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位時也有文字獄,那麼他發動的文字獄有何特點?

用戶4334102976207


朱元璋發動的文字獄有何特點?

朱元璋統一全國後,是十分重視朝中的文人,令的有些武將就非常的嫉妒,就有人挑撥朱元璋和文臣的關係。

有一天,有武將們就對朱元璋說:陛下不可過分信任文人,這些文人平時都非常循規蹈矩,但也很會譏諷人!

朱元璋不解其意,就問:何以見得文人就善於譏諷人呢?

武將回答:陛下還記得“張士誠”嗎?張士誠這個名字就是手下文人給起的。

朱元璋迷惑了,這名字不挺好嗎?他不解的問?

武將就說:張士誠被他所寵信的文人愚弄了!《孟子》書中有這麼一句;士,誠小人也。這句話也可破讀為;士誠,小人也。這是在罵張士誠是個小人呢!

朱元璋一聽,說的有道理。就尋思,自己本來沒有多少知識,說不定文人們也會藉機諷刺自己。這樣,朱元璋就對大臣的言談和奏章就留意上了,並對大臣的言談文辭,反覆揣摩,看是不是有些地方是在諷刺咒罵他,然後就是毫不留情的大加殺戮,這就造就了明朝的文字獄。

這個中原因,主要還是朱元璋和在意自己的出身,朱元璋雖當上了皇帝,但小時候給人放過牛,當過和尚,後來又參加了農民起義,所以很忌諱人們提起這些事情,認為是一種恥辱,和自己的皇帝身份不相配。

因為他當過“和尚”,而和尚明顯的特徵就是光頭,所以“光”、“禿”這一類字眼對他是犯忌諱的。和尚又稱“僧”,所以僧這個字也覺得刺眼,連同音的“生”也犯忌諱。

朱元璋參加的紅巾軍,被地主階級罵為“賊”、“寇”推而廣之,連與“賊”字相近的“則”字也犯了忌諱。有很多官員不知道朱元璋的這些忌諱,糊里糊塗的就把腦袋掉了。

朱元璋“文字獄”的特點,除了懷疑諷刺他的字或諧音、或近音犯忌諱外,還有就是“諧義”犯忌諱。如有位就“徐元”寫了個《萬壽賀表》,裡邊有句“藻飾太平”就被朱元璋理解成“早失太平”。

這樣一來,官員們都害怕了,字義相同要殺頭,字音相近也要殺頭,後來掌管禮儀的大臣向朱元璋建議說:臣子們不知道什麼字應該避諱,能否指定表格,讓臣下們遵守,朱元璋採納了意見。


夏有涼風61


朱元璋是大明太祖高皇帝,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布衣,元朝末年,廣大百姓倍受欺壓,在死亡線上掙扎,朱元璋走投無路受邀參加義軍,最終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

關於朱元璋時期大興文字獄的謠言,一部分產生於明朝中後期,朱元璋打擊貪官集團和權貴特權集團,得罪了很多人,這些人的後代在適當的時機就編寫出一些東西來抹黑朱元璋。還有一部分源於清代修撰的《明史》。

為了鞏固滿族對漢人的統治,滿清幾個皇帝前仆後繼搞了上百年的文字獄,然而大搞文字獄也讓這些皇帝有了心理負擔,於是他們就把朱元璋打造成一個製造文字獄的高手,來為自己墊背。所以大搞文字獄的正是康熙、雍正、乾隆而並非朱元璋。








柴門聞犬吠666


文字獄是古代封建統治的產物,是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對知識分子進行迫害的一種手段。我國古代幾乎每個朝代都有文字獄,但是每個朝代的文字獄都是不同的,有著不同的特點同時也對社會造成了不同的影響。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在位期間大肆屠殺功臣,有著唯我獨尊的氣勢。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曾大興文字獄殺害了許多知識分子,是漫漫歷史長河中非常少見的。

明太祖朱元璋的早年經歷與明朝文字獄的特點有著非常大的聯繫。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貧苦的農民出身,早年當過和尚,也做過乞丐,還參加過反對元朝的紅巾軍起義,後來在戰爭中汲取了不少經驗教訓迅速成長起來。早年的太祖非常重視讀書人,但在當了皇帝之後,原先重視讀書人的思想就不復存在了。明太祖朱元璋在《大誥》中說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沒其家,不為之過。”如此殘酷血腥的法律條文,在其他朝代實在少見。

從明朝文字獄的案件中,我們可以看出文字獄的特點有兩個。其一,統治者可以隨心所欲,強做諧音,歪曲詞義,只在意自己的快樂,只一味的維護自己的統治。如《謝增稅表》中因“作則垂憲”一句而被殺,原因是“則”字在讀音上近於“賊”。又如《正旦賀表》中因“睿性生知”一句而獲罪,原因是“生”與“僧”的讀音相近,當然,諸如此類的案例還有很多。其二,明太祖朱元璋身旁的小人進讒言,時常會利用文字陷害他人。比如,詩人高啟因《宮女詩》和《上梁文》被朱元璋認為是在諷刺他,於是高啟在三十九歲時就被腰斬於市。又如,嘉靖四年應天巡撫右都御史吳廷舉升應天工部尚書。在此書中引用白居易的詩句“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催我為閒人”句末還加上了“嗚呼”二字,明顯有發牢騷的感覺。於是“世宗怒,令其致仕”“以廷舉怨望,無人臣禮”。除此之外,朱元璋為了禁錮天下讀書人的思想,還採取了強硬的手段來限定文人所讀書的種類。並且規定,宦官不許識字,有學識字者殺。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明朝的文化專制,僅次於秦朝的文化專制。所以有學者說:“秦鑑在前,明鑑在後”。


清風史話history


很榮幸能夠回答你的提問!朱元璋在位期間是有文字獄的,其最大特點是鞏固統治於強化皇權,與清朝的文字獄是截然不同。

在元順帝時期,為了鎮壓起義農民,皇帝打算從思想上鎮壓百姓,乾脆廢除了科舉制度。以為沒有文化就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就能老老實實的做個順民,這種想法也是非常可笑。但是,到了朱元璋時期,竟也整出一套異曲同工的科舉制度。

程朱理學被認為是普世的思想觀念被官方認可,並且強迫百姓接受。這一學派的如家注本被當作學子們日常的功課以及考試的依據。科舉最後形成了固定的八股文模式,考生不得有任何一絲一毫的個人發揮,如果有,輕的趕出考場,重的則有性命危險。

配合八股文的當然就是文字獄,很多書籍微言大義,對時事或者古人發表一些看法,這在當時是絕對不允許的,發現你有個人思潮湧動,馬上誅殺,決不留情。明朝初期最有名的詩人高啟,因詩歌當中似有所指被腰斬於街市,吳中才子被殺得快絕了種,這種控制思想隨意殺伐的舉動,只為了體現皇權的威嚴和絕對的正確性,稍有不服就送你昇天。最可氣的是,他還不許文人賦閒隱居,必須要為己所用且日夜監視,才算放心。如敢抗命,還是死路一條。

另外,朱元璋因為有過當僧人的經歷,所以對於“光”、“禿”、“僧”、“賊”等字非常忌諱,甚至連“僧”的諧音字“生”,“賊”的諧音字“則”都不能出現,一經發現,立馬砍頭,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究其根本,還是對政權建立的不確定性,非常沒有信心,怕既得利益受到侵犯,所以才對文化思想嚴格控制。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雖然手段殘忍了一些,然確實是一個鞏固政權的好辦法。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接連不斷地出現了文字獄。官員和士生的文章一不小心就出了問題,因為朱元璋常常懷疑他們在文章中譏訕自己。文字獄的血腥味,使大批文人學士嚇得膽戰心驚。人們認為文字獄是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但對士人特別猜忌所造成的,是文化專制的殘暴和黑暗。但也有人認為,很多文字獄其實是不可信的,甚至是偽造的。

  文字獄讓大臣和讀書人嚇破了膽,一有風吹草動就心驚肉跳。有一個叫鄧伯言的詩人經人推薦入京應試,廷試《鐘山曉寒》詩。詩中他寫道:“鰲足立四極,鐘山蟠一龍。”朱元璋看後覺得很好,當庭吟誦,激情之下舉手把桌子拍得咚咚響。鄧伯言跪在階下,誤以為自己的詩惹得皇帝發怒了,嚇得昏過去了,被人扶出東華門才甦醒過來。後來皇帝下旨讓他任官翰林,他已驚嚇不起了,找個理由回老家去了。山陰文士唐愚士為宰相李善長撰寫露布,朱元璋讀後發覺寫得實在是好,命使者飛騎召他入宮。使者誤以為皇帝召唐來是治罪的,就把唐上枷戴鎖押到京師。唐自料必死,路過姑母家時還請姑母為他料理後事,哪裡想到朱元璋其實是想重用他。

  朱元璋時期之所以有眾多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文字獄,著名史學家吳晗在《朱元璋傳》中說,在和知識分子的鬥爭中,朱元璋特別注意文字細節和他自己出身經歷的禁忌,吹毛求疵,造成了洪武時代的文字獄。

  有人指出,朱元璋很注意徵儒闢士,即位前就招聚了一群士人為自己效力,即位後連頒詔書,徵辟大批士人興禮樂、定製度,充實到政府機構。但由於他出身低賤,當過和尚,在士大夫面前總感到矮了一截,心靈深處有自卑感。對士大夫來說,他們對當過和尚做過盜賊的這位皇帝從心底裡是不敬服的,並不承認他是得天命的君主,對新王朝的前途也十分懷疑,加上新王朝法律嚴酷,很多文人都不願出仕。文人的不合作態度與明太祖之間產生的裂痕,這是明初文字獄產生的重要原因。另外,建立明朝的勳貴和大批武臣對朱元璋重用文士有看法,並想盡辦法進行挑撥。有人曾對太祖說:“文人鬼點子很多,往往讓人受了辱罵還不知道。當年張九四讓身邊的文人給他起個雅一點的名字,文人給他取了士誠。他哪裡知道《孟子》上說:‘士,誠小人也。’他被人罵了一輩子還矇在鼓裡。”朱元璋聽後一翻《孟子》,果然不錯,從此不管是誰的文章他就多長一個心眼,進行詳細推敲。由於他讀書本就不多,對字音字義、作詩用典一知半解,因而常常能不斷“發現”人家譏訕他的文句,於是文字獄就一個接一個地興起了。

  不過有人對上述明太祖文字獄的說法不以為然。如臺灣學者陳學霖認為趙翼及其以後學者所論明太祖文字獄案,皆系依據弘治至萬曆間野史稗乘所傳故事,其間牴牾百出,也有荒誕可笑,不可視為史實。他認為趙翼說的表箋文字獄案本身,雖然可能有其事,然謬誤失實不可輕信為真。他認為徐一夔賀表觸文字忌諱被斬、釋來複呈詩被賜死等,皆系虛構誤傳。事實上徐一夔沒有被斬,來複上詩也沒有觸怒太祖,他是涉嫌胡惟庸案才致死的。他認為明太祖並不是不學無術、誤讀表文的人,也沒有對他人的表文妄加臆測。有人因為文字獄被誅,很有可能他是涉及到了政治事件,而明太祖想剷除異己,所以故意斷章取義,羅織成獄。因為這樣的原因,文字獄在官方史書中故意不記載,而民間的野史互相轉述俗說耳談,一傳而再,致使傳說紛紜,淆亂視聽。後代研究明史的人,疏於鑑別史料,遂有誤解文字獄案者,歪曲了歷史的真相。

  如此說來,上面談到的那些文字獄是不可全部相信的。但哪幾則是真的,哪幾則是假的,或者哪幾則部分是真部分是假,這還得靠歷史學家們通過努力工作來為我們揭開謎底了。





菜鳥電影放映驛站


在中國歷史上,朱元璋是一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突出典型。

他出身寒微,青年時當過和尚,又由“造反”起家。在門閥觀念、等級思想盛行的宗法專制時代,上述幾點都是頗傷大雅之事,因此,朱元璋雖然一再彷彿十分不在意地宣稱:“予本布衣”、“聯本農家”,但內心深處始終澘藏著一種自卑感。

由此生髮出一種無比敏感的忌諱,而忌諱的矛頭下意識地指向文化水平遠比自己高明,又“善譏訓”的文化人,於是,大批儒生士大夫因文字而遭飛來橫禍。如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為海門衛官作《謝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之語;北平府學訓導起伯寧為都司作《賀萬壽表》,有“垂子孫而作則”之詞;常州府學訓導蔣鎮為知府作《賀正且表》中,有“睿性生智”等語,朱元璋把“則”都念成“賊”,以為是識諷他參加過紅巾軍,把“生”讀作“僧”,認為指他曾出家當過和尚。

稗官野史上還有則記載:太祖嘗元タ出遊,見一燈畫一婦女,手懷西瓜,安坐馬上,馬蹄甚巨,朱元璋大怒,認為燈謎寓意指馬後(因為馬後是準西人,大腳),還朝後即下令刑官將做燈謎的土民組拿處死。朱元璋不僅鎮壓任何觸犯自身忌諱的文字,而且絕不容某些文人著文言及宮闈秘事或政治弊端。洪武年間監察御史張尚禮作宮怨詩云:“庭院沈沈晝清,閒門春草共愁生。夢中正得君王寵,卻被黃鸝叫一聲。”“高帝以其能圖官心事,下蠶室死”。金事陳養浩作詩云:“城南有嫠婦,夜夜哭征夫。”“太祖知之,以其仿時,取到湖廣,投之於水"。

朱元璋迭興文字獄、推行文化專制主義的做法,被其後繼者所承襲,明成祖朱棣從建文帝手中奪取皇位後,嚴禁建文時的主要謀臣、明初文學家方孝據的著作流行,下令“藏孝孺文者,罪至死”。朱棣還查禁大量不利專制統治的戲曲,並頒旨:“敢有收藏的全家殺了。"此外,因出試題得禍,或進書得禍的,在永樂年間亦送有出現。朱元璋以文字之“過”,“縱無窮之誅”的行徑,在中國君主專制時代是不多見的。

唐代雖極講避諱,書籍、文告中,凡遇“虎”、“淵”、“民”等字(李虎是李淵之父,李是唐高祖,李世民是唐太宗),都要加以迴避,但史箱中尚未發現唐代有觸忌諱而受重刑的記載。北宋年間,文人因文字問罪的不乏其例,如元豐年間蘇東坡繫獄,有人拿出蘇東坡的詩給宋神宗,說其中“根到九泉無曲處,歲寒唯有蟄龍知”之句,意將皇帝比喻為“蟄龍”。神宗說:“彼自詠檜,何預聯事。遂薄其罪。”可見,當時雖有文字告訐的情形,但帝王尚未深文周納,沒有因詩文得罪而大開殺戒。此外,南宋奸相秦檜對金妥協投降,惟恐人議,屢興文字,著文譏諷秦檜議和的士人,多被降職、停官,甚至下獄,但也極少因文字得罪而被殺的。明太祖則不然,“稍有觸犯,刀鋸隨之”。

明代文字獄的推行,還具有兩個引人注目的動向。首先,明代因文字殺人,拋棄了“刑不上大夫”的老規矩,直接施重典於大臣,不僅“誅其身”、而且“沒其家”,以此樹立皇帝的絕對威權。其次,明代君主在明代文網周納中大量使用特務手段,特務機構廠(東廠、西廠、內行廠)、衛(錦衣衛)以士人為重點偵伺對象,飛誣立構,摘竿牘片字,株連至十數人"。如上情形無不表明,中國文化專制主義到了明代已達到新的階段。


爛柯人君


1、明朝文字獄興起的原因:

    明朝文字獄是明朝時期文字獄案件的總稱。由於元朝的暴政導致中國文化思想方面遭受極大的打擊。也間接的導致明朝在思想文化領域封建文人與新王朝之間的矛盾。明朝皇帝為維護自己的統治,打擊異己分子,鎮壓對自己統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論而興起。

    也有人說明代文字獄的出現源於洪武朝的文武之爭。自立國初,明太祖秉承“可以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的名言,開始大量起用文人,制定朝儀、典章、刑法、軍制、戶籍、學校等等規程,使得明初氣象具備,行政清明,而文人在太祖心中的地位亦因此而提高。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對皇權自然是不敢有任何的僭越之念,然而,其地位的提高卻引起了行伍出身的勳臣們強烈不滿。他們便尋找各種藉口加以反對,文士喜好訕謗就成為他們攻訐的藉口之一。

    在封建統治下,明朝文字獄在明太祖以至天啟帝的明朝歷代皇帝在位時期均有涉及。尤其在洪武時期和嘉靖為甚,對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明明文字獄和清朝文字獄的不同

    明朝文字主要是藉機打擊一些人借文章大談國事、政治,影射皇帝;在錦衣衛和西廠的鬥爭中文字獄也大興。明代文字獄主要集中在朱元璋時,朱元璋搞文字獄,什麼“天生聖人”,“為世作則”啦,本來都是稱讚朱元璋的,結果朱元璋不懂人話,都聽得變了味,以為是在罵他。於是,朱元璋大開殺戒,殺了許多文人。明朝朱元璋的文字獄,則幾乎都是無憑無據,全靠朱元璋用他自己的小學文化陰暗潮溼地臆想,可以說是防不勝防,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明朝前期文字獄是由於皇帝沒文化聽不懂人話鬧的笑話,後期則是有目的的壓制思想,打擊“異端”。

    而清朝為加強統治,輿論管制,大興文字獄,主要是反清復明的言論和口號,凡是汙衊大清朝,為明朝翻案等語言、文字均是文字獄重點打擊對象。文字獄主要針對一些漢人。清朝文字獄是入關以來到嘉慶親政150多年間的“基本國策”之一,上到皇帝下到平民大家一起搞。清朝文字獄,起因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根據或道理,差可防範與規避。你只要出反清反政府或影射清朝的人或事,基本上沒有問題。

    3、明清文字獄的相同點

    都是出於對維護統治,對世人的思想控制。只是明朝做得不成功,出現了很多的有思想的人才。清朝大獲全勝,成功的使人們不敢思想,個個都是奴才。


    鍋盔餅子


    朱元璋發動的文字獄最大的特點就是:文字獄是朱元璋在思想統治上走向極端的產物,特別集中地表現出朱元璋的多疑性格和複雜心理。

    什麼是“文字獄”?

    明初對用字的避諱很多,如不用“元”字,洪武元年改寫成洪武原年。朱元璋過分看重字詞的使用,在更多的情況下,不是出於禮儀的規定,而是出於他本人的特殊心理。有人因用了他所忌諱的字詞,而招來殺身之禍,這種情況叫“文字獄”。明初對用字的避諱很多,如不用“元”字,洪武元年改寫成洪武原年。朱元璋過分看重字詞的使用,在更多的情況下,不是出於禮儀的規定,而是出於他本人的特殊心理。有人因用了他所忌諱的字詞,而招來殺身之禍,這種情況叫“文字獄”。

    文字獄有多殘忍?

    文字獄的殘忍,不僅“千古所未有”,其荒繆絕倫之處,已到匪夷所思之境地。凡上奏表中有下列文辭者,皆被殺:“作則垂憲”、“垂子孫而作則”、“儀則天下”、“建中作則”、“聖德作則”,因為“則”音若“賊”,朱元璋有心病故以為是諷刺他曾為賊。

    另外的如:“藻飾太平”,被解為“早失太平”,皆處觀榜圖斬。杭州教授上表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的話,太祖“覽之大怒曰:'生者、僧也,以我嘗為僧也,光則雍發也,則字音近賊',遂斬之”。有位遠方僧說來自“殊域”,太祖認為“殊”分開為“歹朱”,也被砍頭!尚有以言語得禍者。太祖微服出訪,有個老女稱皇帝為“老頭兒”,結果那一帶的居民都被抄家。有人繪一大腳女懷中抱一西瓜,貼在牆上。因朱元璋常自稱“淮西布衣”,馬皇后是天足,故被釋汙辱皇后為淮西大腳,搜主繪者不得,屠其街坊。


    Crazy灬歷史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小青峰曰史,小白一枚,目標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生。今天我就來陪大家聊一聊文字獄吧,文字獄,曾經是中國歷史上黑暗的一幕,是文化制度的一層陰霾。狹義來講,清朝時期的文字獄最可怕,株連極廣,最終導致清朝覆亡;廣義上來講,幾乎各朝歷代都出現過文字獄,覆蓋整個封建王朝。那麼小青峰就帶領大家走進明朝朱元璋時期,感受文字獄的特點。

    一、文字獄的成因:統治者的自卑心理

    明太祖朱元璋是平民寒門出身,曾帶領農民軍隊發動農民起義成功奪取皇位,可謂是完美的逆襲,勵志的典範。但是,自他奪取政權之後,並不是有很多大臣服他,經常明裡一套,背後一套,這讓朱元璋非常憂愁。舉幾個例子,朱元璋過去被稱為“賊”,很明顯地顯示了其身份地位地下,而自他統治明朝之後還經常能夠聽到“賊”這個字眼,這可惹惱了這位君主,朱元璋每每聽到這個字總能聯想到之前作為貧寒農民的恥辱,所以對這個字特別敏感,經常會殺掉一些無辜的大臣;朱元璋年輕時候因為家裡窮去當了和尚,所以他對“僧”有關的諧音字都很牴觸,他認為說這些話的人肯定是對他抱有譏諷之意,因而經常有不小心說出這些字的臣子會被給予懲罰,甚者會株連九族。

    二、文字獄的特點

    1.強作諧音,歪曲字義,含有隨心所欲之意

    根據小青峰上面提到的兩個例子,“則”與“賊”,“生”與“僧等等,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發現這些字詞都是諧音關係,往往會被皇帝解讀為另外一層意思,皇帝認為這是大不敬,是忤逆不道,這也表明當時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連天子都不能辨明是非,這該得有多悲慘。皇帝只求自己的理解和需要,不在乎臣民的感受和死活,只想著維護自己的統治,這未免也太隨心所欲了吧?

    2.任意解讀

    其實文字獄大部分很少發生於個別的敏感字詞個體上,而更多的發生於詩文上面。比如,曾經有個文官作了一首詩:小犬隔牆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此詩描寫的是後宮嬪妃生活,可是總會有些小人過度解讀,將這一句詩理解為宮規不嚴,皇帝統治無能,這讓朱元璋聽到了,甚是憤怒,將其作詩的人誅殺,想想就很可怕。這也開了利用文字獄陷害他人的先河。

    總結:文字獄是明朝時期的一個縮影,反映了歷史的實際情況,也讓我們領略到了明朝文字獄的殘酷,為後朝文化的發展埋下了禍根。


    小青峰曰史


    文字獄屬於詔獄的一種,特徵十分明顯。

    罪狀、證據都是由當權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起。

    歷朝歷代屢見不鮮…

    明太祖朱元璋坐穩皇位後,屢次大興文字獄,許多讀書人死於非命,手段極其殘忍、荒誕,其行為有著深刻的用意:唯有這種不需要任何理由、無從辯解的殺戮,才能夠立威,顯示出皇權的絕對性,對朝野造成巨大的威懾。

    史料有記,狀元出身的翰林院修撰張信是皇子們的老師,有一次他教皇子們寫字,隨手寫了杜甫的一句詩“舍下筍穿壁”作為臨摹貼,前來巡視的朱元璋碰巧看見了,認定是張信借古諷今,嫌朝廷寒酸,怒罵道:“堂堂天朝,譏誚如此!”隨即下令腰斬張信。

    這是運用權術,鞏固皇權的一種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