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雞湯文”,可能很多人都不陌生這些“心靈雞湯”總能用一兩個情節簡單但溫馨美好的故事,為讀者進行激勵、撫慰讀者的心靈。但其中一些打著心靈雞湯旗號的劣質文章,可謂是賺足了眼球。
早期的“心靈雞湯”雖然從一開始就帶著虛假溫情、思想淺薄、抹煞反思、給現實塗脂抹粉的本質缺點,但在當時是有著積極作用的。90年代的美文型“雞湯文”撕開了當時圖書媒體刻板面目的一個口子,對剛剛結束特殊年代所帶來的人際關係緊張起到了撫平傷痕的作用,同時啟發了剛開啟城市化進程、走出國門的中國人心靈。
然而,隨著網絡時代的興起,大眾審美髮生變遷,人們的思想認知水平越來越高,接受信息的渠道日漸多樣,自然對美文型“雞湯文”的興趣日漸消退。但奇怪的是,環視如今的媒體場域,不論是書籍出版、還是網絡傳媒,“雞湯文”不僅沒有消亡,反而進入了全面開花、類型多樣、上下通吃的黃金時代。它們戴上了文化的面具,欺騙著一批又一批的消費者。
我們不妨看看“雞湯文”都有哪些面具。
一是“傳統智慧型”——這類“雞湯文”仍然秉持“美文型”的本分,但主要是以解讀或“偽解讀”各類經典文本的面目出現。比如市面上許多對《孔子》《莊子》《孟子》,馬可奧、勒留、叔本華著作的“感悟”,就是通過將經典文本予以庸俗化,打著“傳統智慧”旗號行“雞湯文學”之實。
二是“厚黑學型”——津津樂道於古往今來的各種厚黑故事:古代將相如何運用權術、手腕,歷代名人怎樣升官、發財、成功——將“成功學”偽裝成古人的智慧,或衍生出“職場升遷XX條原則”之類。這類雞湯文主要給那些野心勃勃但又不踏實耕耘的人。據說目前有些購物網站,還特意把這類書打包成“人生不得不讀的四本書” “成功人士必讀”系列進行銷售,販賣庸俗價值觀,但銷量卻極為可觀。這類書籍極其不推薦。
三是“知識乾貨型”——專門針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當前,這類“知識中產階層”往往具有一種“階層下跌”的焦慮感,長期的學習生涯又催生了他們對知識的敬重。但受制於忙碌的職業生涯,他們不得不想方設法彌補短板,緩解焦慮。於是戴著“知識乾貨”面具的“雞湯文”應運而生,這類文章或是轉述新知、如“一句話瞭解某某理論”,或是縮寫書籍、如“三分鐘看懂某某書籍”,搞出各種思維導圖。這種抽去了血肉和思考過程的所謂“乾貨”充其量只是“觀點”而已,不過是高級一些的“雞湯文”。
自媒體給了每個人言說的機會,降低了發表言論的成本,這本是好事。但絕不是靠這些虛偽的解讀來博人眼球。如果長期這樣,媒體最重要的品質——堅守、真實,則全然被消解。
“雞湯文”的面具越來越多,識別難度也同步加大。如今“雞湯文”已成多層次、多維度、針對社會各個階層的龐大文體類別、涉及各種題材,再也不是當初報紙雜誌上一篇小美文的羞澀模樣了。
現如今,最重要的是要對“雞湯文”進行適當引導。所以針對當下變種“雞湯文”的整頓,應當引導、鼓勵讀者多反思生活本身,而不是一味說教。因為,當一個人逐漸意識到自己是誰、該如何生活的時候,他就已經走出“雞湯”了。也希望大家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
閱讀更多 樂晴悅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