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的奶媽李嬤嬤為什麼討人嫌?

每天讀名著


我是布媽生活魔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李嬤嬤為什麼討人嫌,或者說為什麼在怡紅院中不受歡迎,其實與寶玉有很大關係。

寶玉的著名論述

“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的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

固然是指抄檢大觀園的婆子們,也許還包括了李嬤嬤這種有點臉面的奴才。

從“水做的骨肉”到“魚眼珠”

能夠當寶玉的奶孃,李嬤嬤年輕時必然各方面都不錯,這一點從她的兒子李貴說話行事就能看出來,李貴的幾次露面,從“哥兒已唸到第三本詩經”“以後也好可憐見些”,到後來鬧學塾時平息一場亂戰,是個有本事的人,有其子必有其母,起初的李嬤嬤也必然是爽利的。

王夫人作為親母固然疼兒子,李嬤嬤作為奶孃付出的也不少,十多年中,她既要照顧好命根子賈寶玉,也要顧好自己的小家庭,賈府上上下下也要費心打點,一個精明的主婦漸漸成了嘮叨、不討人喜歡的人。

從最受寵少爺的奶媽到人人嫌的婆子

李嬤嬤的慢慢失寵,離不開寶玉與襲人的原因。第八回,薛姨媽勸寶玉吃酒,她一再阻攔,甚至這樣說寶玉“你可仔細老爺今兒在家,提防問你的書!”隨後一再勸阻,已經不需要吃奶、開始叛逆期的寶玉,難免心有怨懟,甚至在賈母處告狀

“他比老太太還受用呢,問他作什麼!沒有他只怕我還多活兩日。”

其實李嬤嬤的做法沒有錯,她仍將寶玉看成那個需要她照顧的孩子,卻沒有想到寶玉已經長大,而且最討厭言語面目可憎的中年婆子。

寶玉能為晴雯留豆腐皮包子,為襲人留糖蒸酥酪,好像從來沒有想起為李嬤嬤留什麼好吃的,既然稍有臉面的大丫環都能享受怡紅院的物質條件,自己為什麼不能?

這也許就是李嬤嬤這樣的心態,寶玉並不是講究主僕之別的人。可是李嬤嬤還是太不瞭解自己奶大的孩子“牛心古怪”,只喜歡同年輕女孩兒廝混,李嬤嬤有一種“娶了媳婦忘了娘”的感覺,她自己也控制不住,所以才黯然退場。

襲人貌似忠厚,最擅長的就是裝賢惠,扮柔弱,也投了王夫人的眼緣,最終掌握了怡紅院的大權,從楓露茶等事件中,能看出襲人的崛起與李嬤嬤的失勢很有關係,特別是寶玉襲人偷試之後,襲人要宣示主權,李嬤嬤的離開也成了必然。

李嬤嬤的最後出場是寶玉因紫鵑的話痴呆時,一場大哭其實很見真心,“白操半世的心了”有為自己的考慮,更多的是對寶玉的牽掛吧?


布媽生活魔方


奶媽李嬤嬤,自小帶著寶玉,有恩惠於寶玉,對寶玉有一種母子親情,大家也高看一等,尊重她。她自己也引以為榮,恃寵而驕,無視她人。

寶玉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獨立的生活圈子和自已喜好,李嬤嬤卻仍然像以前一樣對他,以為她是寶玉眼中“至尊至高”,有次寶玉好不容易弄來點桂花糖留給襲人吃,卻被李嬤嬤吃得一乾二淨,還陣陣有詞,以老賣老。讓寶玉很傷心惱火……她的自私、不識相,讓人討厭!


丁香草


首先看,奶媽存在地位,在古代,奶媽地位很是尊貴的,一旦選用,就是終身制的,可以說奶媽一家人都將是這個主子的最忠實屬下,奶孃的兒子時陪伴這個小主子長大的,奶孃是從小看到大,甚至比母親都要陪伴的多,這就形成了最初始的班底,為以後留用,因此奶孃在主人家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給與極大的禮遇。雖說是下人,但是卻也得到了極高的位份,尤其是她所奶的這位主子功成名就後,就更是有功之臣,相當於主子也不為過的。

就《紅樓夢》中,看到的賈代善的奶媽賴嬤嬤進入賈府,那是能做賈母這個賈府最高位份的人前有座位的,且眾人都是對這位嬤嬤笑臉相迎,友善有尊重的。並讓賴嬤嬤的兒子做了管事,又給孫子放了身鍥,還做了官。

就是賈璉也是,對待自己的奶媽很是尊敬的,王熙鳳這樣對於下人很是嚴厲的主子,面對賈璉的奶媽也是一臉和善的。

這種文化凸顯了中國人的知恩圖報,也有孝道在裡面。就賈寶玉而言,還太小,正處於十幾歲的叛逆期,再加上賈寶玉這種天生喜歡年輕漂亮的小女孩,討厭老嬤嬤,老媽媽的性子,就更更加厭煩這個總是管東管西,對自己指手畫腳的已經上了年紀的老媽媽了。

再有就是這個李嬤嬤實在是情商有些低,不太會來事,看著寶玉大了,已經不再需要這個從小把他抱在懷裡的奶媽了,有極大的失落感,極其像在寶玉這找些存在感,以證明自己沒有被拋棄。可是自己奶大的孩子,自己不知道什麼性子嗎?總是做一些有失體統的事,跟這些小姑娘計較,這樣自然會讓寶玉更加厭煩。

賈寶玉表現出對李嬤嬤的厭煩主要在前期,後期隨著年齡的增長,日漸成熟,沒有再出現這種情況,表示已經可以理性對待李嬤嬤了。畢竟李嬤嬤對他的心始終是好的,就連李嬤嬤的兒子都是跟著寶玉陪伴著讀書的。


小窩裡的妖精


一個是脾氣不好,說話太直接、太沖。

一個是不怎麼守規矩,作為下人——奶媽,雖然比較特殊,畢竟屬於下人,——隨便拿、吃主人的東西。

和焦大有一拼。


TeaC


少爺的奶媽是比較重要的崗位,她負責少爺的教養、屋裡丫鬟們的管理。

賈寶玉是榮國府裡的寶貝疙瘩,他手下的丫頭,都高人一等。可是寶玉的奶孃李嬤嬤卻討人嫌。其原因是什麼呢?

一、寶玉不喜歡李嬤嬤。

寶玉是吃李嬤嬤的奶水長大的,小時候寶玉對李嬤嬤一定是無比依賴的。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寶玉不吃奶了,對李嬤嬤的依賴減少了。

李嬤嬤接受不了寶玉長大後,對自己的疏遠的事實。她想方設法引起寶玉的主意,沒想到,越是如此,寶玉越疏遠她,越不喜歡她。

二、李嬤嬤沒有擔當。

李嬤嬤不敢承擔責任。例如寶玉在薛姨媽那裡喝酒喝得高興,沒想到李嬤嬤幾次三番不讓寶玉喝酒。李嬤嬤的行為,讓薛姨媽不高興。

三、李嬤嬤只知道倚老賣老,沒有對付小丫頭的本事。討丫頭的嫌。

襲人本事李嬤嬤的下屬,接受過李嬤嬤的調教。晴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襲人在寶玉心中的位置勝過了李嬤嬤。李嬤嬤只知道罵襲人是自己調教的,卻沒有想過為什麼襲人為什麼能取而代之。李嬤嬤看不慣寶玉的丫頭嗑滿地的瓜子皮,說丫頭幾句。丫頭雖然不反駁,可是嫌棄李嬤嬤。認為她多管閒事。

李嬤嬤明知道怡紅院裡的丫頭都被襲人拿下了,還罵襲人,結果犯了眾怒。整個怡紅院都討厭李嬤嬤。

四、忠僕被排斥。

李嬤嬤是一個對寶玉實心實意好的奶媽,可是她沒有那麼多的心機。結果被攆出了大觀園,讓她回家養老。

李嬤嬤與寧國府的焦大有點類似。焦大看出了扒灰。李嬤嬤看出了襲人狐媚子勾引寶玉。可是這兩個人的話都不被重視。反而認為這兩個人為老不尊。賈府敗落的原因之一是識人不明。忠僕不被重視,被邊緣化。


潤楊閬苑


我是大野澤的風,致力於原創問答,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李嬤嬤是誰?

不是容嬤嬤哈。

古時候,大戶人家生了孩子,要給這孩子請一個奶媽幫著養,生孩子的媽媽則開始養身體了,就像王夫人,可能生完孩子,就直接休養了,所以賈寶玉是吃著李嬤嬤的奶長大的,可以說有撫養之恩,而賈府又是比較有教養的大家族,所以對這些下人還是比較尊重的,從老太太到太太,再到賈寶玉,都是對這些人很尊敬,可是有時候,就是怕這些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雖然李嬤嬤養大了寶玉,但是也大可不必每時每刻都把寶玉是吃我的奶長大的掛在嘴上,這樣就會討人厭,如果是大臣,可能很快就會被皇帝殺掉,所以寶玉對她雖然很尊敬,可是有時候還是很不耐煩。

比如她不打招呼的吃掉寶玉的東西,尤其是留給襲人的東西,讓寶玉覺得很不爽,這樣沒有界限感的李嬤嬤,不太懂的孩子們的想法,其實也是一種悲哀。


大野澤的風


首長要感謝這位題主,讓我有機會來分析李嬤嬤這個人物。


寶玉的奶媽李嬤嬤為什麼討人嫌?看著這個題目,我深思了很久,不敢輕易下筆。曹公筆下的人物,都不能簡單視之,尤其對於底層的可憐人,需要帶著一腔悲憫去看待。



李嬤嬤為什麼討人嫌?有主觀因素和因素,大致有以下三個原因:


其一、李嬤嬤為人死板不靈活,不懂得如何巧妙處理問題。


李嬤嬤第一次讓人討厭之處,在第八回,“比通靈金鶯微露意,探寶釵黛玉半含酸”,因薛寶釵小恙梨香院,寶玉和黛玉前後腳去探病。黛玉到的時候,寶玉正和寶釵挨在一起,剛比完通靈,寶玉纏著寶釵要吃冷香丸,這讓黛玉心生醋意。


接下來薛姨媽留他們喝酒,便上演了一場有趣的戲碼:黛玉抓住一切機會發洩醋意,敲打寶玉。


李嬤嬤對寶玉負有教導之責,其中包括管束寶玉喝酒。這個工作看起來簡單,實際上不容易做。這就像父母禁止孩子吃零食,但架不住孩子很饞,同時親戚朋友總拿給孩子吃。如何巧妙地解決這個難題,需要智慧。



這恰好是李嬤嬤所缺少的。她屬於死板不靈活的類型,只知道直來直去。這種個性,很容易得罪人還辦不好事——得罪親戚朋友還讓孩子怨恨。


果然,薛姨媽擺酒,李嬤嬤馬上制止:“姨太太,酒倒罷了。”這就叫不懂審時度勢,不知道變通。對於寶玉來薛家玩,賈母一直非常支持,且對薛姨媽非常放心。薛姨媽也不是沒分寸的人,自然會管束著寶玉不多吃。李嬤嬤卻只知道守著職責中的不能吃,並拿以往受罰的經驗當理由:“當著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罈呢。想那日我眼錯不見一會,不知是那一個沒調教的,只圖討你的好兒,不管別人死活,給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捱了兩日罵。姨太太不知道,他性子又可惡,吃了酒更弄性。有一日老太太高興了,又盡著他吃,什麼日子又不許他吃,何苦我白賠在裡面。”


這段話裡,其實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賈母並非完全不許寶玉喝酒,而是要看和誰喝。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父母對孩子通常也是這樣,看和誰在一起玩。是放心的懂進退的人才可以,一味亂來的當然不行。


以李嬤嬤的能力,她做不到精準識別,於是形成了一刀切的經驗:只要是離了老太太,一律不能喝。


這正是粗笨之人的質樸智慧,屬於蠻辦法。但這種自保的蠻辦法,看在別人眼裡,就成了討嫌了。


在薛姨媽面前不讓喝,把薛姨媽置於何地?不過,薛姨媽脾氣好,還沒什麼,巧就巧在正好黛玉有氣要發,就借李嬤嬤發出來了。



論牙尖嘴利的辯論功夫,李嬤嬤哪是黛玉的對手?沒幾個回合,李嬤嬤就被黛玉懟得無言以對,只好藉故溜走了,卻給寶玉留下了極壞的印象。


果然,喝得醉醺醺的寶玉回到賈母身邊時,賈母不但沒責怪,“知是薛姨媽處來,更加喜歡”。但因為李嬤嬤沒在寶玉身邊照顧,賈母便問了一句,寶玉藉著酒勁說了一句“沒有他只怕我還多活兩日”。於是,李嬤嬤便丟了飯碗,提前退休了。


這就是不懂靈活變通的結果。


其二、擺不正位置,拎不清關係


李嬤嬤是寶玉的奶媽,奶媽和孩子的關係非常微妙。在地位上,奶媽僅次於媽,應該受到奶孩子的尊重;在情感上,奶媽有時候比親媽更依賴孩子。因為這個孩子是她一點點教養著長大的,和現在親自帶孩子的媽媽一樣。


但是,因為身份到底是奶媽不是親媽,就必須在該退出時退出,不能以媽自居來要求孩子,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因此,李嬤嬤第二次讓人覺得討嫌,是故意找襲人的茬。


這件事發生在第二十回,“王熙鳳正言彈妒意”。退了休的李嬤嬤,應該是精神空虛,無事可做也無處可去,於是經常回到怡紅院看看。此時她已經不在職了,也無權了,怡紅院的管理大權在襲人手裡。李嬤嬤心裡多少有些失落,何況襲人搶了她在寶玉心中的位置。正好這次回來襲人又病著,沒有起身和她打招呼,於是她發作了。



如果細細比較,會發現李嬤嬤其實是中老年版的晴雯,心裡有氣就借題發揮,而且什麼難聽說什麼,專門戳人心窩子。


忘了本的小娼婦!我抬舉起你來,這會子我來了,你大模大樣的躺在炕上,見我來也不理一理。一心只想妝狐媚子哄寶玉,哄的寶玉不理我,聽你們的話。你不過是幾兩臭銀子買來的毛丫頭,這屋裡你就作耗,如何使得!好不好拉出去配一個小子,看你還妖精似的哄寶玉不哄!


這就是倚老賣老,用老資格打壓新員工。這一罵,簡直惹了眾怒,且不說襲人在寶玉心中的份量和在怡紅院眾丫鬟中的口碑,就連正好聽到的黛玉也認為李嬤嬤不對:“那襲人也罷了,你媽媽再要認真排場他,可見老背晦了。”王熙鳳更是硬話軟說敲打她:“沒規矩,在這裡嚷起來,叫老太太生氣不成”。


人都退休了,還要來找厭棄,也太拎不清了。


其三、做寶玉的奶媽,是李嬤嬤的不幸


其一其二都是內因,其三就是外因了。


做寶玉的奶媽,是李嬤嬤的幸,更是她的不幸。每個主子生下來,都需要一個奶媽,但奶媽和媽媽是不一樣的,做少爺的奶媽要強於做小姐的奶媽,但嫡子的奶媽又強於做庶子的奶媽,做受寵的嫡子的奶媽就更強了。


李嬤嬤很幸運,做了寶玉的奶媽。


能做奶媽,是因為正好生了孩子,於是可以兩個孩子一起奶,親兒子就和奶孩子成了同伴,可以一起長大,其關係比親兄弟還親。


因此,做公子的奶媽,就等於為自己的兒子謀了一個前途無限的未來。



比如曹家能發跡,就是因為祖上的一位奶奶做了康熙的奶媽,和康熙一起長大。康熙即位後,奶媽的親兒子就成了皇帝的近臣,最受信賴的人。


但要走到這一步,有一個先決條件:奶媽會做人,奶媽的親兒子也會做人。也就是說,並非做了奶媽就進了保險箱,中間還是有很多變數的。比如李嬤嬤就沒能等到寶玉長大便退休了,還有賈蘭的奶媽,因打扮得妖嬈被王夫人辭退了。


這就叫德不配位,位置越高,對德的要求越高。


李嬤嬤的不幸,正是因為做了寶玉的奶媽。


寶玉的奶媽並不好做,一是因為寶玉是重點保護對象,稍有疏漏,就會被問責。比如上面說的寶玉喝酒,李嬤嬤一定是被賈母問責得比較嚴重,才會那麼強硬地反對寶玉喝酒——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二是寶玉本身比較頑劣,不是懂事的孩子,也缺乏自律,這樣的孩子更難管。


對於李嬤嬤來說,屬於能力不夠卻擔當了重要職位。


其實,在職場上,想要幹出成績,一定要呆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不能看著崗位光鮮待遇好就去追求,不能勝任時,不但吃力,還有很大的負作用。


比如,如果李嬤嬤如果做了探春的奶媽,會幹得更輕鬆也更舒服。


當能力不能勝任崗位時,呈現的結果就是吃力不討好,到處惹人嫌。


綜合以上三點,李嬤嬤在大家的心目,就是一個讓人討嫌的形象了。


浮生漫讀


二是寶玉忘恩負義,只喜歡未出嫁的女孩是水做的清純鮮嫩,對己出嫁的女人視為魚眼晴。能包容心愛的晴雯撕扇子,一擲千金。卻不能容忍兒時奶孃吃一碗奶酪一杯普耳茶一碟豆腐皮包子。同樣都是僕人,只是李嬤嬤己是過時的風雲。

李嬤嬤明知小主人不喜歡她靠近,偏要不識時務硬撐。她和襲人爭的是切身利益,卻爭不到寶玉的歡喜之心。發作一下,刷一下存在感,又有什麼用?俗話說的好,縣官不如現管,即使是自稱三岐王也是自找無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