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今年因為特殊原因,清明節掃墓也要特殊對待了。還好,我們祖上的墳墓都在山裡、離家不遠。我們南山後龔氏開山鼻祖的墳墓,就在隔壁村董家宅,翻一座山就到了。我們都叫他“超順公”,其實這種叫法有點不敬,因為“超順”是名,作為後裔子孫不能這樣叫。叫字或號都可以,像墓碑上刻著:追遠堂/舒庭公神位。既然墓碑這樣寫,也就可以這樣叫:舒庭公。

舒庭公,姓龔名超順,字光泰,鄉飲耆賓,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從包垟鄉巖上遷居南山後,生四子:成卿、成尹、成量、成璉,即我們所說的“四房”。舒庭公遷居南山後到今年已經246年了,南山後龔氏到現在繁衍了十一代……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我是二房後裔,直系祖上是成尹公,即舒庭公的二子。成尹公墓附葬於其父右側,與其兄成卿公合葬。

掃墓回來後,我想:南山後龔氏到我這裡已經第十代了,祖先們都在哪裡?要好好梳理一下,最好是清晰地記錄下來,以供族人方便參考使用。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第一代和第二代墳墓就在董家宅自然村。今天我帶著媽媽,一起掃墓。從此後,不但要知道他們外公哪裡,還希望每年清明節都來看看。

為了敘述方便,先排序一下我這一支的代序:龔超順>龔成尹>龔宗桐>龔廷緝>龔懋修>龔永成>龔學緩>龔士發>龔兆銀>本人>龔璽,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名字的當中一個字是字輩,像我們泰順龔氏的字輩是:

【泰順龔氏字輩】

景汝尚文漢,世應有正超。

成宗廷懋永,學士兆其昌。

孔孟傳家盛,大道在明新。

萬日華達典,時興高玉春。

久安衍長髮,揚德慶榮英。

我們南山後龔氏,從“超”字輩開始,已經到“昌”字輩了,到現在整整十一代。

第三代宗桐公和第四代廷緝公的墳墓,合葬於南浦溪鎮南照外村洋。小時候我跟著爺爺去過好幾次,要走很多彎彎曲曲的山路才能到,長大後就沒去過了。祭祖緬懷,今年準備安排去看看他們……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第五代是懋修公,和第六代永成公合葬在我家老家的對面山水井坵坎上;第七代是曾祖父學緩公,葬於其父墳墓右側。這三代的墳墓都在老家對面,很近,我們今天下午趁雨前打掃祭拜過了。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第八代就是我祖父,現在祖母也進去陪著祖父了,他們的墳墓位於宮尾路上。這幾天如果天氣允許,安排時間去打掃一下他們的家園……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還有我父親,他是提前去那邊了。清明時節雨紛紛,只要天晴,我們一定要去看看他老人家,一年就一次,再不看,就看不著了!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下午我坐下來都把祖上的“住址”查清楚,並寫下來了,感覺這也是一種祭奠。估計以後的人,就不用這麼麻煩了,只要記住某某地就可以了,以後的人死後都要住“小區”了,或者灑了也不錯,迴歸自然,天地就是永遠的家……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246年,從一個人到一個四五百人的族群,這是什麼?這就是生命的奇蹟,這是生生不息。哲學上的“我從哪裡來”可能還要繼續追問下去,但是認祖歸宗,只要花心思,還是應該嘗試著去做。像我,這些年已經追尋到公元五百多年的先祖,再往上雖然有點難了,但是也算是在溯源上大有收穫。

作為一個人,所謂的不能忘本,記住祖先是很重要的一條。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尋根問祖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密碼。

清明將至,不管以什麼樣的方式,儘有可能去“看看”他們,這是我最樸素的想法。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認祖歸宗,今天我終於搞明白,他們都在哪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