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道外茶園也是“雜八”地,《混混兒論》作者被混混兒欺壓

現在到天津來,如果是坐火車,出了天津站有一個前廣場,還有一個後廣場。

在前廣場,你一定會感受到天津發展的速度——抬眼海河滔滔,水中游船往來,對面洋樓聳立。

天津地道外茶園也是“雜八”地,《混混兒論》作者被混混兒欺壓

如果你從後廣場走出天津站,兩邊是排排居民樓,靜謐而安逸。其實,後廣場就是原來的河東地道外。人們為新建設而歡欣鼓舞的時候,曾在這裡居住和生活的人們,也難以淡去對地道外的記憶。

天津地道外茶園也是“雜八”地,《混混兒論》作者被混混兒欺壓

所謂“地道外”是指1923年修建的穿越鐵路的地道,因為郭莊子等村 ,適在地道之外,因而有了“地道外”之名。

地道外郭莊子原來只有一條街,後來人們為了儘快通行,有的從地道口太平影院旁的小石門衚衕穿行,從這裡走小石門衚衕,經小石門,石牆大街直奔李公樓、唐家口,這條路線成了交通支線。

天津地道外茶園也是“雜八”地,《混混兒論》作者被混混兒欺壓

地道外鄰近車站,各地來津旅客,特別是關外來的老客,在津中轉等待換車,有富裕時間,就去地道外轉轉。跑江湖的人也到這裡撂地“畫鍋”,於是出了不少著名藝人,例如唱梆子的金鋼鑽,唱評戲的新風霞,唱樂亭大鼓的王佩臣,說相聲的常寶堃(藝名小蘑菇)等,他們在末成名之前,都曾在此撂地賣藝。

就算是天津本地人,茶餘飯後到地道外玩玩兒也算一大樂兒。

想看電影到郭莊子影院和太平影院。想看戲有前進京劇團,新華評戲團,北方越劇團,有市曲藝團的馬三立、趙佩如。有和平曲藝團的高英培、範振鈺、劉文亨、劉文珍、閆秋霞、二毓寶、孫杰、王殿英等;南開區曲藝團的馬小榮,魏毓環、魏文華、魏文亮、楊少華、馬志存和自彈自唱的劉少斌等。年紀大的人愛聽評書和西河大鼓,在這裡表演評書和西河大鼓的有姜存瑞的“三國演義”、索存壽的“水滸”、王田耕的“西遊記”、陳煥英的“平原槍聲”、孫豔雲的 “兒女風塵記”、王豔雲的“節振國”、王祥振的“野火春風斗古城”,另外評書名家顧存德、劉傑謙、劉立福等也經常到樂小酒園書場、躍進書場做精彩表演。

天津地道外茶園也是“雜八”地,《混混兒論》作者被混混兒欺壓

從東站過地道一上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歷史悠久(日偽時期建造)的太平影院。

書場的經營者大多是在當地吃得開、叫得響的人物,他們官私兩面都行得通,但又各有各的根基,各有各的道行。人說,一山不容二虎,但這話也不能絕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天津市河東地道外就有兩家著名的園子,一個叫亞東戲園,一個叫東萊軒雜耍園,無論是園子的規模、設施,還是兩位園主的背景,都可說是旗鼓相當、伯仲難分,但他們為了避免兩敗俱傷,雙方均採取了息事寧人的態度,竟也相安無事,“和平共處”了近20年。

天津地道外茶園也是“雜八”地,《混混兒論》作者被混混兒欺壓

畫家陳師曾所作的《鼓書》風俗畫

亞東戲園建於1936年前後,曾是專說評書的園子,園主叫吳桐叔,此人身高體胖,力強手黑,是有名的混混兒。他的門徒眾多,都是在當地充光棍、耍胳膊根兒的混混兒。他們以敲詐戲園、茶樓及演員為業,地道外的園子都要按月向他交“保護費”。閒了或是缺錢了,就去戲園、書場敲詐,進場後白吃白喝不說,要是有人稍有不從,他們正好有了訛錢的題目,不但砸了園子,打了人,園主賠了禮還得向他們交“驚駕費”!他們儼然就是稱霸一方的土皇上。

天津地道外茶園也是“雜八”地,《混混兒論》作者被混混兒欺壓

吳桐叔邀請演員從不用通常的手續,更不用訂合同,只是口頭通知。他要是看上哪個藝人,就對他說:“下節你到我的地上去。”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業務就算定了,不管你有沒有應了別的園子。如果你稍加猶豫,他還會加上一句:“我通知你,是看得起你,你就得上,不然的話,就小心你的兩條腿!”他說到做到,如果有人“吃了豹子膽”,沒有按日子到他的園子上去,他就會讓幾個混混兒把那個藝人打得半死,然後趕出這塊擂臺。評書藝人馬軫華(《混混論兒》創作者、演說者)、福坪安、顧存德、宋存義等都曾受過他的欺壓、捱過他的打。

由於吳桐叔的勢力大,其他園子無法與之抗衡,藝人為了謀生養家,也只得忍氣吞聲。來他的園子演出的藝人都是當紅的、最受觀眾歡迎的名藝人,所以,亞東戲園的業務一直很好,在地道外的名聲最大。連它周圍的街道里巷都以這家戲園的名字命名,如亞東一條、亞東二條、亞東三條。這三條街是地道外書場、雜耍園子最為集中的地區。

天津地道外茶園也是“雜八”地,《混混兒論》作者被混混兒欺壓

著名鼓曲演員

舊天津的混混分為兩類,一類是結黨肇釁,持械逞兇,靠耍胳膊根兒,稱霸一方;一類是有一定的社會威望,交際甚廣,有膽有識,有相當口才,專靠調解矛盾為業,如果矛盾雙方有了過節兒(結了怨),他去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言語不多,但句句切中要害,終使雙方化干戈為玉帛,重修舊好。為了有所區別,人們稱後者為“袍帶混混兒”。

天津地道外茶園也是“雜八”地,《混混兒論》作者被混混兒欺壓

當時能與亞東戲園抗衡的只有亞東二條的東萊軒雜耍園子,而東萊軒的經理李恩榮,就是地道外有名的袍帶混混兒。此人談吐不俗,舉止高雅,見多識廣,避武善談,官私兩面都行得通。因為當時吳桐叔橫行地道外,經常是他一句話一個很有才華的藝人就丟飯碗了,李恩榮實在看不過眼了,出於打抱不平,就在亞東戲園旁邊也開了這家東萊軒,除了上演雜耍外,他專門聘請那些被吳桐叔擠兌得不能來的藝人和雖有精湛藝術卻不被吳桐叔認可的藝人,以及那些初來乍到的外鄉新藝人。但是李恩榮有一條原則:不管是多大的角兒,只要進了他的園子絕不能擺架子,而且園子也不預付押金,所有藝人一律沒有固定包銀,當天賺的錢當天分,多賺多分,少賺少分,不賺不分。基於“按勞取酬”的這個制度,也出於對李恩榮的感激,藝人們登臺後個個精神飽滿,演出格外賣力。所以,東萊軒的業務也非常紅火。

天津地道外茶園也是“雜八”地,《混混兒論》作者被混混兒欺壓

因為李恩榮也有根基,吳桐叔對他不敢輕舉妄動,而李恩榮也沒有要將吳桐叔打跨,自己獨佔地道外的意思,他們二人心裡也都明白,真正撕破臉鬧起來,對誰都沒好處,無非是兩敗俱傷的結果。所以,亞東戲園與東萊軒一直相互制約、相互抗衡、相互對立中共同生存與發展,居然十幾年相安無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