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還要從一隻蝙蝠說起

有人去動物園自駕看老虎,工作人員提醒不要開門下車,她偏要開門下車,咱也整不明白到底是為了挑戰極限還是放飛自我,結果被咬了。


你能說老虎不對嗎,捕獵是它們的天性,何況在動物園能不能吃飽很難講。


當這人下車的時候,可能老虎也是很驚訝的,怎麼今天這是要吃自助了嗎?


再說當下這場疫情,是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禍首並非某種特定的動物,責任最大的動物是我們自己。


我先前有過一種擔心,疫情過去之後,會針對某些動物來一輪大規模捕殺,或者輿論妖魔化,而現在已經出現端倪。


這件事還要從一隻蝙蝠說起


這件事還要從一隻蝙蝠說起

類似新聞還有很多,甚至還有捕殺流浪貓狗的,今天咱們重點說一下蝙蝠。


哺乳綱翼手目下所有動物通稱“蝙蝠”,它們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正因為飛行特性,在飛行當中體溫可以高達四十度,不過冬眠時沒這麼高。


蝙蝠正是因為長期發高燒,因而有著超高的新陳代謝,並且獲得了DNA修復能力,它們壽命超長而且極少的癌症,免疫系統時刻處於應答狀態。


至於人類,免疫系統正常狀態下也是工作的,但不產生免疫應答。


有人說蝙蝠因為這種技能,成為病毒超市,在體內封印無數病毒,這話倒也不能說完全不對。


但是,蝙蝠的帶病率實際上不高,它們很健康。


有些國家,比如印尼,天天吃蝙蝠,也沒見吃出個爪哇野味肺炎。


如果你人為這是落後國家,醫療條件欠發達,有病了也不知道,那麼以發達國家為例。


這件事還要從一隻蝙蝠說起

這件事還要從一隻蝙蝠說起


這兩張照片是我拍攝於澳大利亞的凱恩斯,市區棲息大量蝙蝠,一棵樹上就能有幾百只,每當夜幕降臨,它們就會在夜空下蹦迪,從沒聽說當地有過瘟疫,這是人類與其他物種和諧共存最好的例子之一。


病毒這玩意兒,與宿主協同進化,宿主死亡,病毒也無法存在。


尤為重要的在於,蝙蝠身上攜帶的病毒,不能直接感染給人類,而是需要一箇中間宿主。


SARS據推測起源於中華菊頭蝠,而中間宿主是果子狸。這一波新冠疫情,目前有人判斷中間宿主是穿山甲,我倒是衷心希望這一發現能夠挽救穿山甲。


其實是我們這些裸猿,打破自然界限,把諸多原本在自然界無法接觸到的動物集中在一起,作為野味售賣,使得病毒產生足夠機會嘗試變異,而我們自身面對變異的病毒卻毫無抵抗力,難道這應該是蝙蝠的鍋?


前面提到過,“蝙蝠”是所有翼手目動物總稱,這需要闡述一下。


人類屬於哺乳綱下靈長目,所有猴子和猩猩也屬於靈長目,也就是說,蝙蝠之間的差異,可能不小於人類和猴子。


比如東北地區的東北管鼻蝠,屬於翼手目下的蝙蝠科,中華菊頭蝠則屬於菊頭蝠科,這兩種蝙蝠的差異相當之大。


哺乳綱所有動物當中,第一大類群是齧齒類,第二大類群就是蝙蝠,而靈長類的排名相當靠後,這也意味著蝙蝠有著巨大的多樣性,長成什麼模樣的都有。


這是一張來自微博的圖,作者同事拍攝於埃及,我都是第一次見到,一隻會飛的小毛驢。


這件事還要從一隻蝙蝠說起


目前有化石證據,最古老的蝙蝠是食指伊神蝠,已經五千萬年了。至於病毒的歷史還要更加古老,要以是億年為單位計算,而我們現代智人的歷史也就二三十萬年,滿打滿算連祖宗都算上也不超過百萬年。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地球到底是誰的?


我們人類才是後來者,是我們侵擾了原本屬於其他生物的家園,那麼我們就有必要處理好這種關係。


如果人類自認為可以征服一切,那麼大自然會在不經意之間,小小的展現一下自己的威力。有時我會想,或許大自然有自己的免疫系統,現在把我們人類當成了病毒。


最後,蝙蝠是一種很可愛的動物,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蝙蝠更是福氣的象徵,祝大家新的一年裡有蝠同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