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黨員”動真碰硬化解“老大難”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部署要求,我市從補齊村(社區)黨組織紀檢監督這一短板破題,排兵佈陣、撒“豆”成兵,在全市全覆蓋選優配強村(社區)黨組織紀檢委員,並明確其黨風廉政建設“前沿哨兵”的職責定位,賦予“宣傳員、信息員、監督員”三大職責,強化基層一線監督力量,把全面從嚴治黨覆蓋到“最後一公里”。

本網特推出“紀檢‘前沿哨兵’履職故事”欄目,講述這支活躍在村頭巷尾、田間地頭的“前沿哨兵”,鮮活生動的履職故事,以饗讀者。

今年59歲、黨齡30多年的朱雲江是紀檢道路上的老兵。1984年,朱雲江擔任屏山縣大乘鎮三合村(今屬屏山縣屏山鎮)黨支部書記,這一干就是整整15年。卸任村支書後,他遠離家鄉外出打工。2018年,他一回到村上就被委以重任——村黨支部紀檢委員,自此踏上紀檢之路。

“老党员”动真碰硬化解“老大难”

朱雲江是同事們眼中的一面旗幟、一根標杆。

幾年時間裡,朱雲江結合縣紀委監委在村(社區)創新開展的“一員三平臺”工作機制,動真碰硬化解轄區內不少“老大難”問題,切實發揮了村黨支部紀檢委員的監督作用。

工作認真、踏實,有責任心、有擔當……朱雲江在當地有口皆碑,成為同事們眼中的一面旗幟、一根標杆。

“老党员”动真碰硬化解“老大难”

屏山縣屏山鎮三合村黨支部紀檢委員朱雲江(宜賓新聞網 張潔 攝)

管好“閒事”不出“大事”

身材有些偏瘦,膚色黃褐偏黑。初見朱雲江,就知道是與田地打交道多年的莊稼人,憨厚、實誠。可與他朝夕相處的同事卻說,工作中的他犀利、剛正不阿、鐵面無私。

“村務、黨務要及時公開,接受大夥兒監督!”“不行,這麼做違反紀律!”在每次召開的村“兩委”會議上,朱雲江敢說敢言,即使大家都“紅了臉”,也依然據理力爭。

最初,朱雲江因說話直,慢慢有了風涼話,“芝麻綠豆點兒事都管,還當自己是紀委書記了。”“拿著雞毛當令箭,看他搞個啥名堂!”家人聽到風言風語,也有過埋怨。朱雲江卻堅定地說,“組織上相信我,讓我當紀檢委員,這活兒本來就是得罪人的!”“‘閒事’管好了才不會出‘大事’嘛!”

朱雲江行得正坐得直,越來越有威信。

“老党员”动真碰硬化解“老大难”

朱雲江(左)在當地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及威望。(宜賓新聞網 張潔 攝)

“朱委員,給你反映點事……”“老朱,這個事情這樣做怕不得行哦。”當地村民看到啥事都愛給朱雲江“打小報告”,不用擔心“洩密”,而朱雲江也喜歡和老百姓“打堆堆”。

正因如此,在三合村黨群服務中心,朱雲江的辦公室時常無人。“只要村上不開會,我都要去農戶家中或是幾個聚居點,跟大夥拉家常、聽意見……”朱雲江隨身總會攜帶一個記錄“閒事”的小本本和一張特別的名片——《三合村黨支部紀檢委員聯繫卡》,“名片上填寫了我的姓名、電話,有事就找我……”

“老党员”动真碰硬化解“老大难”

朱雲江(左)在工作中一絲不苟,有責任心、有擔當。(宜賓新聞網 張潔 攝)

以老黨員的堅韌解決“老大難”問題

“這些‘斷頭路’太老火了,每次出行都要繞很遠的路,村上想想辦法哦……”“老朱,這條‘斷頭路’很多年了,能不能解決啊?”

2018年前,三合村裡有多達9處的“斷頭路”。眼看組與組之間的通村公路就隔著那麼幾百米,可是因為“斷了頭”,沒有互連互通,原本分分鐘的路程,卻要繞行很遠的路才能到,真的是“望山跑死馬”,村民們意見很大。

“大家不要著急,我會把大家的意見和想法記下來彙報的……”在走訪瞭解中,朱雲江將大家反映最突出的“斷頭路”問題登記到社情民意本上,在村兩委會上提了出來,得到村兩委領導和大家的廣泛支持。

2018年底,“斷頭路”接通工程啟動,朱雲江更忙碌了。

“接通‘斷頭路’會涉及到不少戶村民的土地,因此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每天的休息時間,朱雲江都會到村民家中協調土地事宜,“只要能方便大家出行,再難也要爭取。”而每天的工作時間,朱雲江總是守在施工一線,“工程質量無小事,老百姓不滿意,在我這裡就過不了關,必須動真碰硬!”

半年時間,9處“斷頭路”接通7處,疏通了全村的交通要道。餘下2處,因個別村民對佔地補償有意見受阻,朱雲江又上門去反覆做工作,最終村民思想通了、路也基本通了。

“老党员”动真碰硬化解“老大难”

朱雲江(右)在工地監督檢查路橋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市紀委 供圖)

動真碰硬把好監督“第一關”

“我和老朱一塊長大,一年退伍,早年間一起工作合作過,他這個人就是軸!”在三合村鴨池組村民何乘江眼中,朱雲江當村支書時就特別較真,丁是丁卯是卯地辦事。“現在他擔任村紀檢委員,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他那股軸勁一點沒變,較真、穩重、實誠,不但是工作中的一把好手,也是值得真心相交的朋友。”

三合村石板組組長張友均曾多次陪著朱雲江去農戶家中,“大伏天我們徒步幾十公里走到農戶家,為疏通‘斷頭路’反覆給農戶做思想工作,有些頭天本來都說好了,第二天突然就反悔了。但朱雲江很有耐心,最後還真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了……”說完,張友均豎起大拇指,“他當這個村紀檢委員,大家都放心,他就是我們村上的守護神。”

“朱雲江隨身攜帶的帆布提包裡裝滿了學習資料、筆記本、聯繫卡,翻開他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天的工作要點,在多次翻閱後變得‘飽經滄桑’……”回想起這件小事,原大乘鎮紀委書記楊順彬特別動情,“朱雲江同志在當地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及威望,基層工作經驗豐富。截至目前,沒有村民群眾對村‘兩委’和村組幹部吃拿卡要、優親厚友、貪汙侵佔等損害群眾利益的不良反映。作為村黨支部紀檢委員,朱雲江在當好‘宣傳員’‘信息員’‘監督員’三個方面充分發揮了‘前沿哨兵’的監督作用。”(記者 張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