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婚姻中工作的一方會心甘情願養不工作的另一方嗎?


櫻子老師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帶你看一個西方婚禮上的經典橋段:

牧師:“你願意娶這個女人嗎?愛她、忠誠於她,無論她貧困、患病或者殘疾,直至死亡。Doyou(你願意嗎)?"

新郎:"Ido(我願意)!"

牧師:"你願意嫁給這個男人嗎?愛他、忠誠於他,無論他貧困、患病或者殘疾,直至死亡。Doyou(你願意嗎)?"

新娘:"Ido(我願意)!"

婚禮在眾親友祝福及見證下結束。

櫻子老師在科普中國中找到的關於什麼是婚姻?解釋如下:

泛指適齡男女按照婚姻法在經濟生活、精神物質等方面的自願結合,並取得法律、倫理、醫學、政治等層面的認可,雙方共同生產生活並組成家庭的一種社會現象。形成人際間親屬關係的社會結合或法律約束。根據觀念和文化不同,通常以一種親密或性的表現形式被承認,以婚禮的方式來宣告成立。結婚的原因很多,如法律、情感、經濟、精神信仰、社會、個人生活、生理心理的需要。通常,婚姻是組成家庭的基礎和根據。雙方家長稱“親家”或“姻親”。

之所以在回答問題前把這麼多的關於婚姻的條款解釋給你看,就要告訴你:婚姻絕對不是雙方一時找不到工作,你願不願意養他的簡單問題,而是在婚姻中,雙方本來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當我們簽署了結婚同意書的時候,雙方未來在經濟生活,精神生活上就已經實施了相互捆綁協議,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古往今來那麼多的政治聯姻,家族聯姻,皆是因為婚姻已經不光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族的利益捆綁,所以才有了那些門當戶對的說法。才有了富人家長不願聯姻貧民家庭的例子,畢竟誰都不願意把自己的資源平白無故地給對方,富富聯姻資源倍增,富貧聯姻資源驟減,人生而趨利避害,所以才有了許多因家族財富差距過大而棒打鴛鴦的悽美故事流傳……

現在正式回答你的問題:既然你已經結婚,就是代表同意未來與另一半共同生活,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應該越來越清楚,如果它有能力而不願意去工作,你可以跟他好好商量探討,明確告訴他家是兩個人共同擁有的,無論資產或負債都要共擔,如果是短時有原因有理由的不工作,你可以理解。只要是為家庭建設做貢獻,無論在家做家務帶孩子,或者是在外面找工作賺錢都是一樣的。任何時候,夫妻有一方覺得心有不平,絕對是另一方的付出沒有達到自己預期,

比如:勤奮的老公娶了一個懶惰的妻子;

精明能幹的妻子嫁了一個無所事事,遊手好閒的丈夫:

總之每個人在婚姻中的付出,其實都是需要回報的。成功男人回家,希望看到的是美麗善良,持家能幹的賢內助,可偏偏很多如今成功的男人。曾經是一個窮屌絲,當時只能娶姿色平平,粗枝大葉的普通媳婦,所以很多人說男人有錢就變壞,反過來你想想:如果女人成功又有錢,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純,她會不會也會產生換掉下崗後一無是處的老男人丈夫的想法?

所以說婚姻裡的戰爭都是在爭取自己的最大利益。當得到的超過自己的預期,便會心曠神怡,眉開眼笑,當自己付出的大於得到的,便會唉聲嘆氣,眉頭緊鎖:嫁(娶)錯人虧的可大了,當初可是自己選的,覺得虧得一方就開始不斷的折騰,挑起戰爭,希望得到對方的注意,彌補自己在婚姻中經濟或精神上的損失,可問題又來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有對的,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審視一段婚姻中的自己,總覺得自己是有道理的對方在無理取鬧。所以婚姻中的爭吵不止不休。

當你什麼時候醒悟:原來我們是一個整體,任何時候都應該彼此擔當婚姻的責任跟義務,今天他病了不賺錢,他消極落後,她在家帶孩子跟不上時代,她為了照顧生病父母無法工作上班,她為了省錢給你做生意不打扮變老了醜了……幸福的婚姻都相似,不幸的婚姻有萬種理由。

任何時候都不能忘了:婚姻中的勢均力敵很重要!在我們進步的時候,不要輕易放棄另一半,支持幫助,信任鼓勵是愛的正確打開方式,打擊壓制,懷疑貶低,無情攻擊的話語或思想會葬送任何曾經的幸福,弱勢一方也不要縮在自己的舒適圈,任性捆綁消費伴侶帶來的好處,自己卻從不考慮成長。如果婚姻中付出多的一方在不停的改變進步,另一方裹足不前,反而不停拖後腿,這樣的婚姻是不可能長久的!完美的婚姻是相互的能力匹配,無論是經濟,精神還是肉體顏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