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後,這是我唯一喝得進去的“雞湯”

成年後,這是我唯一喝得進去的“雞湯”

我看的第一本東野圭吾的小說,就是《解憂雜貨店》。以致有段時間我誤以為東野圭吾是一個走溫情路線的作家,一口氣買了好多他的作品,結果被嚇得夠嗆。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有段時間,每當有人問我有什麼書可推薦一讀的時候,我第一反應都是《解憂雜貨店》——那時候它還沒有被電影化,也沒有現在這麼人盡皆知。推薦它,單純是因為讀完後那種感覺:溫情、溫暖、溫馨。彷彿在冷硬如刀的世事中,吹過一陣暖風,人心熨帖,渾身放鬆。

讀東野圭吾的書,有一個好處:你不用擔心看不進去。無論主題是冷是暖,故事總是引人入勝。這與東野圭吾的寫作理念有關。他認為“小說首先應該是一個好故事,一個讓人喜歡聽下去的好故事”,因此在寫作手法上,他總是不斷創新。人們熟知他是因為他的推理小說,也常常把他歸為推理小說作家。但其實他自己認為他的作品更像“娛樂小說”,他喜歡讓人們在閱讀他的作品中感受到樂趣。

《解憂雜貨店》同樣結構精妙。幾個看似無關的小故事串聯起來,漸漸牽扯出了往事與現實的前因後果,讓丸光園這座孤兒院浮出水面。幾代人的愛恨、悲歡、傷痛與懷念,都通過這座孤兒院和這間雜貨鋪漸漸顯露於人前。當故事的結局你驚訝地發現小說整個結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你不得不擊節稱讚,分外歎服。

成年後,這是我唯一喝得進去的“雞湯”

我們愛《解憂雜貨店》,不僅因為它的藝術技巧,它營造的感動氛圍,還因為故事裡那些寫信提問的芸芸眾生,他們的困惑亦是我們的困惑。愛情和事業,理想和現實,錯遇渣男,親子矛盾……這一切都是我們每個人人生中有可能遇到的十字路口,我們猶豫,又必須選擇,生怕這一選擇就永無回頭路。我們渴望有人為我們指出正確答案。而那個能耐心聆聽,以長者智慧和閱歷給予解答的老人,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想要擁有的良師益友。

假如你正為一段友情或愛情關係的疏離而傷感,他會溫柔勸解:

人與人之間情斷義絕,並不需要什麼具體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經離開的結果,事後才編造出的藉口而已。因為倘若心沒有離開,當將會導致關係破裂的事態發生時,理應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沒有,說明其實關係早已破裂。

假如你抱怨工作辛苦勞累,不願面對社會殘忍真相,他會批評得言簡意賅:

滿腦子天真想法的人,在社會上吃點苦頭也是好事。

假如你面對催生父母,不知如何選擇,他可能會很嚴肅:

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讓即將出世的孩子幸福。即使父母雙全,孩子也未見得就能幸福。如果你沒有做好心理準備,願意為了孩子的幸福忍耐任何事情,即使你有丈夫,我也會建議你最好不要生。

更重要的是,他早已看透了我們這些問問題的“迷途人”的內心:

其實所有糾結做選擇的人心裡早就有了答案,諮詢只是想得到內心所傾向的選擇。最終的所謂命運,還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討厭“雞湯”,是因為熬雞湯的人根本不聽我們陳述痛點,也不管我們腸胃適不適合,就硬灌雞湯,強迫我們接受。時間長了,日子久了,再好的“雞湯”也聞之慾嘔。更何況成年人的世界風刀霜劍,只靠“雞湯”真的難以續命。而《解憂雜貨店》卻以如此巧思構造出瞭如此溫情的故事,不知不覺間就一室香甜,讓人喝“雞湯”喝得心甘情願。

應該感謝它的,畢竟這凡塵俗世中,能得到這樣的慰藉,是我們的幸運。

成年後,這是我唯一喝得進去的“雞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