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24節氣你知道多少呢?

萌芽記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這是《三字經》對四季的描述:春、夏、秋、冬叫做四季。這四個季節交替變化,稱為一年。再一個四季交替變化又是一年。這樣循環往復,永不停止。

記得二十四節氣歌是小學《常識》課學的: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白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為了好記,只增加了四個字,就能押韻、朗朗上口,讓每個小孩輕鬆學會,真是了不起。

二十四節氣是怎麼形成的呢?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黃道是三百六十度,每十五度為一個節氣,一共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週而復始。

初夏秋冬每季六個節氣,每季度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在上古時代已訂立,漢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人們以此預知冷暖雪雨變化。

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我國的農曆由干支歷(陰曆)和屬於陽曆的“二十四節氣”構成,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來符合迴歸年,所以是陰陽合曆。我國現在通行兩套曆法:

公曆,以公元紀年,今天是公元2020年3月29日;

農曆,陰陽合曆,今天是庚子年三月初六。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半支蓮6


●這個年代又有好多人知道這些知識呢?這不是強人所難嗎?該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拿著它不知道起個什麼作用?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秋,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還有後面記不住。估計提問者也是一頭懵逼。


知足常樂0724


二十四節氣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勞動人民通過觀察自然,研究物候,提出了標誌季節更替,氣溫變化的二十四節氣,用於指導農時,並對我們的衣食住行產生重要影響。四季的劃分產生於何時呢?



據《尚書》記載,對於四季的劃分可以追溯到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古人用日晷來測量太陽的影子。影子最短,說明太陽就在我們頭頂,離我們最近,所以白天的時間最長,於是把這一天叫仲夏,也就是後來的夏至。意味著炎熱的季節到來了。

太陽達到最北端後,又慢慢的返回,當達到最南端時,太陽離我們最遠,影子最長,白天的時間最短,然後又北返。所以我們常說,過了冬至,一天長一繩子。古人把這一天叫做冬至,有吃餃子的風俗,認為不吃餃子會被凍掉耳朵的。

當日晷的影子長度達到中間狀態時,便把他成為秋分,或春分,在這一天,白天和夜晚一樣長,說到這,大家很容易明白孔子為什麼把自己的著作稱為《春秋》了,他有兩個寓意,一,我要客觀的,公平的,不帶主觀偏見地去書寫事實,如同春分,秋分那樣,二,是日月往來,春秋代兮,後人會在我記載的故事裡吸取教訓。這就是後世師法的“春秋筆法”。

可見,曰春夏,曰秋冬,四季運行不窮的知識,在夏朝的歷法中已經存在,已有五千年曆史了。



戰國末期,古人根據上面四個節氣所補充,擴展而成。他把地球繞太陽的橫轉軌道定為黃道,地球每運行十五度,為一個節氣,後來,發展成為現在的二十四節氣歌。厲害的是二十節氣雖為農曆,但每個節日都固定在陽曆的某個時期,如上圖的夏至,就在6月22日前後,便於我們記憶,加強了對我們把握農時,及對衣食住行的指導意義。


江湖夜雨92


歲月不居,季節變更,24節氣分別是:

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季,立夏,忙種,小滿,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週而復始。








五金員工陳可為


《三字經》中有言: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無窮。意思是說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這四時季節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如此循環往復,永不停止。

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份為一個節氣,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始於立春,終於大寒,週而復始。

一年四季由"四立"開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代表著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開始和到來。

另外還有重要的"四節",春分和秋分,夏至和冬至。春分,晝夜時長相等,過後晝漸長,夜漸短,天氣由暖逐漸轉熱;秋分,晝夜時長亦相等,過後晝漸短,夜漸長,天氣由涼爽逐漸變冷。夏至,當日晝最長,夜最短。按理說這個節令應是最熱的時候,然每年最熱的時候均在大暑至立秋時節。這是因為晝仍長於夜,地球吸收太陽的熱量大於它散出的熱量。同理,冬至當日雖晝最短,夜最長,但最冷的時候卻在大寒時節。


手機用戶墨海聽濤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李楠LN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三字經裡面提及的春夏秋冬四季,又細分為二十四節氣。

我國古代勞動大眾根據農業勞作的經驗及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行規律總結出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個季節六個節氣,四個季節二十四個節氣。

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成為農業耕作的時間參照,為歷代農民學習農業種植技術提供了時間上的遵循!隨著工業社會代替農業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二十四節氣已經不瞭解了。但我們也心喜的看到現在的幼兒園和小學開始注重傳統文化的教育,二十四節氣歌也開始迴響在課堂上。



谷底001


二十四節氣的簡單含義如下:

立春:春季開始。雨水:降雨開始。驚蟄:驚醒冬蟄。春分:晝夜平分。

清明:天晴草茂。穀雨:雨潤百穀。立夏:夏季開始。小滿:麥類飽滿。

芒種:麥類成熟。夏至:熱夏來臨。小暑:炎夏開始。大暑:全年最熱。

立秋:秋季開始。處暑:炎夏結束。白露:天氣轉涼。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將要結冰。霜降:開始有霜。立冬:冬季開始。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雪量增多。冬至:寒冬來臨。小寒:開始寒冷。大寒:全年最冷。

東山

二十四節氣並不是某個人發明的,這應該說是中國古代先民的集體智慧。

中國古代的歷法一直用的是陰曆,主要是根據月相的變化來安排的。但這種曆法對於農業的指導是不利的(陽曆對於農事指導比較有利),因為農事、物候主要是根據太陽在地球上直射的位置來決定的,因此就需要利用另外的方法來指導農業生產,這就是24節氣出現的重要原因。

二十四節氣的劃分,主要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年裡頭所處的特定位置,這樣來劃分的。一年轉一圈360°,每隔15°就是一個節氣。在古代大概有幾種劃分方法:

一種方法是在天黑不久,黃昏的時候看北斗七星,以斗柄指向來定節氣,斗柄指向東就是春分,指向南就是夏至,指向西就是秋分,指向北就是冬至。

另外還有一種劃法,也是在黃昏的時候,看天頂中天的時候是什麼星座,比如黃昏中天的時候,七天左右中天的星,古書上叫做“大火”,也就是叫“心宿二”,就是夏天到了;另外如果黃昏的時候,看到的星座是昴星,也就是現在天文上的金牛座那個昴星團,就是冬至到了。

第三種劃法,就是用土圭測日影,就是立根杆子看影子的長短,正中午的時候看影子長短,如果影子最短的時候,那就是夏至;影子最長的時候就是冬至。

至於二十四節氣出現的時間,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時期,該時期出現了仲春(春分)、仲夏(夏至)、仲秋(秋分)和仲冬(冬至)這四個節氣的劃分。《尚書.堯典》就有利用星辰正四時的方法。

而戰國後期的《呂氏春秋》中已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八個節氣的劃分,通過八個節氣對季節轉換的標示,便有了四季的區分。



悟道者說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意思是宇宙自然界造就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環往復,週而復始,生生不息,永不停止。

24節氣

反映季節變化: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

反映溫度變化的節氣: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

反映天氣現象節氣:

、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

反映物候現象的節氣

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止的運行下去。


心靈棲息地


關於如何曰春夏,曰秋冬這一句話。

這一句話呢的實際含義,是指太極陰和陽的兩個對立面。春為少陽,夏為老陽;統為陰陽太極的陽極。秋為少陰,冬為老陰,統為太極的陰極。

就以太陽系為太極而言,地球為陰,太陽為陽!如何體現太陽與地球在自轉與公轉中的陰陽交媾,萬物的春發、夏長、秋收、冬藏的過程,就是四季交替變化,很好的體現方式及例證!

然而,陰陽交替過程,並非一蹴而就。大家從冬春的交替過程中,就有很明顯的感覺,冬至一陽生後,陽氣開始上升。春天很多人容易感冒,其主要原因,就是陰陽交替結果,上午還是暖和的東南風,下午突然就是寒冷的北風吹來。這就是陰陽二氣的糾纏統一而又矛盾向前發展的方式體現!

古人為了更好的體現陰陽交替的過度期的區分,就把春夏秋冬更細化為二十四節氣!把十二個月中的辰未戌醜四土月為陰陽交替轉換的交替平臺及過度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