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惡評如潮的《私人訂製》是馮小剛“順心而為”的叛逆

2013年,作為中國“賀歲片之父”的馮小剛在百忙之中完成了這一年的答卷,那個時候他還兼著春晚的總導演,這個大眾眼中最接地氣的導演卻把苦等了一年的觀眾們得罪了。

在馮小剛的一生當中,可以分為幾個階段,1987到1997這十年是他的積累階段,1997到2007年是他的收穫階段,從2007到至今,他更多的時候是處在一個“揮霍”的階段,他終於成為一個偶爾被允許任性一下的大佬了。


曾經惡評如潮的《私人訂製》是馮小剛“順心而為”的叛逆

馮小剛


從《甲方乙方》開始,馮小剛通過賀歲片的概念而名利雙收,然而在片場趾高氣昂的他其實在投資人和市場面前卻沒有太多的話語權。

只有觀眾們滿意,投資人才會滿意,投資人滿意了,自己才可能有下一部電影的投拍計劃。如今的電影市場極其繁榮,然而在中國,資本才是電影工業的主導,相關的從業人員稱這種現象為“資本中心制”。

而2013年的《私人訂製》充斥著大量的植入廣告,透著刺鼻的銅臭味,但它卻不是一部純粹為了“錢”而誕生的電影,筆者看到更多的是王朔與馮小剛這對老搭檔對於曾經一起戰鬥過的青春的一種祭奠。


曾經惡評如潮的《私人訂製》是馮小剛“順心而為”的叛逆

《甲方乙方》


在此之前馮小剛在經過王朔家附近的時候,突然想起了和自己這位亦師亦友的好哥們朝夕相處的日子,於是他嘗試著撥通了對方的電話,電話另一頭的王朔早已是隱居多年的“宅男”了。他很少拋頭露面,甚至為了躲避媒體的鏡頭,他連自己女兒的婚禮都沒有參加,但那一天,王朔意外的答應了馮小剛的請求。而在此之前王朔和馮小剛僅在2010年合作了一部《非誠勿擾2》,離那一次合作也已經過去整整三年的時間。

兩個老男人都沒那麼多不必要的寒暄,在樓下,他們找了一家館子喝了點酒,敘了敘舊,離開之前,《私人訂製》的劇本就有了它的眉目。


曾經惡評如潮的《私人訂製》是馮小剛“順心而為”的叛逆

馮小剛與王朔


馮小剛能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自然離不開王朔的影響,但今天的馮小剛羽翼已經非常豐滿,他可以拍電影一直到死都不需要王朔幫忙。但兩個人合作目的其實無需多言,滿經風霜的男人們都懂。

《私人訂製》是馮小剛所有電影中口碑最差的一部,可能沒有之一,從技術上來講,電影想要表達的內容過多,導致片段過於零散,劇情方面也不夠連貫,像是春晚各種小品與網絡搞笑段子的串燒大合集。並極盡嘲笑之能事,土豪,官員、文青,以及各種社會上不入他們法眼的群體都被他們一一埋汰了一番。


曾經惡評如潮的《私人訂製》是馮小剛“順心而為”的叛逆

《私人訂製》


連那些對“馮氏幽默”粘性最高的觀眾們這次也無法替他說上好話了,那個似乎永遠都靠譜的馮小剛這次意外的失手了。

從影片的另一個名字《貴族》中我們可以窺見,馮小剛與王朔對於精英階層的不屑,這當然不是他們一拍腦門的偶然想法,早在2003年的回憶錄《我把青春獻給你》當中,馮小剛就對“貴族”發表過自己的看法。


現在中國的有錢人,穿得也是名牌,開的也都是寶馬,甚至有的也一擲千金,但舉手投足還是找不著優雅的感覺,眼神裡還是透著心急火燎。仔細分析,是窮了多年養成的做派。錢是有了,但還沒有過足滿世界顯擺炫耀的癮。我估計少則十幾年,多則要等到下一代,中國的有錢人才會神情自若,才會洗盡曾是無產階級的烙印,於不經意間揮金如土。那個時候,中國就有貴族了。


曾經惡評如潮的《私人訂製》是馮小剛“順心而為”的叛逆

《私人訂製》


作為一個改革開放的受益者,馮小剛也曾經歷過從一貧如洗到家財萬貫的華麗轉身,他太清楚自己這一代的所謂成功人士是個什麼嘴臉了。

他不是有了錢就能掛像的,那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一小養成的,靠自己的後天努力自然可以改善生活,但無法把自己包裝成貴族。馮小剛自己深有體會,對於他來說,那些鮑魚龍蝦永遠也沒有冰箱裡的剩菜拌米飯吃起來香,自己的腸胃是誠實的。或者西方人不愛得糖尿病就和這有著直接的關係,從小就吃糠咽菜,長大了天天雞鴨魚肉了,身體自然無福消受。


曾經惡評如潮的《私人訂製》是馮小剛“順心而為”的叛逆

《甲方乙方》


那些不喜歡《私人訂製》的觀眾仍舊可以說,這是拿所謂的“精英階層”和“暴發戶”開涮。但也確實是這麼多年來馮小剛作品中的核心所在。

1997年的《甲方乙方》其實也有著對這一類人物的相似描述,但十五年之後,人們不再接受它了。首先時代變化了,馮小剛再接地氣,這地氣也不是永恆的,就算你不變,它也會變。


曾經惡評如潮的《私人訂製》是馮小剛“順心而為”的叛逆

《私人訂製》


從整體故事框架,主題,主要演員的表現,以及以王朔調侃語言以中軸的思路都是十五年前的配置,話題仍然是以社會現象的戲謔為主。然而十五年後,那些曾經被底層人民所調侃和嘲笑的對象早已成為了主流,或者可以這樣說,

“初看不知劇中意,再看已是劇中人”。


曾經惡評如潮的《私人訂製》是馮小剛“順心而為”的叛逆

《私人訂製》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沒錢的時候我們跟著其他窮人一起仇富,而當我們自己有錢了,就也和那些曾經被嘲笑的對象一樣開始炫富。拿《甲方乙方》裡葉京演的大款來說,當時觀眾們更多是以一種看笑話的心態去嘲笑他。但十五年後中國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很多人都過上了《甲方乙方》裡尤老闆所能達到的物質生活,那麼劇中人想要歸園田居,粗茶淡飯的理想還會產生當年那樣的喜劇效果嗎?顯然不能了。就像馮小剛說的: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語言”。


曾經惡評如潮的《私人訂製》是馮小剛“順心而為”的叛逆

葛優、馮小剛、王朔、趙寶剛


《甲方乙方》是誕生於那個簡單到有些粗鄙的社會之中,而年輕人生在一個更加複雜的社會體系當中,年輕的觀眾們都很懂戲劇,很懂電影的套路,他們從小成長在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裡,什麼都吃過,也什麼都見過,他們不會再吃那一套,再把那些陳年老梗拿出來也糊弄不了他們了。然而多年來深居簡出的王朔也早已不再能夠精準的把住時代的脈搏,更不可能瞭解當下觀眾們的審美趣味了。

所以,王朔並沒有江郎才盡,王朔還是那個王朔,只不過這個時代,它變了。


曾經惡評如潮的《私人訂製》是馮小剛“順心而為”的叛逆

王朔


作為曾經影響過整整一代人的作家,王朔在他所在的年代裡製造過的轟動是今天任何一個作家都難以比擬的,顯然如今的他早已對於所謂的名利不再有感覺,自然也不屑於向當下社會的年輕人諂媚。他不需要迎合任何人的喜好,完全做到了忠於自己的內心,如今看來,這更像是兩個老男人對於過去三十年的一個總結。


曾經惡評如潮的《私人訂製》是馮小剛“順心而為”的叛逆

王朔與馮小剛


不管觀眾如何評價這部作品,馮小剛和王朔總算在2013年完成了對前半生的一個交代。其實所有觀眾喜歡的電影都不是馮小剛自己最想拍的,在當年《月亮背面》、《一地雞毛》、《我是你爸爸》等作品被院線拒之門外的時候,馮小剛想要在電影這條路上走下去就只能去迎合觀眾,討好觀眾,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而如今,馮小剛終於有了足夠的底氣可以對那些指手劃腳的人說“不”了。


曾經惡評如潮的《私人訂製》是馮小剛“順心而為”的叛逆

馮小剛與王朔


在經歷了“順勢而為”的十年之後,馮小剛終於迎來了自己“順心而為”的階段,於是那些《我不是潘金蓮》、《芳華》等文藝電影成為了馮小剛的選擇。

馮小剛說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時代造就一個導演,而一個導演也應該服務一個時代”。沒錯,《私人訂製》的本意其實就是在販賣情懷,它拍給自己那個時代的觀眾,也是在致敬自己的青春。於是這一次馮小剛選擇把“陶冶”留給了自己和王朔,把“噁心”留給了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