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孕此有記載

據《山海経》和《路史》記載“華胥之淵,及閬中渝水地也”,並在此孕育和誕生了伏羲與女媧兄妹。古城閬中民間傳說,華胥孕伏羲十二載因到仇夷山南麓打獵,動了胎氣,在仇夷山南灣生下了伏羲。

古城閬中的先民們為了紀念華胥這位華夏聖母,把伏羲出生地仇夷山改為媽皇山,並將仇夷山南埡改為皇娘埡,在此修了皇娘廟,正殿塑華胥聖像,左右塑伏羲和女媧陪像。至今香火旺盛,頂禮膜拜。

在皇娘廟相對不遠處的長青山上,有唐代建修的長靑寺。正殿中央塑有伏羲像:身著八卦衣,胸繡太極圖,面容稍瘦,雙眼炯炯,鼻樑挺直,八字鬍下垂,唇紅潤微啟,是一位智慧勤勞和神秘的老者。

相傳由於渝水遭遇洪災,華胥部落北遷越過秦嶺到迖甘肅天水成州一帶,伏羲後來成長為部落首領,最終成為一代人皇,創立了輝煌的華夏文明,被尊為“百王之王”和“人類始祖”,女媧被尊為“東方女神”。並傳伏羲在成州作首領後,很眷戀這片孕育和養育過他的土地,曾先後多次回到閬中,並傳授人們制網罟、養六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