款都是。

但是與目前的產品相比,我認為最有代表性的還是當年 AMD 推出的三核心翼龍處理器

除了單核,一般來說處理器的核心數量都是 2 的倍數。但是三核翼龍處理器的出現「打破」了這個情況。

其實,三核翼龍就是由四核翼龍屏蔽一個核心而來,並不是在設計之初就是這樣的。

「开核」变身新的 SoC?常规操作而已

進入酷睿和銳龍時代,許多中低端處理器例如 i3/i5/R3/R5 也是由更高一級的產品屏蔽核心得到的(一部分是但不全是)。

對於廠家來說,考慮到每個產品都有不能充分發揮其性能的可能性,重新設計核心數較少的產品的實際開銷有可能比直接在高端產品上面開到高得多。

但是目前屏蔽核心主要採用激光照射的方法,屬於物理損壞,所以「開核」這種玩法只會越來越少。

總結

無論屏蔽核心還是「開核」,都可以看作是用戶、市場與廠商之間的博弈。在這一系列的博弈當中,消費者偶爾能佔到一些好處,但廠商無疑才是最後的贏家,因為他們通過這些方式佔領了市場,獲得了更多的利潤。

絕大多數用戶,也只是撿了一時的漏,但是還有可能會讓自己的電腦變得不穩定,可能得不償失。

「开核」变身新的 SoC?常规操作而已

隨著屏蔽技術的發展,它逐漸成為了廠商節約成本的工具,而「開核」終將成為往事。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蘋果能夠這樣做,如果不是工藝和良品率的限制,也只能說蘋果目前在平板電腦方面真的沒有對手吧。

「开核」变身新的 SoC?常规操作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