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再次發聲不允許保險理財產品保本保息,對於理財有什麼風險?

小馬讀財


銀保監會公告稱,《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辦法》指出,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應向投資者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風險,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

這個辦法的出臺,相當於是保險公司不能發佈這種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了。這會對市場帶來什麼風險呢?今天的《新聞背景音》我們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具體情況】

其實,之前的資管新規裡已經約定了不得保本保息,那麼此次有什麼不一樣呢?

這次的內容更加豐富,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保險資管產品定位為私募產品,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

權益類產品投資於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

保險資管機構可以委託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以及銀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機構代理銷售保險資管產品等。

可以看出,保險理財比銀行理財要求更加嚴格。銀行理財子公司,是可以面向公眾去發售的,但是保險公司理財產品只能作為私募向合格投資人發行。

【保險公司理財就保險?】

很多人認為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更靠譜,更保險,所以現實中很多人像瘋了一樣去買這種產品,但小馬讀財想說的是隻有保險產品屬於保險公司表內業務,其他理財業務不保本。具體邏輯如下:

1、保險公司作為金融機構,只賣保險;

2、掛著保險名頭的理財,其實是私募;

3、私募債屬於高風險低收益產品,絕不推薦投資;

所以,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屬於私募性質,監管已經規定不保本保息。

【風險警示】

雖然已經不許保本保息發售了,但有人已經買了相關產品。針對已經買了保險公司理財產品的投資人,他們應該怎麼辦,會有風險嗎?小馬讀財認為要分兩種情況看:

第一種是固定收益型,承諾保本保息,那麼趕緊跑,因為已經不合規;

第二種是淨值型,這就要看裡面的底層資產是什麼,是否合規,是否投了垃圾企業債券或者股票。

【總結】

綜上,監管再次發聲不允許保險理財產品保本保息,這是歷史必然。所以保險理財產品並不保險,其本質是私募,只有合格投資者適合參與,小馬讀財不推薦普通人參與。

以上內容僅代表小馬讀財觀點,並非標準答案,小馬讀財也不提供標準答案,如有質疑歡迎提出,我們歡迎高質量的不同聲音與我們共同探討與進步。


小馬讀財


在購買理財保險時,要注意不要走入以下五大誤區:

誤區一:保險理財類產品一定能賺錢

保險理財產品最大的功能是保障,投資收益都是附加功能,並且大都跟保險公司的收益相關,一定會有風險,這是保險理財產品的特點。一般購買保險理財產品所繳納的費用會分為3個部分,一部分用來保險的保障功能,一部分用來投資,相當於給保險公司投資,還有一部分用來保險公司扣除相應的費用。專家建議,購買保險理財產品要理智,重保障輕理財,它不是一款完全收益性質的金融產品,一定要先考慮保障功能,再選擇其投資效益。

誤區二:分紅險的收益比銀行收益高

很多保險公司向外宣傳時會說自己的分紅險產品的年收益率能夠達到5%左右,這個比例可能比銀行利率還高,很多人也因此購買了分紅險保險產品,但是到頭來可能發現,不但分紅沒有得到,可能連自己的本金都會有所虧損,深感被騙。其實,分紅險還是保險產品,其主要功能還是保障,但是分紅與保險公司盈利直接相關,如果保險公司經營不好,分紅險的收益自然不好,甚至可能為零。

誤區三:萬能險一定沒有風險

萬能險這個名字會誤導很多人,認為萬能險一定是最有保障的,其實這也是人們不瞭解保險理財產品的一個表現。萬能險的最終結算利率並不是按照年利率去算,而是每個月的利率結算後累積到下一個月,這種計算方式可能會導致獲得的收益遠沒有按照年收益率來結算的結果多。所以萬能險也是有風險的,並不是一定萬能。

誤區四:投連險適合所有人投資

投連險有一個特點就是保險公司不保證最低收益率,不承諾任何形式的風險,並且短期內也不能退保,否則會損失本金。所以投連險並不是適合每個人投資。

誤區五:買熟人保險一定穩賺

通過上面介紹可知,投資型保險是存在風險的,與保險公司經營狀況有關,所以與是不是熟人並無關係,請大家購買時一定要選擇大型保險公司及負責人的保險代理人。在選擇產品時,如果保險銷售人員一味強調其產品的收益特性,請慎重選擇


煙燻A股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保險資管產品業務,即是指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接受投資者委託,設立保險資管產品並擔任管理人,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合同約定,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

即類似於基金一樣,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接受資金然後運用專業的知識進行投資。那核心依然還是投資,有投資就一定有風險,不管是投資債券還是股票還是其它品種。那在監管沒有嚴格的情況下,市場流行剛性兌付。剛性兌付是指不管投資結果成功還是失敗,投資管理機構都會給到投資者相對應本金以及收益,即所謂的隱形保本保收益。

這樣的風險轉移對投資者來說有利也有弊。有利即市場風險轉移,無需自己承擔市場風險。有弊即無法突顯管理人的真正投資能力,管理人能力不透明,投資者無法挑選。

對於保險資管機構來說也是有利有弊。有利即解決客戶顧忌,更容易取得投資者信賴。弊處,增加公司風險,造成市場資金實力越大的保險資產越容易吸引投資者,而資金實力越弱的更難生存,哪怕投資實力很強。

打破保本保息的政策,對於投資者來講屬於轉接回來本應該自己承受擔的風險,從而促進投資者對投資知識的學習,深入瞭解投資市場,分析自己結合風險,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對於資產管理機構而言,減少了不必要的風險,需落實更多的投資者教育活動,重點培養投資人才。市場的透明,投資團隊能力成為吸引投資者的核心。

投資者的知識普及到位,瞭解自己的偏好,購買的產品達到自己的預期,市場得投資者的認可,投資者加大資金。市場競爭,資產管理機構在市場自然競爭之下提升投研能力,促使產品得到超越期回報,投資者更加信賴,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南瓜巴比


顧名思義:”保險理財”產品你不保險受益還能稱得上”保險理財產品”嗎?這樣的監管機構你們是不是天天閒得蛋疼?你們是不是看不得老百姓安安穩穩得到一點投資受益?


白晉湘


今後的理財產品都不保本保息了,理財產品的風險完全由購買者承擔,買理財產品時要多看產品說明書,買自己懂的理財產品,降低風險。



谷哥160081073


所以趁現在口子沒紮緊,趕緊買現有產品


subeiwang


不是不允許保本保息,是不允許向客戶宣揚或承諾保本保息。

這是出於合規考慮。

理財的本質是拿出一部分盈利來分,但沒有公司敢保證只盈不虧。

所以,無論是保險公司的年金險,還是基金等理財產品,只能拿過去的業績說話,而不能承諾或預估未來的業績。

合規經營,人人有責[祈禱]



卡文保經


保險和保本分開,正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