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火山嗎?

命中註定4711


騰衝火山地質公園

騰衝火山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西南部的騰衝和梁河縣境內,是我國四大火山群之一,共有97座新生代火山堆。整個火山群面積達221.36平方公里。特殊的地質結構,形成了“十山九無頭”的奇異火山地貌,火山錐、火山熔洞、熔岩石地、火山湖、堰塞瀑布、柱狀節理規模宏大,分佈集中,類型多樣,保存完整,其規模和完整性均居全國之首,有較高的科考和觀賞價值,被譽為“火山地質博物館”。 2新疆有噴發岩漿和泥漿的火山。在南疆于田縣城以南116公里的崑崙山群峰之中有個阿其克庫勒火山群,又稱"阿什庫勒火山"。這是我國大陸上最年輕的火山,1951年5月27日還爆發過。火山海拔4923米。火山口直徑約100米許。四周均為呈灰黑色的火山熔岩和火山灰。中間除了一種名叫高山駝絨藜的低矮植物零星點綴之外,就再無其它綠色生命了。在獨山子、烏蘇有非常著名的中國大陸地區的泥火山群。


客家胡歌


中國吉林長白山天池火山、雲南騰衝火山、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歷史上有過多次火山噴發的記載,黑龍江鏡泊湖火山、吉林龍崗火山、瓊北火山全新世以來有過噴發。近年的觀測與研究表明,長白山、騰衝等火山區存在火山地震、高熱流、水熱活動等,預示著這些火山存在再次噴發的潛在危險。

中國火山分佈

①東北地區是中國新生代火山最多地區,共有34個火山群,計640餘座火山,並有大面積的熔岩被。主要分佈在長白山地、大興安嶺和東北平原(見五大連池火山群)及松遼分水嶺3地區,具有活動範圍廣、強度高、噴發期數多、分佈密度大等特點。新第三紀時期多有規模巨大的沿斷裂溢出的基性玄武岩,覆蓋於廣大準平原面之上,成大面積的熔岩高原及臺地;規模較小者後期被侵蝕切割為方山、嶺脊、尖山、殘丘等;第四紀以後噴發規模漸小,熔岩充填谷地,覆於河流階地之上成低臺地,或堵塞河流堰塞成湖,如“地下森林”火山群的熔岩流阻塞牡丹江上游,使之成為中國最大熔岩堰塞湖——鏡泊湖;晚期則以強烈的中心式噴發為主,形成由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火山彈、火山礫、火山砂、火山灰等)組成的突兀於熔岩高原、臺地之上眾多的火山錐。以長白山地區為例:在以長白山火山錐為中心的廣大地面上,熔岩高原、熔岩臺地呈環帶狀分佈,覆蓋面積達萬餘平方公里。一般認為東北區晚新生代以來的火山活動共有9期,其中以上新世中期(第三期)噴發為最強烈,此後規模和強度逐漸減弱。

②內蒙古高原亦為中國晚新生代火山活動較頻繁地區。在大興安嶺新華夏隆起帶和陰山東西向複雜構造帶截接部位之北側,以錫林郭勒盟為中心的內蒙古高原中部,發育有大片第三紀末至第四紀初期的玄武岩組成的熔岩臺地,總面積約1.2萬多平方公里,規模僅次於長白山區。臺地上規律地排列著許多第四紀死火山錐。按其分佈的可分為3片:巴彥圖嘎熔岩臺地集中於中蒙邊界,至少有40餘座火山;阿巴嘎火山群規模最大,熔岩臺地之上有206座成截頂圓錐形、鐘形、馬蹄形、不規則形火山錐;達來諾爾熔岩臺地面積約3100平方公里,102座火山錐成華夏向雁行式排列有序。以上均為新第三紀寧靜式裂隙噴溢到第四紀後逐漸轉為多次強烈的中心式噴發而形成。內蒙古高原南部的集寧周圍直至山西右玉、大同,及張北漢諾壩玄武岩臺地一帶,稱察哈爾火山區。該區恰值陰山東西向複雜構造帶與大興安嶺新華夏構造帶之截接部位,又為祁呂東翼反射弧的斜接所複雜化。所以,玄武岩臺地的分佈明顯受控於北東向及東西向構造。該區熔岩面積很大,如察哈爾熔岩臺地面積約4400多平方公里,但後期火山活動規模及火山錐數目均遠不及高原中部。第四紀火山錐僅分佈在玄武岩臺地的南北兩側,如大同火山群可見保存完好的火山錐10餘個,另外還有由9座火山組成的馬蘭哈達火山群和由7座火山組成的岱海南部火山群。據推斷該區火山活動始於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到更新世末甚至全新世方結束。

③海南島北部與雷州半島的火山及熔岩地貌的形成是與該區強烈的新構造運動密切相關。該區第三紀初期開始斷陷下沉,沉積厚度達3000餘米,其中夾有數十層薄層玄武岩。第四紀初雷瓊地區上升,火山活動也最強烈。早期為裂隙式的平靜溢流,成大規模熔岩被,而後逐漸轉為猛烈但規模較小的中心式噴發,至全新世漸趨停息。在地表形成了大面積的熔岩臺地及星羅棋佈的火山錐。據統計玄武岩流面積達7500平方公里,火山錐近70個。

④著名的騰衝火山群位於滇西橫斷山系南段的高黎貢山西側,火山及熔岩流以騰衝縣城為中心成一南北向延伸的長條形,面積87×33平方公里,計有火山錐70餘座,其中火口完整的22座,遭破壞的10座,其餘為無火口火山。火山及熔岩活動自上新世始至全新世。本區以極豐富的地熱資源著稱於世,據1974年不完全統計,騰衝縣79個泉群中,溫度在90℃以上者有10處,地表天然熱流量達25.498× l04千焦耳/秒,一年相當於燃燒27萬噸標準煤。在地熱區高溫中心熱海熱田,遍佈汽泉、熱泉、沸泉,水聲鼎沸,水汽蒸騰、數里之外可見。另外該區地震頻繁,並具岩漿衝擊型地震的特點:小震、群震、淺震甚多。表明熱田下部存在尚未溢出的殘餘岩漿體活動,成為地熱流的強大熱源,目前火山仍處微弱活動過程。

⑤在羌塘(藏北)高原北部,由於上新世以來青藏高原強烈隆起,伴隨著強烈的地殼運動,留下了分佈較廣的多期火山活動遺蹟。可劃分為6個火山群。其中西崑崙山中克里雅河上游位於海拔4700米處的高145米的1號火山,曾於1951年5月27日爆發,延續數晝夜,為中國大陸火山活動的最新記錄。該區位置最南的大火山群——巴毛窮宗火山群,最高達5398米,是中國最高的火山。

⑥臺灣島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帶內,北部大屯火山群為早更新世—晚更新世期火山活動的產物,並有澎湖列島等火山島。這些火山不僅形成了臺灣島北部獨特的火山海岸,而且有些火口至今仍有硫氣噴出。如由7個小山峰組成的七星火山的東南山腹冷水坑爆裂口的硫氣孔,硫的最高年產量達455噸。

⑦太行山東麓有名的井陘雪花山玄武岩(n2—q1)、湯陰黑山頭玄武岩(q1—q2)等及河北平原內部黃驊附近的“小山”和無棣附近的“大山”也為新生代以來火山活動的產物。華北平原底部並發現有4層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夾層,說明在太行山的抬升和華北平原的下沉過程中,也曾伴隨有多次岩漿噴出活動。

⑧南京附近有上新世噴發的上“方山”玄武岩和下“方山”玄武岩,長江北岸的盱眙、六合(見六合縣)及南岸江寧一帶均有由10餘座火山錐組成的小型火山群。


醜得經典瀟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火山

火山(Volcano)是一種具有特殊形態的地質結構,由處於地表下岩漿庫中的高溫岩漿及其有關的氣體、碎屑從行星的地殼中噴出而形成的。 火山分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是熾熱地心的窗口,也是地球上最具爆發性的力量,爆發時能噴出多種物質。火山活動常伴地震而產生,並能造成火山泥石流、熔漿流等危害。

當然中國肯定是有火山的,讓我們看看他的分佈

①東北地區是中國新生代火山最多地區,共有34個火山群,計640餘座火山,並有大面積的熔岩被。主要分佈在長白山地、大興安嶺和東北平原(見五大連池火山群)及松遼分水嶺3地區,具有活動範圍廣、強度高、噴發期數多、分佈密度大等特點。新第三紀時期多有規模巨大的沿斷裂溢出的基性玄武岩,覆蓋於廣大準平原面之上,成大面積的熔岩高原及臺地;規模較小者後期被侵蝕切割為方山、嶺脊、尖山、殘丘等;第四紀以後噴發規模漸小,熔岩充填谷地,覆於河流階地之上成低臺地,或堵塞河流堰塞成湖,如“地下森林”火山群的熔岩流阻塞牡丹江上游,使之成為中國最大熔岩堰塞湖——鏡泊湖;晚期則以強烈的中心式噴發為主,形成由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火山彈、火山礫、火山砂、火山灰等)組成的突兀於熔岩高原、臺地之上眾多的火山錐。以長白山地區為例:在以長白山火山錐為中心的廣大地面上,熔岩高原、熔岩臺地呈環帶狀分佈,覆蓋面積達萬餘平方公里。一般認為東北區晚新生代以來的火山活動共有9期,其中以上新世中期(第三期)噴發為最強烈,此後規模和強度逐漸減弱。

②內蒙古高原亦為中國晚新生代火山活動較頻繁地區。在大興安嶺新華夏隆起帶和陰山東西向複雜構造帶截接部位之北側,以錫林郭勒盟為中心的內蒙古高原中部,發育有大片第三紀末至第四紀初期的玄武岩組成的熔岩臺地,總面積約1.2萬多平方公里,規模僅次於長白山區。臺地上規律地排列著許多第四紀死火山錐。按其分佈的可分為3片:巴彥圖嘎熔岩臺地集中於中蒙邊界,至少有40餘座火山;阿巴嘎火山群規模最大,熔岩臺地之上有206座成截頂圓錐形、鐘形、馬蹄形、不規則形火山錐;達來諾爾熔岩臺地面積約3100平方公里,102座火山錐成華夏向雁行式排列有序。以上均為新第三紀寧靜式裂隙噴溢到第四紀後逐漸轉為多次強烈的中心式噴發而形成。內蒙古高原南部的集寧周圍直至山西右玉、大同,及張北漢諾壩玄武岩臺地一帶,稱察哈爾火山區。該區恰值陰山東西向複雜構造帶與大興安嶺新華夏構造帶之截接部位,又為祁呂東翼反射弧的斜接所複雜化。所以,玄武岩臺地的分佈明顯受控於北東向及東西向構造。該區熔岩面積很大,如察哈爾熔岩臺地面積約4400多平方公里,但後期火山活動規模及火山錐數目均遠不及高原中部。第四紀火山錐僅分佈在玄武岩臺地的南北兩側,如大同火山群可見保存完好的火山錐10餘個,另外還有由9座火山組成的馬蘭哈達火山群和由7座火山組成的岱海南部火山群。據推斷該區火山活動始於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到更新世末甚至全新世方結束。

③海南島北部與雷州半島的火山及熔岩地貌的形成是與該區強烈的新構造運動密切相關。該區第三紀初期開始斷陷下沉,沉積厚度達3000餘米,其中夾有數十層薄層玄武岩。第四紀初雷瓊地區上升,火山活動也最強烈。早期為裂隙式的平靜溢流,成大規模熔岩被,而後逐漸轉為猛烈但規模較小的中心式噴發,至全新世漸趨停息。在地表形成了大面積的熔岩臺地及星羅棋佈的火山錐。據統計玄武岩流面積達7500平方公里,火山錐近70個。

④著名的騰衝火山群位於滇西橫斷山系南段的高黎貢山西側,火山及熔岩流以騰衝縣城為中心成一南北向延伸的長條形,面積87×33平方公里,計有火山錐70餘座,其中火口完整的22座,遭破壞的10座,其餘為無火口火山。火山及熔岩活動自上新世始至全新世。本區以極豐富的地熱資源著稱於世,據1974年不完全統計,騰衝縣79個泉群中,溫度在90℃以上者有10處,地表天然熱流量達25.498× l04千焦耳/秒,一年相當於燃燒27萬噸標準煤。在地熱區高溫中心熱海熱田,遍佈汽泉、熱泉、沸泉,水聲鼎沸,水汽蒸騰、數里之外可見。另外該區地震頻繁,並具岩漿衝擊型地震的特點:小震、群震、淺震甚多。表明熱田下部存在尚未溢出的殘餘岩漿體活動,成為地熱流的強大熱源,目前火山仍處微弱活動過程。

⑤在羌塘(藏北)高原北部,由於上新世以來青藏高原強烈隆起,伴隨著強烈的地殼運動,留下了分佈較廣的多期火山活動遺蹟。可劃分為6個火山群。其中西崑崙山中克里雅河上游位於海拔4700米處的高145米的1號火山,曾於1951年5月27日爆發,延續數晝夜,為中國大陸火山活動的最新記錄。該區位置最南的大火山群——巴毛窮宗火山群,最高達5398米,是中國最高的火山。

⑥臺X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帶內,北部大屯火山群為早更新世—晚更新世期火山活動的產物,並有澎湖列島等火山島。這些火山不僅形成了臺灣島北部獨特的火山海岸,而且有些火口至今仍有硫氣噴出。如由7個小山峰組成的七星火山的東南山腹冷水坑爆裂口的硫氣孔,硫的最高年產量達455噸。

⑦太行山東麓有名的井陘雪花山玄武岩(N2—Q1)、湯陰黑山頭玄武岩(Q1—Q2)等及河北平原內部黃驊附近的“小山”和無棣附近的“大山”也為新生代以來火山活動的產物。華北平原底部並發現有4層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夾層,說明在太行山的抬升和華北平原的下沉過程中,也曾伴隨有多次岩漿噴出活動。

⑧南京附近有上新世噴發的上“方山”玄武岩和下“方山”玄武岩,長江北岸的盱眙、六合(見六合縣)及南岸江寧一帶均有由10餘座火山錐組成的小型火山群。








北斗小老弟


中國火山分佈

①東北地區是中國新生代火山最多地區,共有34個火山群,計640餘座火山,並有大面積的熔岩被。主要分佈在長白山地、大興安嶺和東北平原(見五大連池火山群)及松遼分水嶺3地區,具有活動範圍廣、強度高、噴發期數多、分佈密度大等特點。新第三紀時期多有規模巨大的沿斷裂溢出的基性玄武岩,覆蓋於廣大準平原面之上,成大面積的熔岩高原及臺地;規模較小者後期被侵蝕切割為方山、嶺脊、尖山、殘丘等;第四紀以後噴發規模漸小,熔岩充填谷地,覆於河流階地之上成低臺地,或堵塞河流堰塞成湖,如“地下森林”火山群的熔岩流阻塞牡丹江上游,使之成為中國最大熔岩堰塞湖——鏡泊湖;晚期則以強烈的中心式噴發為主,形成由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火山彈、火山礫、火山砂、火山灰等)組成的突兀於熔岩高原、臺地之上眾多的火山錐。以長白山地區為例:在以長白山火山錐為中心的廣大地面上,熔岩高原、熔岩臺地呈環帶狀分佈,覆蓋面積達萬餘平方公里。一般認為東北區晚新生代以來的火山活動共有9期,其中以上新世中期(第三期)噴發為最強烈,此後規模和強度逐漸減弱。

②內蒙古高原亦為中國晚新生代火山活動較頻繁地區。在大興安嶺新華夏隆起帶和陰山東西向複雜構造帶截接部位之北側,以錫林郭勒盟為中心的內蒙古高原中部,發育有大片第三紀末至第四紀初期的玄武岩組成的熔岩臺地,總面積約1.2萬多平方公里,規模僅次於長白山區。臺地上規律地排列著許多第四紀死火山錐。按其分佈的可分為3片:巴彥圖嘎熔岩臺地集中於中蒙邊界,至少有40餘座火山;阿巴嘎火山群規模最大,熔岩臺地之上有206座成截頂圓錐形、鐘形、馬蹄形、不規則形火山錐;達來諾爾熔岩臺地面積約3100平方公里,102座火山錐成華夏向雁行式排列有序。以上均為新第三紀寧靜式裂隙噴溢到第四紀後逐漸轉為多次強烈的中心式噴發而形成。內蒙古高原南部的集寧周圍直至山西右玉、大同,及張北漢諾壩玄武岩臺地一帶,稱察哈爾火山區。該區恰值陰山東西向複雜構造帶與大興安嶺新華夏構造帶之截接部位,又為祁呂東翼反射弧的斜接所複雜化。所以,玄武岩臺地的分佈明顯受控於北東向及東西向構造。該區熔岩面積很大,如察哈爾熔岩臺地面積約4400多平方公里,但後期火山活動規模及火山錐數目均遠不及高原中部。第四紀火山錐僅分佈在玄武岩臺地的南北兩側,如大同火山群可見保存完好的火山錐10餘個,另外還有由9座火山組成的馬蘭哈達火山群和由7座火山組成的岱海南部火山群。據推斷該區火山活動始於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到更新世末甚至全新世方結束。

③海南島北部與雷州半島的火山及熔岩地貌的形成是與該區強烈的新構造運動密切相關。該區第三紀初期開始斷陷下沉,沉積厚度達3000餘米,其中夾有數十層薄層玄武岩。第四紀初雷瓊地區上升,火山活動也最強烈。早期為裂隙式的平靜溢流,成大規模熔岩被,而後逐漸轉為猛烈但規模較小的中心式噴發,至全新世漸趨停息。在地表形成了大面積的熔岩臺地及星羅棋佈的火山錐。據統計玄武岩流面積達7500平方公里,火山錐近70個。

④著名的騰衝火山群位於滇西橫斷山系南段的高黎貢山西側,火山及熔岩流以騰衝縣城為中心成一南北向延伸的長條形,面積87×33平方公里,計有火山錐70餘座,其中火口完整的22座,遭破壞的10座,其餘為無火口火山。火山及熔岩活動自上新世始至全新世。本區以極豐富的地熱資源著稱於世,據1974年不完全統計,騰衝縣79個泉群中,溫度在90℃以上者有10處,地表天然熱流量達25.498× l04千焦耳/秒,一年相當於燃燒27萬噸標準煤。在地熱區高溫中心熱海熱田,遍佈汽泉、熱泉、沸泉,水聲鼎沸,水汽蒸騰、數里之外可見。另外該區地震頻繁,並具岩漿衝擊型地震的特點:小震、群震、淺震甚多。表明熱田下部存在尚未溢出的殘餘岩漿體活動,成為地熱流的強大熱源,目前火山仍處微弱活動過程。

⑤在羌塘(藏北)高原北部,由於上新世以來青藏高原強烈隆起,伴隨著強烈的地殼運動,留下了分佈較廣的多期火山活動遺蹟。可劃分為6個火山群。其中西崑崙山中克里雅河上游位於海拔4700米處的高145米的1號火山,曾於1951年5月27日爆發,延續數晝夜,為中國大陸火山活動的最新記錄。該區位置最南的大火山群——巴毛窮宗火山群,最高達5398米,是中國最高的火山。

⑥臺X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帶內,北部大屯火山群為早更新世—晚更新世期火山活動的產物,並有澎湖列島等火山島。這些火山不僅形成了臺灣島北部獨特的火山海岸,而且有些火口至今仍有硫氣噴出。如由7個小山峰組成的七星火山的東南山腹冷水坑爆裂口的硫氣孔,硫的最高年產量達455噸。

⑦太行山東麓有名的井陘雪花山玄武岩(N2—Q1)、湯陰黑山頭玄武岩(Q1—Q2)等及河北平原內部黃驊附近的“小山”和無棣附近的“大山”也為新生代以來火山活動的產物。華北平原底部並發現有4層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夾層,說明在太行山的抬升和華北平原的下沉過程中,也曾伴隨有多次岩漿噴出活動。

⑧南京附近有上新世噴發的上“方山”玄武岩和下“方山”玄武岩,長江北岸的盱眙、六合(見六合縣)及南岸江寧一帶均有由10餘座火山錐組成的小型火山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