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上車”在即,華為曲線“造”車之路還要走多遠?

就在幾年前,“造車”在中國還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詞彙,似乎非傳統車企或是中外合資車企都沒辦法玩轉汽車製造業。

但是,伴隨著大洋彼岸特斯拉的崛起,“造車”成了科技圈追逐的新風口。不管你是隻有幾頁PPT的創業者,還是毫無汽車行業經驗的地產、手機、互聯網巨頭,都能在這個領域分一杯羹。

鴻蒙“上車”在即,華為曲線“造”車之路還要走多遠?


新造車勢力潮起潮落,如今汽車行業又進入了AIoT車聯網的時代。以蔚來為代表的新能源造車企業前途未卜,人們開始期待華為這樣的科技巨頭入場。

但是,華為的“上車”之路,走得比任何人都要謹慎小心!

鴻蒙“上車”

早在2017年,華為就曾與智能汽車傳出過“緋聞”。當時一篇《華為秘密測試無人車,涉足造車基本無懸念》的文章悄然出現在網絡上,文章甚至煞有其事地配了一張測試車的照片。雖然像素感人,但是根據該文章的說法,“該無人車看似簡陋,但卻採用四輪驅動,且在華為曼卡科技園實現區內自動駕駛,可以自行避讓行人、繞行障礙、自動泊車等功能”,文章甚至還說,華為已經和清華大學在無人駕駛方面展開了深度合作,頗有一種“開局一張圖,其餘全靠編”的氣勢。

鴻蒙“上車”在即,華為曲線“造”車之路還要走多遠?


可惜,在往後兩年多里,“華為造車”這件事一直存活在媒體的傳言中,從未被“實錘”。直到去年8月,華為在發佈鴻蒙操作系統之時,才首次推出了與智能汽車相關的智慧車載解決方案——HiCar。簡單來說,就是將鴻蒙操作系統“移植”到汽車上,幫助車企造出更智能、更安全的智慧型汽車。

今日,搭載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的汽車終於浮出水面,奇瑞汽車發佈了一張帶有“鴻蒙”字樣的新車海報,雖然很快又“猶抱琵琶半遮面”地被刪除,但是外界已有判斷:在高調進軍汽車市場一年後,華為終於有望在今年內實現產品落地。

鴻蒙“上車”在即,華為曲線“造”車之路還要走多遠?


據一位傳統汽車製造商負責人對媒體介紹,“從去年開始,我們一直和華為接觸,我們提供車,華為提供技術,然後不斷測試。從目前進展來看,基於華為HiCar智慧互聯網系統的汽車預計下半年實現量產。

華為曲線”造“車

很多人或許會有疑問:華為為什麼不像蔚來、小鵬一樣,直接進軍新能源汽車製造業?

首先大的背景當然是因為造車不易。汽車行業百年來一直是鐵板一塊,即使是在特斯拉崛起已久的當下,美、日、德等國家的傳統車企依然佔據了全球汽車市場絕大多數銷量。

在傳統車企與新造車勢力的前後夾擊之下,華為想要直接在汽車製造業有所突破並不是那麼容易。所以,華為選擇了一條穩妥的道路——作為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廠商,與車企進行合作。

鴻蒙“上車”在即,華為曲線“造”車之路還要走多遠?


2019年10月,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宣佈:“華為不造車,只聚焦ICT技術,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我們要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

2019年7月,華為在上海公佈“1+8+N”戰略:“1”是智能手機,“8”指PC、平板、TV、音響、眼鏡、手錶、車機、耳機,N則包括移動辦公、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及智能出行四大板塊。可以看出,其中車機、智能出行等多個領域,都與汽車行業息息相關。

其實,手握5G、雲計算和AI技術這三項大殺器,華為進軍汽車行業是大勢所趨。科技的發展必然需要尋找到更多技術落地場景。希望華為未來能給我們帶來更多黑科技與好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