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手腳發麻”的人,除了頸椎病還要排查這種病!

“一覺醒來後整條手臂麻木,好像無數只螞蟻爬過”,“上完廁所兩腿發麻,像有電流穿過”……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類似的體驗。

一般情況下,這種麻木感很快能自行恢復。但如果手麻經常無緣無故發生,反反覆覆,這時候就需要警惕疾病的可能了。

這種手麻警惕心腦血管病

很多人都以為只有頸椎疾病才會引起手臂麻木,其實相當一部分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也可能出現手麻。

因心腦血管疾病引發的後果往往嚴重,要格外警惕手麻的現象。

由心腦血管病造成的麻木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

No.1、麻木突然發生

麻木的發生可能沒有任何預兆,可在靜息狀態下產生,也可能在運動或生氣時產生,還有一些在夜間突然發生,大多不用處理,會自行恢復。

No.2、麻木範圍廣,往往偏一側

如果梗塞灶較小,只損害了管理感覺功能的神經組織,就會造成對側軀體某一部位的麻木或半身麻木。

如果是短暫性腦供血不足,只會引起陣發性麻木。

隨著缺血性腦組織的進一步擴展,病變動脈閉塞的程度也會加重,對側軀體、面部的麻木可由局部擴展到半身,由短暫性麻木演變為持續性麻木。

No.3、症狀跟體位姿勢無關

有些頸椎病、腰椎病也會讓人產生麻木感,但這種麻木是由於神經受壓迫所致,有時體位改變,壓迫解除,麻木即可暫時緩解或消失。

腦血管病麻木則與體位變化沒關係,不會因為體位改變而消失。

No.4、往往伴有其他症狀

除手腳麻木外,腦血管病患者大多伴有肢體軟弱無力、頭暈、頭痛、視力障礙 (視物模糊或複視等)、記憶減退(尤其是近期記憶下降),以及血壓增高或偏低等現象。

突然眩暈、嘔吐、耳鳴、站立不穩也是腦血管病的先兆。

高血壓有時還可能造成短暫腦缺血甚至腦出血,引起口眼歪斜、癱瘓、言語含糊、失語及昏迷等,甚至導致死亡。

日常預防防範未然

1、飲食以清淡為主

遵循低鹽、低油、低糖是關鍵,增加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2、堅持體育鍛煉

但要注意冬季晨練時間不宜過早;不宜空腹鍛鍊;不宜激烈,要循序漸進;不宜急著運動,要先熱身;動作不宜過猛:如猛蹲起、猛回頭,易使大腦供血不足。

3、定期查體

防患於未然,查體可預防各類疾病及併發症,經常測血壓,有條件者定期進行血脂、血糖、心電圖等檢查,一旦發現異常,及時調理。

4、控制情緒

極度憤怒或緊張都可誘發腦卒中,因此高血壓患者要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切記狂喜、暴怒、憂鬱、悲傷、恐懼和驚嚇。

5、堅持艾灸

堅持艾灸內關穴、關元穴、足三里穴,對於心腦血管病,降低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病率可以起到預防作用。

注:60歲以上老人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硬化,一旦出現反覆手腳發麻症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