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召回“60萬隻中國不合格口罩”中國使館給出說法

荷蘭購買中國130萬隻口罩,全部停用


荷蘭國家電視臺(NOS)28日報道稱,荷蘭衛生部宣佈下令收回已發往醫療機構的約60萬隻中國進口口罩,因為這批口罩“不符合安全質量標準”。


中國大使:將協助調查,問題不應做政治化解讀。


據中國駐荷蘭使館網站30日消息,中國駐荷蘭大使徐宏就荷媒關於口罩質量問題報道答記者問。


荷蘭召回“60萬隻中國不合格口罩”中國使館給出說法


問:3月28日荷蘭一些媒體報道稱,荷蘭從中國購買的60餘萬隻口罩存在質量問題,被衛生部全部召回。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


徐宏: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荷雙方一直就共同抗擊疫情保持密切溝通和良好合作。近一個多月來,隨著荷蘭疫情形勢發展,中方致力於向荷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對於3月28日媒體有關荷蘭從中國購買的一批口罩存在質量問題的報道,大使館高度關注,並在當晚第一時間與荷蘭外交部、衛生部聯繫,瞭解核實有關情況。29日,我本人應約與荷蘭醫療護理大臣範萊恩通話。範萊恩大臣表示,真誠感謝中方為荷蘭抗擊疫情所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幫助;關於荷方從中國採購的部分口罩不適宜重症病房醫護人員佩戴的問題,荷方正在進一步釐清有關情況,俟有結果,將第一時間向中方通報。希望這一孤立事件不會影響兩國在抗擊疫情領域的友好合作。我對範萊恩大臣通報上述情況表示感謝。


藉此機會,我要再次強調,病毒無國界,國際社會唯有加強團結互助,才能戰勝疫情。中國支持包括荷蘭在內的各國抗疫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要努力挽救更多的生命,不存在某些人所說的“地緣政治考慮”。合作過程中即使出現一些問題也是正常的,可以實事求是地加以解決,而不應作政治化解讀。我們期待荷方關於口罩質量問題的進一步調查結果,如有需要,中方將本著客觀公正的原則依法協助開展調查。中方將繼續全力支持荷方的抗疫努力,攜手戰勝病毒這一共同的敵人。


此前報道:荷蘭凍結“中國不合格口罩”引關注


荷蘭國家電視臺(NOS)28日報道稱,荷蘭衛生部宣佈下令收回已發往醫療機構的約60萬隻中國進口口罩,因為這批口罩“不符合安全質量標準”。荷蘭衛生部29日回覆《環球時報》記者的書面採訪時證實了這一事件,但拒絕透露涉事中國生產商的名字。據悉,中國駐荷蘭大使館已關注此事。


NOS的報道稱,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荷蘭從中國進口了一批口罩。3月21日,一家中國廠商的第一批貨物抵達,這批口罩標明為KN95等級(過濾效率應達到95%以上),配有質量檢驗合格證。但不久,荷蘭衛生部收到警報,提醒這批口罩不符合檢驗標準。據報道,這批到貨的口罩共有130萬隻,其中約60萬隻已發放到各醫療機構。荷蘭衛生部決定收回已發放的口罩,將剩餘的部分立即凍結。該部門官員表示,第二次檢驗結果顯示,這批口罩不符合安全質量標準,主要問題在於口罩不能正確地覆蓋佩戴者的臉部,或捕獲病毒粒子的膜狀物不能正確運作。荷蘭衛生部稱,之後從中國訂購的其他口罩到貨後,將進行更嚴格的質量檢驗。


NOS的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這批口罩“質量很差”,“既不符合FFP2的標準也不符合安全性較低的FFP1,充其量只是某種FFP0.8。”根據歐洲標準,FFP2口罩的過濾效率應達到94%,FFP1口罩的過濾效率應達到80%。荷蘭衛生部29日對媒體表示,“由於全球防疫物資的短缺,我們發現自己處於只能使用不符合最高標準的防護設備的狀況。這在所有國家都是問題。衛生部和國家財團正日夜工作以獲取最好的口罩。”


一些媒體抓住此事進行政治化解讀。法國國際廣播集團29日稱,目前正值疫情在海外迅速擴散,多國口罩資源緊缺,有分析稱,中國正好藉此扭轉此前的被動局面,展開“口罩外交”。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宋微2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本次新冠疫情緊急,中方廠家加班加點供應外國需求,本身出發點是善意的,不應將物資質量問題政治化,破壞疫情國際合作的效果。其次,外國政府應當注意中國官方,如駐該國大使館提供的採購名單,這些廠家的產品更具有質量保障。此外,中外對於醫用產品的標準不一,在外方訂貨緊急的情況下,有些中國廠家為趕訂單臨時緊急轉產,又很難與買方進行有效溝通,出現規格和質量不對接的情況在所難免。


宋微表示,面對全球疫情加速擴散的情況,中國政府應當鼓勵國內企業積極接受外國緊急訂單,保質保量生產,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貢獻。當然,中國政府也需要嚴格進行出口商品的檢驗檢疫,發現個別企業的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應嚴格進行調查,依法懲處。


社評:當有中國口罩不合格時,中外都需冷靜


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國成為全球抗疫急需醫療物資的主要供應地之一,然而近日歐洲不止一個國家爆出中國產品存在質量不達標的問題。最新一起糾紛發生在荷蘭,該國政府宣佈召回從中國進口、已經分發到醫院的數十萬只口罩,指它們質量不合格。一些西方媒體在報道這些事情時明顯帶了情緒,有將它們往政治和外交方向引的傾向。


中國互聯網上針對這些糾紛則出現相反的情緒,覺得中國協助西方國家抗疫費力不討好,如果惹上質量訴訟更要“招一身騷”,不如不幹。


我們認為,對於質量糾紛,中外都應冷靜面對,就事論事,誰都不應將問題上綱上線,把這種事情政治化是對全球合作抗疫的破壞,無論如何都應該避免。


醫療物資的質量問題比其他領域的產品質量問題更加牽動人心,原因不言自明。從理論上說,是存在有部分中國對外援助和出口的醫療產品質量不達標可能性的。一方面外國訂貨量大且急,中國的生產商不都是長期專業從事這一產業的,有臨時緊急轉產的。加上各國的相關標準不一致,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下很難協調,問題尤其會複雜些。


對中方來說,我們對出口醫療產品應當有必須保質保量的嚴格要求,決不允許個別企業把賺錢放在社會責任和道義之上。當外國提出有質量問題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應當是對相關事情開展調查。如果質量問題屬實,就要依法對相關企業嚴厲懲處,問題嚴重者還要追究刑責。我們決不包庇有問題的中國企業,不給那些企業躲在中外情緒對立的後面逃避責任的機會。


我們要認識到,把好出口質量關,尤其是在當前形勢下確保醫療物資對外援助和商業出口的質量,人命關天,也關係中國製造乃至整個中國的聲譽。誰在這個時候砸我們的牌子,我們就砸他們的飯碗,決不姑息。


為此建議國家對當前醫療物資出口增加必要的超常規管理,督促企業以更加負責任的態度接單生產並出口,力爭把不合格的醫療物資產品擋在國門之內,就地銷燬,讓所有運往世界抗疫前線的物資都做到質量過硬。事實上,無論是內銷還是外銷,不合格的醫療產品都不該被放行。


作為其他國家的政府和媒體,也應在他們認為進口中國醫療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保持理性態度,不應誇大事情的性質,尤其不應刻意把“中國”這個標籤拎出來刺激輿論。如果有誰那樣做,顯然是不厚道的。


現在全世界都在向中國緊急訂貨,中國再怎麼加強管理,也難免百密一疏。而且質量問題在有些情況下並非絕對的,這當中一定程度上包含用戶要求和體驗的問題。要看到,中國向相關國家積極供貨,總體上是高度善意的。進口方也應帶著善意處理這當中發生的各種問題,相關國家的輿論如果這個時候因為質量糾紛衝“中國”發脾氣,會很容易被中國公眾當成尋釁碰瓷。


希望各國在從中國進口醫療物資時只找有信譽的中國公司接洽。據環球時報瞭解,一些外國政府不願意從中國使館推薦的信譽良好的公司名單上選擇進口商,擔心有國企等,而更願意直接接洽中國企業。這種情況下,希望相關國家政府不要病急亂投醫,碰上個別資質不夠的中國公司,買了低質產品,最後釀成輿論事件,干擾了其與中國的抗疫合作。


希望世界有一個整體上的信心和把握,那就是中國主要依靠我們自己生產的醫療物資極大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扭轉了局勢。中國產品整體上無疑是可靠的,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國家集中向中國企業下訂單。有具體問題,讓我們一起解決它們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