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貧富”差距太大了:一年管理費只有30萬 還有一年暴賺5個億

一季度即將結束,公募基金紛紛開始披露年報,一些平時無法瞭解的基金產品細節隨之浮出水面。

在已披露的200多份年報中,興全合宜大賺5億管理費,排在權益型基金之首。然而,市場中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在ETF市場,也可以看到一些邊緣化的品種舉步維艱,比如萬家上證50ETF,全年管理費收入僅30萬元。

ETF的圍城之境

ETF是近些年基金市場裡發展極為迅猛的品種,各家基金公司前赴後繼地進入這個領域想要分一杯羹,但殊不知,對於一些公司來說,這只是一座圍城。

截止到3月28日,博時上證50ETF和萬家上證50ETF是唯二的兩隻披露了2019年年報的上證50ETF。年報披露得很詳盡,同時也多多少少地呈現出了ETF市場的真實情況。

萬家上證50ETF(代碼:510680)是一隻被邊緣化了的上證50ETF,最新規模1.67億元,而2019年全年的成交額是685萬,在某些日子裡,一天的成交額甚至只有幾百元,幾乎被人遺忘。

那麼這樣的一隻ETF能給萬家基金帶來多少收入?

答案是30萬元。

經過一年的運作,萬家基金從這隻ETF賺到了30萬的管理,而託管行華夏銀行則賺了6萬元。這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數字,還抵不上基金公司為了日常維護這隻產品所付出的精力。

與此同時,可以將其與博時上證50ETF作個比較。

博時上證50ETF2019年全年的成交額是96.7億元,算下來,日均成交額在3000萬元左右,相比之下,境況要好上許多。而根據博時上證50ETF披露的2019年年報,博時賺了178萬管理費。

流動性的問題除了帶來管理費的差異,還會影響其它方面。就全年來看,萬家上證50ETF的年報顯示,基金報告期內日跟蹤偏離度為0.0372%,年化跟蹤誤差為1.2443%,這符合基金合同中日平均跟蹤偏離度低於0.2%和年跟蹤誤差低於2%的規定,效果尚可。

在年報裡,還有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2019年,萬家上證50ETF付出的指數使用費是15萬元,這個數字在2018年更大,是20萬元。相比之下,博時上證50ETF2018年和2019年的指數使用費都是5萬元。

基金“贫富”差距太大了:一年管理费只有30万 还有一年暴赚5个亿

指數使用費是基金公司支付給指數編制公司的,收費標準由基金公司制定,而這個費用會平攤在投資者的頭上。同樣是上證50指數,萬家上證50ETF收取的費用卻要更多,這或許也是為了應付捉襟見肘的維護開銷。

基金“贫富”差距太大了:一年管理费只有30万 还有一年暴赚5个亿

假如一位投資者購買了65000份萬家上證50ETF份額(約合17萬元人民幣),就可以進入年報中的前十名持有人,看到自己的名字“上報”。

這樣的窘境其實同樣會存在於一些其他的基金產品,只是,主動型產品還可以寄希望於做好業績來實現逆襲,而ETF又能如何破局呢?

賺了5億管理費的興全合宜

其實在已經披露的200多份基金年報裡,管理費賺的最多的不是興全合宜,而是博時現金收益。

這是一隻規模1600億的貨幣基金,根據2019年年報,博時現金收益A賺了5.65億元管理費,高於興全合宜。只不過,這5.65億元中,需要返給銷售機構3.83億元(佔67.87%),留給博時的,便只剩1.82億元了,這也是絕大多數貨基的現狀。

而在興全合宜的年報裡,則要硬氣許多,5.03億的管理費,只需要返給銷售機構1.83億元,分配比例為36.47%。招行是興全合宜的銷售機構,同時也是託管行。

基金“贫富”差距太大了:一年管理费只有30万 还有一年暴赚5个亿

想要切實地感受這個數字的大小,還需要拿同類產品作個比較。

銷售機構與託管行同樣也是招行,東方紅睿豐2018年年報中顯示,1.92億的管理費中,返給了銷售機構9000萬,佔比達到47%。

可見,興全對於渠道端來說,議價權不小,畢竟興全合宜在2018年收取的管理費,排在全市場第10,權益型基金第1。

除了大額進賬的管理費,興全合宜還可以為兄弟公司帶來大量的佣金收入。2019年,興全合宜為興業證券帶來了865萬元的佣金,佔當期佣金總量的26.20%。受規定限制,興全合宜還要租用其他券商的交易單元,佔比高的還包括中投證券、廣發證券和中信證券。

基金“贫富”差距太大了:一年管理费只有30万 还有一年暴赚5个亿

興全合宜龐大的基金規模常常為人詬病,但其實,規模大也會有許多好處。

在興全合宜的持倉中,許多股票是依靠大宗交易買入的,這會比直接在股市上買賣便宜很多。比如2019年10月24日的這一單芒果超媒,大宗交易認購價格是25元,而當天的盤面最低價26.86元,如此一來,不用看分時,就可以買得比最低點還低。這一單大宗交易花了興全合宜1.59億元,這幾乎頂的上一隻小基金的全部規模了。而這節省下來的1000多萬元的建倉成本,也是興全合宜大規模的優勢所在。

目前,興全合宜的前兩名持有人分別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中國人壽資管,這也能看出險資對於興全合宜的偏愛。

對未來市場的展望

基金年報中的投資觀點是每一位投資者最關心的部分。在已披露的200多份年報中,絕大多數管理人依然呈現出謹慎樂觀的態度。

廣發雙擎升級基金經理劉格菘表示,“展望2020年,宏觀經濟受短期衝擊影響,增長預期有所下修,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可能主要來自房地產投資韌性是否可持續。2020年上市公司盈利端的企穩預期有望逐漸發酵,A股仍有震盪上行的空間。A股的整體估值水平仍不高,科技創新行業仍然是景氣度最確定的投資方向之一,本基金繼續看好科技和新興成長行業的投資潛力,重點關注國產信息技術自主創新、新能源汽車等高景氣行業,同時也關注部分出現景氣拐點的互聯網行業。”

興全趨勢投資基金經理董承非表示,“經過2019年一年的上漲,可以明顯感覺到市場風險偏好的上升。從價值風格慢慢切換到下半年的成長風格佔市場主流,到最近主題風格的盛行。雖然因為病毒疫情將行情稍有推遲,但是市場熱情不減。我們對2020年A股的回報持稍微謹慎些的態度。目前的實體回報並不能支撐A股連續的高回報。如果只是估值水平的提升的話,那也只是寅吃卯糧,最終還是回到本源的。而且2015年過去不久,我想同樣的錯誤市場應該不會再犯。所以2020年我們將注意力聚焦一些風險收益比比較好的板塊。”

萬家行業優選基金經理黃興亮表示,“無論從全球ICT產業的發展週期,還是從本土公司的競爭力來看,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國內科技產業有望獲得長足發展。在諸多科技細分領域,本土公司的份額還很低,有足夠大的進口替代的空間。在全面重視本土產業鏈發展的大背景下,加上國內科技企業已經積累形成一定的競爭力,這些公司有機會超預期增長,值得投資者長期關注。我們對國內科技產業的長期發展保持信心。我們重點關注核心半導體、網絡安全、雲計算、新能源車、醫藥研發、醫療服務等領域。這些領域的成長空間足夠大,其中的代表型企業已經在全球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將來有望持續增長並給投資者帶來回報。”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