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火鍋店服務員相比,北大畢業生何以不快樂?

與火鍋店服務員相比,北大畢業生何以不快樂?

李雪琴忽然火了。她的火,有些蹊蹺,甚至有些匪夷所思,這倒不是因為她北大畢業生的身份,而是她在一檔綜藝節目裡大發感慨,稱在某火鍋店體驗上班時,發現店裡的服務員過得都比自己快樂。至於原因,她這樣解釋:“自己什麼都想要,又想過都爽,又想要有錢,又想別人尊重”,所以,自己不快樂。而那些月入只有5000的火鍋店服務員,生活簡單、陽光、溫暖,擁有平凡的夢想,反倒比自己過得更加快樂。

她的言外之意,自己有北大背景,要知識有知識,要能力有能力,要年輕也年輕,理所應當比那些看上去不如自己的人過的更快樂,可是,結果並非如此。我相信,李雪琴的感受一定如有錢但不快樂的地主一樣,理解不了隔壁的佃戶窮得叮噹響為何院落裡總是歡聲笑語。

現時代的我們,承載了太多的物質期待,並受其苦累,雖然人人皆知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是,卻忍不住一如既往地追名逐利,疲於奔命。哪裡有那麼多歲月靜好,負重前行才是生活常態。

出人頭地,一向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何為成功?有句話說得好:“衣錦不還鄉,如錦衣夜行。”人們更多地看重外在的東西。或許,只有物化的東西,才可以用來攀比,才可以彰顯優越,才可以從表面上向世人宣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幸福與快樂。

與火鍋店服務員相比,北大畢業生何以不快樂?

何況,現實逼迫著人們不得不將成功的目標界定的更加世俗。相親節目上的告白,說白了不就是物質條件衡量與身份條件比對的討價還價嗎?於是,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有些人寧可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錢,已經成為人們過得好或不好的重要條件。

然而,錢只能滿足慾望,卻不能帶來快樂。

心理學家榮格曾講到過,許多人身體健康,心智正常,但是並不快樂。而錢,連最基本的健康都不一定買得到,何況快樂。

心靈的空虛,往往令人迷失,誤以為物質的滿足,會帶來精神的愉悅和快樂。其實不然。人性有善惡,如一枚硬幣的兩面,如果不能駕馭好惡的一面,很可能在物慾的誘惑下陷入貪婪的溝壑無法自拔。有一部小說,說一名奴隸工作特別認真,貴族十分賞識,提出願意滿足他的一個願望。奴隸很高興,告訴貴族想分得一點土地,這樣就可以養活自己了。貴族爽快地答應了。他說,從明早太陽一出山就開始跑,直到太陽下山為止,凡是他跑過的土地,貴族都會給他。奴隸跑到中午已經很累了,有人建議他休息一下,可是,他不想浪費這麼好的機會,所以,一直堅持跑到太陽落山,他倒地不起,一命嗚呼。

被慾望奴役,一條命辛苦換來的,終究不過是三尺見方的地方。別覺得奴隸可笑,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青年時拿命換錢,年老時拿錢換命,輪到那一刻,雖然明白了人生太過匆忙,不該僅僅為了趕路而無視路上的美麗風景,然,也只能留給後人做遺憾的教訓了。

與火鍋店服務員相比,北大畢業生何以不快樂?

不幸福,不快樂,或許僅僅因為自己的感受缺乏有效的參照。

原先街坊鄰居都住在一起,條件相當,誰也沒覺得誰過的特別幸福誰過的特別不幸,大家其樂融融。直到有一天,街坊鄰居一個一個地搬走了,住進了寬敞的大房子,只有自己,還留在這裡,一如往常。人口沒多,面積沒少,自己的心裡卻不平了,失衡了,開始覺得生活處處不如意,與人比較唯獨自己不幸福。攀比生出來的相對被剝奪感,完全顛覆了平靜的人生。這樣的例子很多。剛大學畢業時,大家一個起跑線,同學之間還是情投意合意氣奮發,可幾年十幾年過去,有的人原地不動,有的人平步青雲,再聚一起,心裡的感覺就再不是原先的那樣。

外界的干擾,尤其是耳目的干擾,讓生活欺騙了我們自己。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那些原本與生活本身毫無牽連的東西,反過來倒是影響了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應當恪守內心的安寧,擯棄物慾誘惑,重視內在滿足。

從心裡為自己設定一個籃球框一樣高的目標,不努力,夠不著,蹦一蹦,就夠著。只要今天比昨天過的好,小目標一個一個實現,或許,生活就會變得很快樂。與北大畢業生相比,那些火鍋店的服務員,肯定沒有想過“什麼都想要”,他們才會快樂,否則,他們一樣陷入迷茫的境地。

都得到了,也未必是好事,沒有得到,也未必是壞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就是這個道理。有多少人信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並不擇手段地升官發財,到頭來卻落得個貨盡沒官的身敗名裂?而那些普通的人,不曾大富大貴,不曾出人頭地,安於平淡,樂於平常,卻能在寧靜的日子裡安享一個人的浮世清歡。

與火鍋店服務員相比,北大畢業生何以不快樂?

別讓慾望將自己的人生炸裂。莊子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生命裡的很多東西,其實並不重要,猶如網上看到心儀的物品迫不及待地買回來,擱在一個角落很難想起一樣。活在當下,放平心態,漫觀人生路上僅此一程的風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真正的快樂,不是讓別人為自己歡呼,而是自己讓自己滿足。自己快樂,無所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自己不快樂,也無所謂“金玉滿堂”。慾望可以設法滿足,而快樂,只能靜待其來,它像一隻蝴蝶,拿著網去捕捉,反而飛得更快,如果不理它,它反而會飛到自己的眼前來。

一切聲色,皆為雲煙。快樂如“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它沒有世俗標準,不論是北大畢業生李雪琴,還是火鍋店服務員,均是如此,但凡為物質所惑,註定遠去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