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有句俗話:“澄海無客,大埔無福”, 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潮汕還有一句俗語說“澄海無客,大埔無福”,這反映了早年移民的分佈特徵。在外地,如廣州地區,人們常把潮汕話稱“福佬”話。“福佬”一詞是用來稱由閩徙潮的中原漢族後裔,以別於潮汕原來的土著民族,後來,潮汕一帶的少數民族逐漸被漢化,“福佬”就逐漸被用作潮人的泛稱。客家人和福佬人一樣,都是從中原輾轉南下的漢族人,在時間上,客家人來廣東,比潮汕人來得遲。

潮汕有句俗話:“澄海無客,大埔無福”, 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客家南遷最早可追溯至東晉義熙九年(公元413年),在大埔、梅縣一帶的五個“流人營”被認為是閩南、粵東的客家之祖。而客家人大量南遷還要到北宋,宋初的《太平寰宇記》所載戶口,潮州還沒有主客戶之分,梅州則開始有主客戶之分,但客家也僅有367戶。而據《元豐九域志》所載:僅僅將近百年之後,梅州客戶劇增至 6千多戶,潮州客戶更增至I萬多戶。

大多數人潮客家人來自福建的石壁,根據史料的記載:石壁地處閩贛要衝,客家先民大抵是由中原南下經江西,再由江西徙往福建,再由福建往廣東。石壁鄉成了客家人南遷的中轉站,在這裡播遷到海內外的客家姓氏達160個之多,因此海內外客家後裔修族譜,有80%稱先祖來自寧化石壁。

當客家人大量南遷的時候,福佬人早已入主潮汕多時,潮汕地區平川沃土以及水陸交通要塞大多被福佬人佔據,客家人不得不在興梅地區艱苦奮鬥。由於長期交錯轉徙,客家人與潮汕人在潮梅各地互為雜處,也逐漸混同。據解放前統計,梅、潮一帶,只有大埔是純客家縣,澄海是純福佬縣,故此說“大埔無福,澄海無客”。其它潮梅各縣,則有福、客雜處的情況。

有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句俗語來看出某個姓氏移民的由來:如“未有揭陽城,先有槎橋鄉”,就是潮汕槎橋始祖楊繪入潮記錄。據原揭陽縣仙橋鎮槎橋鄉《楊氏族譜》記:“槎橋鄉創於北宋熙寧七年(1074)”,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楊氏始祖楊繪,生於1032年,卒於1116年,26歲中戌科進士,累任開封府推官、翰林院院士、司諫、御史中丞、中順大夫。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參議政事,議行新法。楊繪卻極力反對,先後多次上疏,言及新法弊端,奏請恢復舊法,觸怒皇上,遭貶謫流所。從而創建槎橋鄉,比南宋紹興十年(1140)在榕城建置的揭陽縣城要早幾十年。

來源網絡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